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2025-09-30(二)美政府關門倒數,金價先衝高!晶片換承諾,台灣能保住矽盾嗎?
摘要整理
美國政府關門危機
- 美國政府可能因預算僵局於 10 月 1 日面臨關門風險,民主黨與共和黨在撥款法案上分歧,民主黨希望納入平價醫療法案延長條款,共和黨則優先確保政府運作
- 過去美國政府關門頻繁,1980-1990 年代平均停擺十餘天,1995 年柯林頓時期停擺 5 天及 21 天,2018-2019 年川普時期最長達 35 天,顯示此為常態政治博弈
- 關門可能導致 80 萬聯邦雇員無薪休假,關鍵數據如非農就業報告及 CPI 可能無法發布,影響短期國庫券等金融工具定價,但歷史數據顯示對股市影響有限
美台晶片談判與產能分配
- 美方要求台灣與美國實現晶片產能五五分,盧特尼克強調台灣掌握全球 90% 以上手機及汽車晶片,過度依賴構成戰略風險
- 台積電 Arizona 新廠進度加快,預計 2027 年第三廠採用 2 納米 A16 製程量產,比原定 2028 年提早一年,顯示美國加速本土化腳步
- 第五輪美台談判聚焦 232 條款調整及資通訊供應鏈承諾,台灣爭取對等關稅,談判規模較小,預計需第六、第七輪磋商,半導體關稅可能 10 月底公布
日韓談判困境與關稅壓力
- 南韓拒絕以現金履行 3,500 億美元投資承諾,因金額占外匯存底 80% 以上,經濟衝擊過大,要求明確付款方式否則重談關稅協定
- 日本與美國簽訂 5,500 億美元投資計畫,但資金多以貸款及擔保形式,現金僅占 1-2%,自民黨總裁選舉候選人高市早苗表態若損及日本利益將重新談判
- 川普對亞洲盟友施壓,台灣關稅稅率高於日韓,但日韓面臨高額資金交付壓力,顯示美國以關稅威脅換取投資的策略持續加劇
美國股市與第四季展望
- 美國股市保持多方格局,第四季歷史平均漲幅 4.2%,收漲機率 80%,高於一至三季的 61-64%,標普 500 年化成長率 22.7%
- 9 月高槓桿 ETF 如 SOXL 淨流出 70 億美元,為 2019 年來最高,顯示市場降槓桿趨勢,但非恐慌性拋售,資金轉向黃金等避險資產
- AI 浪潮推動美股七巨頭占標普 500 權重 35%,貢獻超半數漲幅,資金開始外溢至中大型股如博通、甲骨文,市場預期類似 1999 年擴散效應
黃金價格飆升與避險情緒
- 國際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 3,800 美元,最高達 3,828 美元,2025 年漲幅 43%,為 1980 年來最佳表現,遠超歐亞股市 24% 及納指 100 17%
- 外國央行持有美債比例低於黃金比例,回到 1970-1980 年水準,顯示美元化壓力推動央行增持黃金,美國黃金儲備價值突破 1 兆美元
- 黃金 ETF 資金持續流入,僅 5 月因股市大漲暫停,市場在風險與避險資產間尋求平衡,顯示投資者對政府停擺及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
日本首相選舉與財政刺激
-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關注小泉進次郎與高市早苗,高市若當選可能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,女性國會議員比例僅 15%,遠低於英國 45% 及美加 25-30%
- 小泉進次郎承諾五年內平均年薪提升至 100 萬日元,推動減免汽油稅及所得稅改革,自民黨計劃年底發放 2 萬日元現金,朝野支持消費稅減免
- 日本、南韓、台灣均採財政刺激,南韓 7 月發放 15-55 萬日元消費券,台灣失業率僅 3%,遠低於東南亞國家如斯里蘭卡 22%、印度 16%
東亞與東南亞青年困境
- 東南亞青年失業率高企,斯里蘭卡 22%、尼泊爾 20%、印度 16%,高等教育擴張未匹配產業需求,導致年輕人抗議頻發,Z 世代成主流聲音
- 台灣失業率 3%,相對穩定,但東南亞如印尼中產階級萎縮,印度每年千萬大學生難覓正式工作,需未來十餘年完成產業升級以吸納年輕人口
- 日本、南韓、台灣面臨少子化與青年聲音放大,高層若忽略年輕人需求,權力易流失,企業需年輕化管理以貼近民意,否則決策滯後
川普關稅政策與全球影響
- 川普宣布 10 月底對境外製作電影徵收 100% 關稅,衝擊好萊塢海外拍攝及後製,英國、加拿大等因稅收優惠受影響,電影票價恐全面轉嫁
- 美國透過關稅戰布局南美,與阿根廷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助其度過債務危機,南美年底選舉將影響川普全球關稅策略的實現可能性
- 全球談判呈現博弈態勢,美國以關稅威脅換取投資與軍購,台灣、日韓、南美均面臨承諾與讓步壓力,顯示川普策略以短期利益為優先
觀點整理
美國政府關門危機與市場影響
-
美國政府關門風險:
- 美國政府因兩黨預算僵局,可能於 10 月 1 日面臨關門危機,這是近年每隔一至兩年常見的政治博弈。
- 歷史上,政府關門對股市影響有限,例如 1995 年柯林頓時期關門 5 天與 21 天,2013 年奧巴馬時期關門 16 天,2018-2019 年川普時期關門 35 天,市場多數未見顯著修正。
- 當前市場對關門風險反應平淡,美國股市仍維持多頭格局,顯示投資者已習慣此類事件。
-
關門對經濟與數據的影響:
- 若政府關門,約 80 萬聯邦雇員可能被迫休假,影響經濟成長。
- 關鍵數據如非農就業數據與 CPI 可能因美國勞工統計局(BLS)停擺而無法發布,形成數據真空,影響如 TIPS(通脹保值債券)等金融工具定價。
- 行政效率可能因人手不足進一步下降,例如移民執法(ICE)或會計處理。
-
兩黨政治博弈:
- 民主黨希望在撥款法案中納入平價醫療法案(ACA)補助延長,共和黨則主張先確保政府運作,推遲醫療法案討論。
- 共和黨參議員范斯(Vance)將關門責任歸咎於民主黨,市場對賭網站 Polly Market 顯示關門機率達 75%。
台美晶片談判與半導體產業
-
美台晶片五五分談判:
- 美國貿易代表盧特尼克(Lighthizer)強調美國不能過度依賴台灣半導體產能,推動「五五分」產能分配,意即美國與台灣各占一半晶片產能。
- 台灣掌握全球手機與汽車晶片 90% 以上產能,但地理位置靠近中國被視為風險,美國希望透過長期規劃實現自給自足。
- 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新廠進度超前,預計 2027 年第三廠採用 2 納米 A16 製程量產,比原計劃(2028 年)提早一年。
-
談判焦點與進展:
- 第五輪台美談判由行政院政務委員鄭麗君赴美,聚焦《232 條款》調整及在美設立類似科學園區的投資模式。
- 美方關注資通訊供應鏈承諾,台灣則爭取對等關稅豁免。談判核心並非汽車關稅或農產品開放,而是產能分配的長期規劃。
- 第五輪談判規模較小,預計不會立即達成協議,可能需第六、第七輪談判,半導體關稅細則可能於 10 月底公布。
-
市場反應:
- 台積電 ADR 股價未受盧特尼克談話顯著影響,費城半導體指數(費半)盤中創歷史新高後拉回,顯示市場對談判影響評估樂觀。
日韓與美國的關稅與投資談判
-
南韓談判困境:
- 川普要求南韓承諾 3,500 億美元投資作為降低關稅條件,但南韓表明無法以現金支付,因金額占外匯存底 80% 以上,對經濟衝擊過大。
- 南韓要求明確付款方式(電匯、支付寶等),否則談判可能破局,關稅協定需重談。
-
日本談判不確定性:
- 日本與美國簽訂 5,500 億美元投資計畫,但因日本自民黨選舉(10 月 4 日)帶來變數。
- 自民黨總裁候選人高市早苗表示,若投資損及日本利益,將重新談判。日本首席代表石澤亮正指出,資金多以貸款或擔保形式,非現金支付,實際投資僅占 1-2%。
-
談判策略與政治博弈:
- 美國以關稅威脅要求盟友投資,但承諾常被用作籌碼,換取軍購或其他讓步,各國談判均面臨「真心換絕情」的困境。
- 日韓關稅稅率低於台灣,但高額資金承諾的壓力使談判陷入僵局。
全球市場與資產表現
-
美國股市展望:
- 美國股市維持多頭格局,標普 500 年化成長率達 22.7%,波動區間 ±4.6%。第四季歷史平均漲幅 4.2%,收漲機率 80%,高於其他季度。
- 儘管關稅、地緣政治及政府關門等利空存在,市場未見顯著修正,顯示流動性預期支撐風險資產。
-
黃金價格創高:
- 國際金價突破每盎司 3,800 美元,最高達 3,828 美元,創歷史新高,年漲幅 43%,為 1980 年以來最佳表現。
- 黃金漲勢受政府關門風險、數據真空及美元化壓力推動,外國央行積極買盤,持金比例超越美債比例,回到 1970-1980 年代水準。
-
資產輪動與去槓桿:
- 高槓桿 ETF(如 SOXL、TSLL)9 月淨流出 70 億美元,為 2019 年來最高,顯示投資者落袋為安,降低槓桿。
- 資金從科技股擴散至中大型股(如甲骨文、博通、帕蘭緹爾),可能進一步流向中小型股,形成「外溢效應」。
- 黃金 ETF 資金流入顯著,顯示避險需求與風險資產並存。
-
其他資產表現:
- 歐亞股市漲幅 24%,新興市場股票 22%,比特幣 17%,納指 100 17%,可轉債 16%,債券市場(投資等級債、高收益債、短期國庫券)漲幅 5-7%,長天期國債漲幅 4.8%。
日本首相選舉與經濟政策
-
自民黨總裁選舉:
- 日本自民黨 10 月 4 日選舉總裁,候選人小泉進次郎與高市早苗民調不相上下。高市若當選,將成日本首位女性首相,象徵性別平等突破。
- 小泉進次郎因年輕、形象佳及政策貼近年輕人(如五年內平均年薪提升至 100 萬日元、減免汽油稅、所得稅改革)獲年輕選民支持。
-
財政刺激計畫:
- 自民黨計劃年底推現金普發(每人 2 萬日元)或消費稅減免,其他政黨多支持減稅,顯示朝野對財政刺激有共識。
- 財政刺激可能推高通脹,後續影響需觀察。
東亞與東南亞年輕人困境
-
Z 世代抗議與失業問題:
- 東南亞(斯里蘭卡、印尼、尼泊爾、菲律賓、巴基斯坦)年輕人抗議頻發,反映高等教育擴張與就業市場脫節,失業率高企(斯里蘭卡 22%、尼泊爾 20%、印度 16%、印尼 13%)。
- 台灣失業率僅 3%,相對穩定,但年輕人聲音在東亞逐漸成為主流。
-
產業升級挑戰:
- 若無產業升級,年輕人口難成為經濟動能,可能引發社會動亂。東南亞國家需在未來十餘年完成結構轉型。
川普關稅政策與全球影響
-
電影關稅衝擊:
- 川普宣布 10 月底對境外製作電影徵收 100% 關稅,稱美國電影產業「被偷走」,將衝擊全球娛樂產業,尤其好萊塢常於英國、加拿大拍攝及後製。
- 關稅可能轉嫁消費者,影響電影票價及盈利能力。
-
南美洲布局:
- 川普為阿根廷提供貨幣互換協議,緩解債務危機,顯示其在南美洲的戰略布局。
- 南美洲年底選舉將影響是否配合川普的全球關稅戰政策。
總體經濟與市場情緒
-
美國經濟依賴科技支出:
- 若剔除科技與半導體資本支出,美國實際 GDP 接近衰退水準,顯示 AI 資本支出為經濟成長核心。
- 美元貶值帶來匯兌收益,推高標普 500 企業銷售預估。
-
市場情緒平衡:
- 市場並非全面樂觀,黃金與科技股同步創高,顯示風險與避險資產並存。
- 流動性預期驅使資金從貨幣基金、定存轉向黃金與風險資產。
-
台股表現:
- 台股開盤上漲 289 點,收於 25,869 點,維持高位震盪,反映流動性預期支撐。
總結
主持人認為,當前全球市場受美政府關門風險、台美晶片談判、日韓投資僵局及地緣政治影響,但風險資產未顯著回跌,資金轉向黃金等避險資產,顯示市場情緒在風險與避險間平衡。台美談判聚焦晶片產能分配,台灣需謹慎應對美國壓力;日韓談判則面臨資金承諾困境。日本選舉與財政刺激可能影響區域經濟,東南亞年輕人抗議凸顯產業升級需求。美國經濟依賴科技支出,黃金與股市同步創高,台股維持高位,市場流動性預期持續支撐多頭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