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2025-09-10(三)非農大下修,股市漲不停?降息潮如何讓美股驚驚漲?
摘要整理
美國就業市場疲軟與降息預期
- 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下修,2024 年 3 月起 12 個月內下修 91.9 萬,超出市場預期 80 萬,顯示勞動市場惡化
-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失真,回復率低導致統計誤差,企業問卷與失業保險數據回報率差,高層職缺 1/3 未補齊,影響數據可靠性
- 市場聚焦聯準會降息預期,經濟數據惡化但資本市場因流動性寬鬆預期上漲,2025 年 9 月 10 日 PPI 即將公布,CPI 數據也備受關注
台股表現與資金動向
- 台股強勢上漲,2025 年 9 月 10 日收盤 24,880 點,單日上漲 307 點,成交量 4,927 億元,台積電挑戰 1,200 元關卡
- 壽險業資金回補帶動行情,國泰人壽現金部位達 4,030 億台幣,占投資部位 5.2%,創 2013 年來新高,富邦、南山現金比例分別為 7.2% 與 3.9%
- 外資持續賣超,2025 年賣超 2,021 億台幣,投信買超 1,982 億台幣,自營商與壽險業回補成為台股上漲主要動力
台灣出口亮眼與 AI 驅動
- 台灣 8 月出口額創歷史新高,達 584 億美元,年增幅 29.2%,受 AI 資通訊產品需求與關稅囤貨潮推動
- 對美出口占比達 30%,超越對中國的 25%,扭轉 24 年來中國為最大出口市場格局,AI 伺服器需求為主要成長動能
- 相較之下,中國大陸出口年增 5.9%,南韓 0.9%,日本 5.1%,台灣出口表現居亞洲四小龍之首
美國政治與經濟政策影響
- 川普政府推動貿易平衡,FCC 整頓電子產品檢測機構,限制三星、SK 海力士中國工廠零件進口,改為年度許可制以確保國安
- 內政方面,川普針對非法移民與 DEI 政策發動攻勢,計劃在芝加哥展開 45 天清剿行動,並對哈佛施壓取消多元共融政策
- 2026 年期中選舉前哨戰升溫,加州選區重劃影響國會席次,波克夏副董事長投入 3,000 萬美元反對民主黨方案
AI 發展與消費電子趨勢
- AI 改變生產力週期,小型語言模型(SLM)需求成長為大型語言模型(LLM)的兩倍,中小企業應用增加,降低人力成本
- iPhone 17 與 Airpods Pro3 發布,後者新增 AI 即時翻譯功能與 8 小時降噪續航,但消費電子市場反應平淡
- AI 應用影響就業市場,柯潔與 AlphaGo 對弈經歷顯示 AI 算力遠超人類,未來對勞動市場衝擊需持續觀察
台灣壽險業挑戰與市場影響
- 壽險業現金水位高,國泰金、富邦金等加碼聯電、智茂等防禦型股票,避險心態明顯,錯過大盤上漲時機被迫回補
- 新契約保費年增 31.2%,但續年度保費僅增 2.7%,投資型與儲蓄型保單需求下降,投資者轉向 ETF 與債券
- 壽險業淨值受台幣匯率波動衝擊,4 月至 5 月大幅衰退,影響明年現金股利配發,投資績效壓力推升回補力道
政治爭議與社會價值觀衝突
- 美國政治撕裂加劇,愛波斯坦名冊公開引發爭議,涉及川普、克林頓等政要,民主黨借機攻擊共和黨
- 台灣北模作文題「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」引發爭議,反映 DEI 價值觀衝突,類似題目在美國可能引發更大爭端
- 社會價值觀對立影響政策制定,川普反 DEI 立場與哈佛等名校堅持多元共融形成對抗,影響選民情緒與 2026 年選舉
總結與投資展望
- 全球經濟呈兩極化,美國就業市場疲軟但股市因降息預期上漲,台灣出口受 AI 需求帶動創高,台股突破 25,000 點
- 台股短線受壽險業與自營商回補推動,但外資賣超與匯率波動風險需關注,景氣循環低點可能尚未到達
- 投資者需留意美國政策變化與 AI 產業動能,2026 年期中選舉與關稅戰進展將影響全球市場,台股本益比偏高需謹慎評估
觀點整理
美國就業市場與聯準會降息預期
- 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下修: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,截至 2025 年 3 月的 12 個月非農就業數據下修 91.9 萬,超出市場預期的 80 萬,顯示勞動市場過去幾季已顯著惡化。數據失真源於企業問卷回覆率低,導致統計誤差。
- 聯準會降息預期帶動股市:儘管就業數據疲軟,市場聚焦聯準會即將降息,預期流動性寬鬆推動美股三大指數持續上漲。投資邏輯從交易衰退轉向交易降息,經濟數據惡化反而刺激資本市場上行。
- 勞工統計局問題:數據修正引發政治爭議,美國勞工統計局高層職缺達 1/3,資源不足導致回覆率低,影響數據可靠性。川普曾開除局長,但未補足人力與預算,數據可信度持續受質疑。
台灣股市與壽險業資金動向
- 台股強勢表現:台股受台積電突破 1,200 元及 PCB 族群助攻影響,9 月 9 日大漲 307 點,收於 24,880 點,成交量達 4,927 億元。9 月 10 日進一步突破 25,000 點,收於 25,088 點,台積電飆升至 1,220 元。
- 壽險業回補資金:台灣壽險業因現金水位高(國泰人壽現金部位達 4,030 億元,占投資部位 5.2%,創 2013 年來新高),被迫回補台股部位以追求績效。壽險業上半年偏保守,錯過台股漲勢,近期積極回補,推升市場資金動能。
- 外資與投信動態:外資今年賣超台股 2,021 億元,投信買超 1,982 億元,顯示外資賣壓仍大,但自營商與壽險業回補形成支撐。國安基金未退場,持續控盤,穩定市場信心。
台灣出口與 AI 產業
- 出口創歷史新高:台灣 8 月出口額達 584 億元,創單月新高,主要受 AI 資通訊產品需求帶動,儘管部分成長來自關稅囤貨潮。對美出口占總出口 30%,超越對中國的 25%,顯示台灣對美出口結構性轉變。
- AI 需求支撐經濟:美國對 AI 伺服器需求強勁,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榮景,出口年增幅達 29.2%,遠超中國(5.9%)、南韓(0.9%)、日本(5.1%)等國。AI 數據中心建設成為台灣經濟亮點。
- 美國囤貨策略:美國因 2022 年航運危機教訓,對民生消費品囤貨謹慎,但對 AI 相關產品積極備貨,推升台灣出口表現。
美國政治與經濟政策
- 川普政策動向:川普採取貿易保護與內政緊縮政策,包括調查外國勢力控制的電子產品檢測機構、對三星及 SK 海力士中國工廠實施年度許可制,強化國安審查。內政上,針對非法移民展開清剿行動,引發芝加哥抗議潮。
- DEI 爭議:川普持續抨擊哈佛等名校的多元共融政策(DEI),要求改採成績導向並限制反美國際學生入境,與哈佛校長對抗加劇,凸顯美國價值觀衝突。
- 政治博弈與選舉:愛波斯坦名冊公開引發政治風波,民主黨與共和黨相互攻擊。加州州長紐森推動選區重劃,影響 2026 年國會選舉權力分配,共和黨積極反制,顯示選舉角力升溫。
AI 與科技趨勢
- AI 應用擴展:iPhone 17 與 Airpods Pro3 融入 AI 功能(如即時翻譯),但消費電子市場反應平淡。AI 對生產力提升的影響持續擴大,小型語言模型(SLM)需求成長預計為大型語言模型(LLM)的兩倍,中小企業應用增加。
- AI 對就業影響:AI 提升生產力但可能衝擊就業市場,後續影響需持續觀察。柯潔與 AlphaGo 對弈的案例顯示 AI 在算力與效率上遠超人類。
總體經濟與市場展望
- 景氣與股市脫鉤:美國就業市場疲軟與台灣出口強勢形成對比,台股受 AI 需求與資金回補推動,呈現「數據軟化、股市驚漲」現象。市場是否進入非理性繁榮階段,需觀察景氣指標與本益比變化。
- 未來觀察重點:
- 聯準會降息時點與幅度對市場影響。
- 台灣壽險業與外資動向是否持續支撐台股。
- AI 需求是否維持台灣出口成長動能。
- 川普政策與 2026 年選舉對市場信心的影響。
- 匯率波動與企業財報的遞延效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