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10
2025-10-01(三)聯邦政府關門倒數,美股會出現 10 月恐慌嗎?
摘要整理
美國政府停擺影響
- 美國政府因預算案未達成共識,2025 年 10 月 1 日起可能面臨七年來首次停擺,市場關注停擺時間長短及其對勞動市場影響
- 上次長時間停擺(2018 年 12 月 22 日至 2019 年 1 月 25 日,35 天)造成 110 億美元經濟損失,數十萬公務員被迫無薪休假
- 民調顯示,多數選民將此次停擺責任歸咎於共和黨,民主黨提出修訂平價醫療法案作為妥協條件,雙方分歧仍大
美國股市表現與十月慣性
- 美國股市 2025 年 9 月表現強勁,標普 500 指數連續五個月上漲,過去五個月為 1950 年代以來最強兩個季度
- 10 月份歷史波動率較其他月份高出 33%,1945 年以來平均波動率顯示市場漲跌幅度較大
- AI 相關 ETF 與中小型股(如 ARKK)持續衝高,市場未見 8 月、9 月常見回檔,投資人聚焦第四季是否創歷史新高
美國勞動市場挑戰
- 8 月職位空缺數降至 722 萬,低於 7 月,且失業人數首次超過職位空缺,為 2021 年 4 月以來首見
- 招募率與辭職率低於疫情前水準,顯示勞動市場進入「低招低裁」新常態,企業傾向以 AI 替代新職位
- 青年(16-24 歲)失業率升至 11%,較 2023 年增加 3%,55 歲以上勞工就業率未恢復至疫情前 39% 高點
美國技職教育與製造業復甦
- 川普推動技職教育,強調藍領與服務業需求,德州製造業新增數千職位,三星投資 170 億美元建晶圓廠
- 全美製造業職位空缺約 40 萬,增長速度超越白領階級,德州州立技術學院人滿為患
- 哈佛考慮設立寄宿學校以回應川普政策,顯示美國高等教育向技職轉向,AI 衝擊白領就業市場
歐洲財政與政治右轉
- 法國公債危機風險高於英美,10 年期公債殖利率與義大利接近,預算赤字占 GDP 比值 2022-2024 年顯著擴大
- 法國提議對資產超 1 億歐元富豪徵收 2% 資產稅,預估年收入 150-250 億歐元,但引發商界反彈
- 英國改革黨支持率超越工黨與保守黨,若立即選舉可獲 311 席,顯示歐洲右派崛起,採取緊縮移民政策
全球地緣政治與軍費擴張
- 俄羅斯軍工產能激增,坦克產量從每季 123 輛增至 444 輛(增幅 260%),火炮從 60 門增至 168 門
- 美國軍費 2022-2023 年達 8,770 億美元,超後十大國總和(8,490 億美元),美軍霸權支撐美元霸權
- 台灣無人機產業 4-8 月成長 15 倍,波蘭成最大買家,台灣在歐洲軍事供應鏈中角色日益重要
東亞局勢與美中台關係
- 中國福建火箭軍基地五年內擴張,距台灣僅 360 英里,市場擔憂東亞緊張局勢升溫
- 美軍採取「敏捷作戰運用」策略,將戰機分散至小機場,天寧島等舊基地重啟以防中國飛彈攻擊
- 川普交易型外交動搖對台承諾,提議對台出口徵收 20% 關稅,較日韓高,市場關注美中談判是否影響台灣議題
觀點整理
美國市場
政府停擺與經濟影響
- 政府停擺風險:美國政府因共和黨與民主黨未能在 10 月 1 日前達成臨時撥款法案共識,面臨七年來首次關門。主持人關注停擺持續時間及其對勞動市場的影響,尤其是非農就業數據(Non-Farm Payrolls)與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若因預算問題延後發布,可能影響投資人判斷及聯準會利率決策。
- 歷史影響:過去政府停擺對標普 500 指數影響有限,平均下跌僅約 0.2% 至 0.3%。但此次風險較高,因川普揚言若聯邦員工抗拒政策,可能進行大規模裁員,進一步惡化勞動市場。
- 民意與政治:民調顯示,若因預算僵局關門,多數選民傾向歸咎共和黨。民主黨提出修訂平價醫療法案作為妥協條件,但雙方立場分歧,停擺可能導致數十萬公務員無薪休假,經濟損失可能高達 110 億美元(如 2018 年 35 天停擺)。
股市表現
- 九月表現:美國股市九月未見傳統「八窮九絕」疲軟,表現強勁,過去五個月為 1950 年代以來最強兩個季度。標普 500 指數在聯準會降息後維持漲勢,顯示軟著陸預期。
- 十月展望:十月為波動性較高的月份,平均波動率比其他月份高 33%。歷史上,十月漲跌幅度較大,可能受預算案影響債券市場流動性,進而波及整體資本市場。
勞動市場
- 職位空缺與失業:八月職位空缺數降至 722 萬,低於七月,失業人數首次超過職位空缺(自 2021 年 4 月以來首見),顯示勞動市場從供給不足轉為需求不足。
- 低招低裁新常態:企業避免大規模裁員,但招聘意願低,AI 替代部分工作,導致職位流動性下降。青年失業率(16-24 歲)達 11%,較 2023 年上升 3%。55 歲以上勞工就業率未完全恢復疫情前水準,部分因提前退休或健康問題。
- 未來展望: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未來十年收銀員、文員、客服等職位將大幅萎縮(減少 15 萬至 31 萬)。藍領及基層服務業缺工嚴重,川普推動技職教育,德州製造業職缺激增(如三星 170 億美元晶圓廠)。
債券市場
- 流動性挑戰:政府停擺可能影響債券市場流動性,特別是非農及 CPI 數據延後發布,削弱買盤信心。債券市場雖連續三季上漲,但預期經濟增長放緩,買盤開始下滑。
歐洲市場
財政與公債危機
- 法國風險:德意志銀行調查顯示,法國被視為未來兩年最可能面臨公債危機的國家,風險高於英美。法國公債殖利率與義大利接近,反映財政結構長期吃緊(赤字占 GDP 比值近年惡化)。
- 法國財政改革:馬克宏改革受阻,提議對資產超 1 億歐元的 1,800 戶富豪徵收 2% 資產稅,預估年增 150 億至 250 億歐元收入,但商界(LV 掌門人阿爾諾)警告此舉可能摧毀經濟。
- 英國政治:改革黨支持率超越工黨與保守黨,若立即大選,可能奪 311 席,顯示英國右轉趨勢。改革黨立場類似美國 MAGA 派,推動財政撙節。
移民政策與右轉
- 緊縮移民:歐洲左派政權為穩定政局採取緊縮移民政策,與突尼西亞、埃及等國簽署協定,提前攔截難民,導致人權爭議(如利比亞民兵虐待遣返者)。2025 年前八個月難民數降至 11 萬,較去年同期下滑 20%,較 2023 年減少 50%。
- 社會影響:右派崛起強調難民威脅,推動政策轉向,影響歐洲政治與經濟穩定性。
地緣政治與軍事
美國軍事改革
- 川普與軍方右轉:川普在五角大廈演說 72 分鐘,強調美軍應聚焦殺敵與保衛家園,而非多元包容。要求體能測試、禁止匿名檢舉、批評霸凌文化武器化,威脅開除不配合改革的將領。暗示軍隊介入國內城市(如洛杉磯、波特蘭)維護治安。
- 軍費霸權:2022-2023 年美軍軍費達 8,770 億美元,超後十大國總和(8,490 億美元),反映美國軍事與文化霸權。
烏俄戰爭
- 俄羅斯攻勢: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超過 12 小時空襲,使用 500 架無人機與 40 枚導彈,造成數十人死傷。俄軍工產能激增(坦克產量增 260%,火炮增 180%)。
- 烏克蘭應對:研發「刺針」四旋攔截機(時速 315 公里)對抗俄無人機,顯示無人機戰爭升級。
- 台灣角色:台灣無人機產業快速成長,2025 年 4-8 月出口翻 15 倍,波蘭成為最大買家,降低對中國零組件依賴,台灣在歐洲軍事供應鏈中角色加重。
東亞局勢
- 美中台關係:美國對台灣防衛承諾動搖,川普暗示台灣應自負防務費用,並以 20% 關稅打擊台灣出口(相較日韓較低稅率)。美中談判可能涉及反對台獨的協議,市場緊張加劇。
- 中國軍事擴張: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福建火箭軍基地五年內大幅擴建,距台灣僅 360 英里,具導彈攻擊潛力。
- 美軍策略:採「敏捷作戰運用」(ACE),將戰機分散至太平洋小機場(如天寧島),防範中國飛彈攻擊。美軍在日韓駐軍達 8 萬人,東亞緊張局勢升溫。
- 聯合軍演:美、日、菲舉行「巴厘卡坦」軍演,針對中國南海擴張,顯示區域聯盟強化。
總結
- 市場焦點:十月市場波動性高,美國政府停擺與債券流動性為首要關注,股市影響相對有限。勞動市場軟化,AI 取代白領工作,技職教育與藍領需求上升。
- 全球右轉:美國、歐洲政治右轉,推動財政撙節與移民緊縮,影響經濟與債券市場穩定性。
- 地緣政治:烏俄戰爭、東亞緊張局勢加劇,軍費支出全球上升,台灣無人機產業在歐洲市場崛起,成為地緣政治新焦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