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2025-09-08(一)非農爆冷,大降息時代?關稅戰能救失業嗎?
摘要整理
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分析
- 8 月非農就業數據新增僅 2.2 萬人,遠低於市場預期 7.5 萬人,顯示就業市場幾乎停滯
- 全職工作大幅減少 35.7 萬人,兼職工作暴增 59.7 萬人,創疫情以來最大增幅
- 失業率為 4.3%,與預期值相近,顯示就業市場放緩但未出現大規模裁員
美股市場表現與展望
- 納斯達克指數周漲幅 1.14%,標普 500 指數周漲幅 0.32%,顯示市場對非農數據反應溫和
- 輝達股價一周顯著承壓,但特斯拉呈現底部抬高的格局,顯示資金在 AI 相關板塊輪動
- 美股高位乖離,三大指數 9 月 5 日收盤分別下跌 0.48%、0.3%、0.03%,投資人需關注均值回歸風險
美國經濟與聯準會政策
- 薪資增幅 3.7% 高於核心 CPI,顯示實際薪資仍為正,但勞動力市場軟化增加降息預期
- 聯準會降息條件尚未完全成熟,核心 CPI 高於 3%,長債收益率快速衝高反映長期通膨擔憂
- 9 月中旬 FOMC 會議可能降息兩碼,但關稅滯後效應可能推高物價,限制水龍頭全開
川普政策與關稅影響
-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矛盾,吸引外資建廠同時嚴格執行移民法,導致投資項目受阻
-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川普引用 IEEPA 關稅超越國會授權,2025 年可能退還 5,000 億美元關稅
- 鋼鋁關稅 50%、汽車零組件 25%,未來半導體、藥品等關稅可能進一步推高通膨
國際政局與關稅談判
- 日本首相石破茂辭職,關稅談判進入新階段,影響亞洲市場信心
- 泰國新任總理阿努廷上台,承諾四個月內解散國會,泰國股市重挫 25%,接近 2020 年低點
- 美國與歐盟、日本、南韓等達成關稅協議,稅率約 15%,但瑞士、印度等國稅率高達 50%
移民政策與勞動市場
- 美國喬治亞州現代汽車電池廠遭移民突襲,拘留 475 人,其中 300 人為南韓公民
- 非法移民管制導致本土勞工減少 56 萬人,外籍勞工略增 5 萬人,顯示勞動市場結構矛盾
- 川普政策驅逐 6 萬非法移民,僅占總數 1,000 萬的 0.6%,長期影響需至 2027-2028 年顯現
通膨與市場預期
- 核心 CPI 高於 3%,薪資成本僵固性使物價難以下調,關稅轉嫁效應可能推高通膨預期
- 長天期國債收益率衝高,短債反映降息預期,市場對長期財政困難與通膨復燃保持謹慎
- 關稅取消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囤貨行為,進一步加劇通膨心理預期
美國內政與社會政策
-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國防部改回戰爭部,強調戰士心態與勝利終局
- 華盛頓特區部署國民兵後,暴力犯罪下降 45%,劫車案大跌 87%,但民主黨質疑執法效率
- 疫苗政策分裂,共和黨州如佛羅里達取消疫苗義務,民主黨州組成保健同盟,新冠陽性率升至 11.2%
台股與投資策略
- 台股 9 月 8 日上漲 167 點,收 24,696 點,顯示對美國非農數據反應淡定
- 台股資通訊產品免稅,總體衝擊有限,但個別傳統產業承壓,投資人需關注關稅細則變化
- ETF 分散風險效果顯著,建議投資人於市場乖離低時加碼布局,高位保留現金等待下次機會
科技巨頭與 AI 投資
- 美股漲勢集中於科技巨頭與 AI 概念股,七巨頭中蘋果股價年跌 4-5%,相對落後
- 白宮科技巨頭晚宴顯示企業承諾大規模投資,但非農數據未見顯著就業貢獻
- 台積電 ADR 9 月 5 日上漲 3.49%,費城半導體指數漲 1.65%,AI 投資熱情持續支撐市場
觀點整理
美國就業市場與經濟趨勢
- 非農就業數據表現疲弱:2025 年 8 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僅新增 2.2 萬人,遠低於預期的 7.5 萬人,顯示就業市場幾乎停滯,尤其製造業、營造業、能源業及礦業合計減少 2.5 萬個職位,批發貿易業減少 1.2 萬人。主持人認為這反映出就業市場放緩,但不等於大規模裁員,而是受到非法移民監管及 AI 投資滯後效應影響。
- 全職與兼職工作分化:全職工作大幅減少 35.7 萬人,兼職工作暴增 59.7 萬人,創疫情以來最大增幅。本土勞工減少 56 萬人,外籍勞工略增 5 萬人,顯示川普的移民政策未有效促進本土就業,反而推高外籍勞工比例。
- 薪資與通脹關係:美國每小時薪資增幅 3.7%,高於 CPI,顯示實際薪資仍為正,短期內不構成大降息條件。但就業市場軟化為聯準會降息提供空間,市場預估 9 月 FOMC 可能降息兩碼。
- 經濟不溫不火:美國經濟處於不溫不火狀態,核心 CPI 僵固性高,關稅戰的滯後效應可能推高物價,聯準會難以完全放寬貨幣政策。主持人認為,川普政策(如非法移民驅逐、關稅戰)的效果需 1 至 2 年才顯現。
美國股市與 AI 投資
- 美股高位承壓:受非農數據影響,美股三大指數(道瓊、標普 500、納斯達克)上週五下跌,跌幅分別為 0.48%、0.3%、0.03%,但費城半導體指數逆勢上漲 1.65%。主持人認為,美股高位乖離,存在均值回歸壓力,但 AI 概念股(如台積電 ADR 上漲 3.49%)支撐市場。
- 資金流向與輪動:市場資金從風險資產轉向避險資產,金價創下新高並具支撐力。AI 相關投資集中在少數科技巨頭,掩蓋中小型股票表現不佳的事實。主持人建議投資 ETF 分散風險,避免單押個股。
- AI 投資的侷限:AI 資本支出上行,但對就業市場貢獻有限,主持人質疑是否僅數據中心投資增加,而未創造大量就業機會。
川普政策與關稅戰
- 關稅政策矛盾:川普吸引外資建廠與嚴格移民政策矛盾,導致企業鑽漏洞。例如,喬治亞州現代汽車與 LG 能源電池廠因僱用 300 名非法南韓工人遭突襲,顯示外資建廠未有效促進本土就業,可能動搖投資信心。
- 關稅進程與影響:美國對歐盟、英國、日本、南韓等國達成新協議,關稅降至 15% 左右,但對巴西、南非、印度、泰國等國仍高達 50%。台灣關稅稅率 20%,資通訊產品多數免稅,總體衝擊有限,但傳統產業承壓。
- 關稅合法性爭議: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川普引用 IEEPA 課徵關稅超越國會授權,可能需退還 5,000 億美元關稅收入。主持人認為,川普可能轉用 232 或 301 條款課徵新關稅(如半導體、藥品等),關稅戰尚未結束。
- 通脹預期:關稅可能引發物價轉嫁,形成通脹預期心理,企業囤貨進一步推高物價,聯準會需謹慎應對。
國際政局與市場影響
- 日本政局:日本首相石破茂因關稅談判壓力辭職,顯示關稅戰影響國際政局。後續新首相的態度將影響關稅談判進程。
- 泰國政局:泰國新總理阿努廷上任,承諾四個月後解散國會重選,但政局動盪導致泰國股市重挫 25%,接近 2020 年疫情低點。泰國關稅高達 19% 至 20%,與台灣相當,加劇市場壓力。
- 美方態度不明:川普對不同國家的關稅態度不一,如對印度態度友善,但對瑞士課徵高關稅,市場不確定性增加。
其他政策與社會影響
- 國防部改名戰爭部: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國防部改回「戰爭部」,強調戰士心態與勝利終局,反映其非常規政策風格。
- 治安與移民政策:華盛頓特區部署國民兵與聯邦執法人員後,暴力犯罪下降 45%,劫車案大跌 87%。主持人認為,這短期改善治安觀感,但可能增加聯邦司法負擔,剝奪地方警權。
- 疫苗政策分歧:共和黨州(如佛羅里達)撤銷疫苗義務,民主黨州(如加州)組成保健同盟,導致防疫政策混亂。開學季新冠陽性率從 4% 升至 11.2%,冬季可能迎來感染潮。
台股與投資建議
- 台股表現:台股上漲 167 點,收於 24,696 點,對國際利空消息反應淡定,受益於 AI 熱潮。主持人認為,市場呈現非理性繁榮,與經濟數據脫鉤。
- 投資策略:主持人建議遵循指標操作,左側不悲觀,右側不樂觀。ETF 能分散風險,適合長期穩健投資;單押個股風險高,需在市場乖離低時加大布局,高位保留現金等待下次機會。
總結
- 美國經濟處於軟化階段,AI 投資與關稅戰未有效拉動就業,核心 CPI 僵固性與關稅效應制約聯準會貨幣政策。美股高位承壓,資金集中於科技巨頭,投資者應分散風險。國際政局動盪與關稅戰持續影響市場,台灣雖受關稅影響有限,但需關注傳統產業壓力與全球貿易變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