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
2025-09-25(四)傳蘋果入股英特爾?美股估值,真的過高嗎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與投資心態

  • 投資需及早掌握技能以獲得長期回報,20 歲開始投資可使用 60 年,40 歲開始則為 40 年,70 歲僅剩 10 年
  • 財富浪費多因錯誤投資而非單純消費,富二代破產常因投資失誤,賠錢速度遠超消費速度
  • 矽谷大佬保羅·格雷厄姆強調時間浪費於無價值之事導致財務損失,投資心態需注重長期資本邏輯

AI 熱潮與資本支出

  • Intel 尋求蘋果投資以支撐困境中的晶片業務,股價 8 月以來上漲 60%,近期單日大漲 6.4%
  • 甲骨文發行 150 億美元公司債,其中 40 年期債券收益率較美國國債高 165 基點,用於 AI 資料中心建設
  • Open AI 計劃投資 4,000 億美元在美國新建 5 個 Stargate AI 資料中心,與甲骨文及軟銀合作,帶動雲端基礎設施需求

台灣科學園區產值成長

  • 2025 年上半年台灣三大科學園區營業額達 2.7 兆美元,年增 26.74%,創歷史新高
  • 南科產值 1.3 兆美元,成長 48%,超越竹科(0.82 兆美元,增 11%)與中科(0.54 兆美元,增 8.1%)
  • 半導體設備需求成長 34%,精密機械增 32%,生技產業增 12%,受惠於 AI 應用與雲端服務投資

全球半導體競賽

  • 中國 2025 年投資半導體 1,420 億美元,領先全球,美國企業自主投資 750 億美元,未獲政府直接資金
  • 歐盟規劃投資 463 億美元,德國出資 215 億美元,南韓投資 550 億美元,日本 253 億美元,台灣提供 160 億美元稅務誘因
  • 美國透過關稅吸引外資赴美投資,形成國家資本主義模式,帶動全球企業在美建廠熱潮

阿里巴巴與 AI 投資熱

  • 阿里巴巴計劃投資 500 億美元建中國 AI 治療中心,輝達追加 50 億美元入股合作,推升阿里市值單日增 350 億美元
  • 阿里巴巴股價從 2024 年中旬 80 美元翻倍至 174 美元,反映市場對 AI 題材的熱烈追捧
  • 企業間交叉持股與資本支出擴張形成股價上漲循環,市場擔憂類似網路泡沫的估值過高風險

美股市場動態

  • 美股七巨頭表現強勁,甲骨文 2025 年漲幅 85%,台積電 39%,Google 30%,輝達 27%,Meta 26%,微軟 21%,特斯拉 16%
  • 蘋果股價近期反彈,挑戰去年 12 月高點,儘管 iPhone 換機潮預估三季度衰退 5%,四季度衰退 4%
  • 市場呈現外溢效應,大型股買盤轉向中大型股,ARKK 基金從 4 月低點翻漲 3 倍,押注 AI、醫療、晶片等主題

流動性預期與降息效應

  • 全球 80% 央行進入降息週期,僅日本、台灣、巴西仍升息,流動性預期推升風險資產表現
  • 美國 M2 貨幣量與 GDP 比值從 1980 年 2 倍降至 2025 年 1.37 倍,貨幣寬鬆對實體經濟刺激效果遞減
  • 過去 50 年降息後 8 次軟著陸,僅 3 次深度衰退,市場樂觀預期聯準會降息將支撐股市多方格局

川普影響與資產泡沫

  • 川普淨資產 2025 年達 73 億美元,較過去 40 年平均 40 億美元翻倍,房地產資產 11 億美元,債券 2.9 億美元,現金 4.1 億美元
  • 川普推動 AI 建設與關稅政策,吸引企業赴美投資,帶動 Stargate 等計畫,推升市場信心
  • 市場呈現「利空接受度放大」與「選美理論」,投資者預測他人行為而非風險本質,認為股市下跌即買入機會

總結與經濟展望

  • 市場對 AI 基礎建設投資熱情高漲,但估值過高與泡沫風險引發關注,需觀察獲利追趕或股價修正
  • 台股小跌 142 點,收 26,054 點,跌幅 1% 等於 260 點,顯示市場承受力增強
  • 聯準會降息與流動性預期支撐股市,但高利率影響車貸市場,企業破產案例增加,需警惕系統性風險

觀點整理

投資心態與長期規劃

  1. 投資是長期技能,越早掌握越好

    • 主持人強調投資是一項需要長期培養的技能,引用「活到 80 歲」的例子,說明 20 歲開始投資可運用 60 年,40 歲開始則為 40 年,70 歲僅剩 10 年,凸顯「吃苦趁早」的觀念。
    • 投資心態與長期資本邏輯的建立,能幫助個人進行更長遠的財務規劃。
  2. 浪費時間導致財富損失

    • 引用矽谷大佬保羅·格雷厄姆的觀點,金錢損失多因時間浪費,而非單純消費。時間浪費往往來自於自以為正確但毫無價值的行為。
    • 舉例富二代破產,通常不是因為消費(如買跑車),而是錯誤投資導致資金快速流失,強調財務觀念對個人及子女財商教育的重要性。

AI 熱潮與市場動態

  1. AI 永動機與資本流動

    • 主持人形容當前市場像「AI 永動機」,企業間透過交叉投資(如 Intel 尋求蘋果投資、輝達與 Open AI 合作)推高股價,類似「擊鼓傳花」效應,甚至有「龐氏騙局」的影子。
    • Intel 近期股價自 8 月以來上漲 6 成,雖未有實質進展,但透過尋求投資(如川普、輝達、蘋果)拉抬市場信心。
    • 甲骨文發行 150 億美元公司債,40 年期債券收益率較美國國債高 165 個基點,用於資料中心建設以應對 AI 熱潮,顯示企業不惜負債也要投資 AI。
  2. AI 基礎建設潮與泡沫疑慮

    • Open AI 計劃投資 4,000 億美元新建 5 個 Stargate AI 資料中心,與甲骨文、軟銀合作,相當於多座核電廠規模,資金來自現金與債務。
    • 主持人質疑這種「你借我、我借你」的模式是否會重演網路泡沫,認為短期內(如未來 5 年)Open AI 等企業難以從訂閱費回收巨額投資,可能導致估值泡沫。
    • 儘管如此,AI 基礎建設潮帶動實體製造商(如台灣企業)獲利,應收帳款穩定,降低風險。
  3. 台灣受惠 AI 熱潮

    • 台灣三大科學園區(竹科、中科、南科)2025 年上半年營業額達 2.7 兆美元,年增 26.74%,創歷史新高,主要受惠於 AI 應用、雲端服務及邊緣運算投資增長。
    • 南科成長最快(48%),產值 1.3 兆美元,超越竹科(0.82 兆美元,增 11%)與中科(0.54 兆美元,增 8.1%),顯示南部地區經濟外溢效應顯著。
    • 積體電路(增 34%)、精密機械(增 32%)及生技產業(增 12%)表現強勁,台灣因未受美國關稅影響(相較韓國 15% 關稅),在半導體軍備競賽中佔優勢。

全球半導體競賽

  1. 各國投資概況

    • 中國以 1,420 億美元政府刺激資金領先,美國企業自主投資(無政府直接補貼)約 750 億美元,歐盟規劃 463 億美元(德國 215 億美元、西班牙 129 億美元、法國 31 億美元)。
    • 亞洲方面,南韓投資 550 億美元,日本 253 億美元,台灣提供 160 億美元稅務誘因,印度承諾 100 億美元。
    • 美國透過關稅政策吸引全球企業投資(如台積電赴美),展現「國家資本主義」的間接影響力。
  2. 美國政策影響

    • 美國政府不出資,但透過川普政策(如關稅)強迫企業投資,吸引全球資金流入美國,形成半導體供應鏈與技術主導權的競爭優勢。
    • 中國則採國家資本主義,透過巨額補貼推動半導體發展。

美股市場與泡沫風險

  1. 美股七巨頭與市場外溢效應

    • 美股七巨頭(甲骨文、台積電、Google、輝達、Meta、微軟、特斯拉)表現亮麗,甲骨文年漲 85%,台積電 39%,Google 30%,輝達 27%,Meta 26%,微軟 21%,特斯拉 16%,帶動標普 500 估值快速推高。
    • 蘋果近期股價回升,準備挑戰新高,儘管 iPhone 17 換機潮預期平淡(三季度衰退 5%,四季度衰退 4%),顯示市場外溢效應從大型股擴散至中大型股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若蘋果(與 AI 關聯較低)股價急漲超越大盤,顯示泡沫跡象,因其成長缺乏基本面支撐。
  2. 泡沫與市場心態

    • 當前估值雖高,但與 2000 年達康泡沫相比,泡沫幅度較小,因非所有公司都轉型 AI,且市場對泡沫的接受度提高(利空接受度放大)。
    • 投資人受「選美理論」影響,不關注風險本質,而是預測他人行為,認為利空不足以引發賣壓,市場保持樂觀。
    • 川普政策(如 TACO 交易)強化市場信心,投資人認為其任內股市不會崩盤,任何下跌都是買進機會(FOMO 心態)。
  3. 流動性預期支撐市場

    • 全球 80% 央行進入降息週期(僅日本、台灣、巴西例外),流動性預期推升風險資產表現,市場認為「降息不止,股市上漲不停」。
    • 美國 M2 貨幣量與 GDP 比值從 1980 年的 2 倍降至 2025 年的 1.37 倍,顯示貨幣寬鬆對實體經濟刺激減弱,主要推升金融資產。
    • 底層 50% 家庭金融資產比例從 1990 年的 3.4% 降至 2016 年的 2.3%,疫情後略增至 2.6%,顯示財富集中於中產及以上階級,支撐股市長期上漲。

川普效應與財富成長

  1. 川普個人財富激增

    • 川普 2025 年淨資產達 73 億美元,較過去 40 年平均(約 40 億美元)翻倍,創歷史新高。
    • 主要資產包括 DJT(Trump Media Tech Group)、房地產(11 億美元)、債券(2.9 億美元)及現金(4.1 億美元),房地產為核心資產,科技股與債券亦有顯著貢獻。
    • 新屋銷售 8 月激增 20.5%,若房地產隨降息復甦,川普資產將進一步水漲船高。
  2. 川普對市場的影響

    • 川普政策(如 Stargate 計畫、關稅)推動 AI 建設潮,帶動全球投資熱潮,市場認為其任內不會允許股市崩盤,形成「TACO 交易」心態。
    • 若無川普,2025 年 4 月的系統性崩跌可能影響市場復甦速度。

其他市場觀察

  1. 台股表現

    • 台股小跌 142 點,收 26,054 點,跌幅 1% 即 260 點,顯示市場規模與承受能力擴大。
    • 台股受 AI 基礎建設潮及半導體需求拉動,獲利穩定,風險由下單者承擔,台灣製造商現金流穩健。
  2. 中國市場

    • 阿里巴巴宣佈投資 500 億美元於 AI 治療中心,與輝達合作,股價大漲,市值增 350 億美元,2024 年股價從 80 美元翻倍至 174 美元。
    • 市場對「先喊股價先漲」的模式存疑,質疑是否為股東利益驅動的短期炒作。
  3. 其他投資策略

    • 主持人提到投資人轉向間接受惠 AI 的產業(如能源、重型機械),如台積電、能源商,因其現金流穩定,風險低於直接投資 AI 基礎建設企業。
    • ARKK 基金(Cathy Wood)押注 AI、醫療、晶片等產業,股價從 30 多元飆至 80 多元,翻倍有餘,顯示市場對未來產業的輪動預期。

總結與展望

  1. 經濟軟著陸預期

    • 過去 50 年,聯準會降息後 8 次實現軟著陸,僅 3 次進入深度衰退,市場對硬著陸風險不擔憂,傾向「買越多越好」。
    • 主持人提醒,軟著陸不代表無庫存調整或股價回檔,投資人需關注估值過高問題。
  2. 估值調整路徑

    • 估值過高可透過獲利快速增長或股價休息解決,流動性增加(M2 增長)可讓高股價(如台積電 5,000 元)看起來「不貴」。
    • 聯準會降息步調與系統性風險(如車貸市場違約)將影響市場走勢,緩降息可維持「金髮女孩經濟」。
  3. 投資建議

    • 強調長期投資思維,等待輪動機會(如中大型股),並關注流動性預期與川普政策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