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
2025-09-23(二)輝達砸千億投 OpenAI,基建潮剛開始?美股得了不會跌的病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與投資環境

  • 台灣股市突破 26,000 點,收於 26,161 點,顯示強勁上漲動能,4 月以來漲勢驚人
  • 美國股市標普 500 指數接近 6,700 點,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1.57%,收於 6,330 點,顯示科技股領漲
  • 流動性預期推動市場熱情,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達 7.7 兆美元,支撐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上漲

AI 投資熱潮

  • 輝達與 Open AI 達成 1,000 億美元戰略投資協議,首期 100 億美元用於 AI 資料中心建設
  • 輝達預計提供 500 萬顆晶片,顯示 AI 基礎建設處於初升段,市場熱情從次級市場擴散至初級市場
  • 台積電 ADR 上漲 3%,股價即將突破 1,300 元,受惠於 AI 晶片需求快速成長

資產績效表現

  • 黃金今年漲幅達 40%,每盎司突破 3,750 美元,主升段與降息週期高度相關
  • 歐亞股市與比特幣漲幅分別為 25% 與 23%,納斯達克 100 及美國成長股漲幅約 14-17%
  • 美國所有資產類別今年均收漲,顯示流動性預期全面推升市場,台幣升值亦增強投資報酬

美股市場動態

  • 美股四大指數全數上漲,納斯達克指數漲 0.7%,收於 22,789 點,費城半導體指數表現突出
  • 企業利潤率持續擴大,標普 500 企業利潤與名目 GDP 脫鉤,顯示少數科技巨頭主導獲利
  • 市場現金比例因股市快速上漲而相對縮減,投資人面臨現金配置不足的挑戰

台股市場表現

  • 台股加權指數今年漲幅約 6-7%,不如韓國(33%)與香港(24%)表現亮眼
  • 台積電股價衝上 1,295 元,預計突破 1,300 元,外資持股比例超 50%,控盤效應顯著
  • 櫃買中小型股開始追漲,試圖突破高點,加權指數穩定為市場提供支撐

台灣稅制改革

  • 政府計畫 2026 年 5 月起將免稅額提高至年收入 62 萬以下,約 60% 民眾免繳所得稅
  • 高收入前 1% 人群貢獻 40-45% 所得稅,稅收高度集中可能影響高收入者投資意願
  • 台灣稅負負擔率僅 20%,遠低於日本(34%)、德國(38%)等高福利國家,未來建設仰賴企業稅收

經濟與消費展望

  • 台灣消費意願與房市交易量自去年 12 月持續下滑,零售業表現疲弱,百貨業績衰退
  • 台電計畫 10 月 1 日調漲民生用電 3.12%,平均電價漲幅 0.71%,對通膨影響有限
  • 基本工資預計 2026 年連續第十年調漲,幅度至少 4%,以抵消電價上漲並提升購買力

投資策略思考

  • 現金比例因股市快速上漲而相對減少,投資人需重新評估資產配置策略
  • 科技股 ETF 自 4 月快速上漲,投資人需警惕潛在回檔風險並做好心理準備
  • 長期投資應聚焦基本面,企業利潤率與經濟成長脫鉤需密切觀察,尋找穩健投資標的

觀點整理

市場總覽與投資環境

  • 長期規律與短期波動
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市場短期波動難以預測,但長期會遵循一定規律,投資應專注於這些規律(如基本面、貨幣週期)。他強調投資成果往往是環境而非個人努力的結果,建議投資者營造有利環境,追求階段性成果以維持長期動力。
    • 舉例:跑馬拉松需將長路分解為小段,逐步累積成就感,投資亦應如此,專注資產配置以實現長期財富自由。
  • 流動性預期與資產上漲

    • 美國市場因流動性預期提升,所有資產(股票、黃金、比特幣等)均呈現上漲趨勢。主持人指出,聯準會僅降息 1 碼,市場卻表現出如同量化寬鬆(QE)的熱情,顯示流動性預期過熱。
    • 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高達 7.7 兆美元,顯示資金尚未完全回流股市,投資者擔心若這些資金湧入,可能推高市場泡沫。
    • 美國股市「好像得了不會跌的病」,自 2020 年以來連續五個月(5 月至 9 月)收紅,10 月至 12 月因聖誕旺季,預計下跌機率低。
  • 資產績效表現

    • 2025 年各資產表現亮眼,黃金漲幅最高達 40%,歐亞股市漲 25%,比特幣漲 23%,新興市場漲 23%,納斯達克 100、可轉債及美國大型成長股漲幅約 14-17%,新興市場債券、高收益債及短期國庫券漲 6-7%,房地產投資信託(REIT)漲 5%,長期國債(TLT)漲 4.9%,大宗商品漲 3.1%。
    • 台灣新台幣升值,持有新台幣的投資者也間接受益。
  • 投資挑戰

    • 市場快速上漲導致現金比例相對縮水,投資者面臨現金儲備不足的困境。主持人提到,股市膨脹速度快於現金累積,需在聽友會中討論如何應對。
    • 投資科技指數型 ETF(如追隨台積電或美股科技股)可能錯過最佳時機,下一輪回檔風險需心理準備。

AI 投資熱潮

  • AI 基礎建設熱潮

    • 在輝達(NVIDIA)帶領下,AI 概念股表現強勁,台積電 ADR 大漲 3%,預計突破 1,300 點,顯示 AI 熱潮推升相關產業。
    • 輝達與 OpenAI 達成 1,000 億美元戰略投資協議,首期投入 100 億美元,計畫配置 500 萬顆最新晶片,支援 ChatGPT 等 AI 產品的運算需求。這僅是 AI 基礎建設熱潮的「初升段」。
    • 科技巨頭間相互投資(如輝達投資 OpenAI,OpenAI 與甲骨文合作,甲骨文增購輝達晶片)形成「擊鼓傳花」效應,推高估值,但主持人提醒此效應終將淡化。
  • AI 與社交媒體

    • 美國 TikTok 交易由美方控股多數股權(董事會 7 席中 6 席由美方主導,甲骨文占一席),顯示 AI 基礎建設鏈(涵蓋社交媒體、電商等)逐漸成形,科技巨頭影響力擴大。
    • AI 投資熱潮從二級市場擴散至初級市場,推升整體市場熱情。

美國股市

  • 指數表現

    • 美股四大指數全面上漲:道瓊指數漲 66 點(0.14%,收 46,381 點),標普 500 漲 29 點(0.44%,收 6,693 點),納斯達克漲 157 點(0.7%,收 22,789 點),費城半導體指數(費半)漲 97 點(1.57%,收 6,330 點)。
    • 標普 500 接近 6,700 點,屢創新高;費半盤整一年後急起直追,若超越標普 500,可能顯示泡沫進一步擴大。
  • 企業利潤與經濟脫鉤

    • 標普 500 企業利潤率持續攀升,但美國名目 GDP 成長放緩,顯示少數科技巨頭(如輝達)主導利潤增長,與整體經濟(服務業、消費、非上市企業)脫鉤。
    • 標普 500 加權指數上漲主要由少數權值股推動,等權指數(每檔股票權重相等)自 7 月起停滯,凸顯市場集中度提高。
  • 投資策略考量

    • 投資者若未持有大型權值股或科技 ETF,可能難以跑贏大盤。主持人提醒,當前高點追高科技 ETF 可能面臨回檔風險,需謹慎抉擇。

台股

  • 指數表現

    • 台股加權指數突破 26,000 點大關,收 26,161 點,漲 279 點,表現驚人,但主持人認為漲勢過快,超出預期。
    • 台積電衝上 1,295 元,預計突破 1,300 元,成為台股主要動能。
  • 績效與比較

    • 2025 年台股漲幅僅 6-7%,不如韓國(Korea 指數漲 33%)、香港(恒生指數漲 24%、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漲 22%)及德國(DAX 指數漲 19%)。
    • 過去 4 年(2021-2024),台股漲幅 51%,超越標普 500(50%)、日經(40%)及德國 DAX(37%),顯示基期較高,補漲空間有限。
    • 外資(如貝萊德、新加坡政府基金 GIC、農委主權基金)對台積電持股比例超過 50%,高於 0050 ETF 中台積電權重,顯示外資控盤力強。
  • 中小型股動能

    • 櫃買中小型股開始回補,試圖追趕加權指數,顯示主力資金回流,力求突破高點。

台灣經濟與政策

  • 稅制改革

    • 政府宣布 2026 年 5 月起,年收入 62 萬以下免繳所得稅(約月薪 5 萬),擴大免稅範圍,單身上班族年收入 46.3 萬以下原本即免稅。
    • 台灣 40% 民眾原本免稅,改革後 60% 民眾免稅,稅收高度集中於前 1% 高收入者(負擔 40-45% 所得稅)。主持人擔憂此舉可能降低高收入者投資與創新意願。
    • 企業所得稅占比從 2020 年的 19% 升至 2025 年的 29-30%,成為稅收主力。2021-2024 年稅收達成率均超 100%(117%、119%、112%、116%),顯示稅收成長強勁。
    • 台灣稅負率約 20%,低於美國(25%)、南韓(28%)、日本(34%)等發達市場,顯示低稅低福利模式,與高稅高福利的北歐國家(如丹麥、德國)不同。
  • 購買力與景氣

    • 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到 2024 年 4 月低點,零售業自 3 月起連續下滑,房市交易量縮,家具、家電、汽車等耐久財消費疲弱。
    • 百貨業表現低迷,遠東百貨 80% 分店衰退,新光三越因台中氣爆影響合併衰退近 20%,僅台中因資金回流略有回溫。
    • 台電計畫 2025 年 10 月調漲民生電價 3.12%,平均電價漲幅 0.71%,對通膨影響有限,但需搭配薪資成長(預估基本工資漲 4%)以維持購買力。
  • 基本工資調整

    • 政府連續 8 年調漲基本工資,2026 年預計連續第 10 次調漲,幅度至少 3%,預估達 4%,以抵消電價上漲並提升購買力。
    • 台灣時薪 190 元,低於日本(216 元)、南韓(238 元),但人均 GDP 已超越兩國,工資審議委員會面臨調漲壓力。
  • 產業與稅收集中

    • 高薪產業(如金融保險業年薪 103 萬、資通訊服務業 75 萬、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76 萬、電子光學製品製造業 72 萬)成為繳稅主力。
    • 批發零售業(年薪 48 萬)及製造業(年薪 53 萬)占就業人口大宗(分別 20% 及 35%),多數免稅。

黃金與避險資產

  • 黃金表現

    • 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 3,750 元,創歷史新高,2025 年漲幅達 40%,表現超越所有資產。
    • 黃金主升段與降息週期高度相關,當前僅進入主升段初期,與股市聯動性不高,主要反映利率週期。
  • 避險需求

    • 黃金上漲反映市場對流動性預期的樂觀,但也顯示投資者對經濟不確定性的避險需求。

投資建議

  • 投資思維
    • 主持人強調長期投資需專注基本面與週期規律,短期應避免追高,特別是科技股 ETF。
    • 現金比例縮水問題需策略性解決,建議投資者參加聽友會,深入討論資產配置與應對市場調整的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