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
2025-09-18(四)2025 降息三次!風險全解除?美股卻不領情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

  • 美國聯準會於 2025 年 9 月 17 日宣布降息 1 碼,基準利率調整至 4% 至 4.25% 區間,符合市場預期
  • 美股尾盤因降息幅度未超預期,受到顯著賣壓,標普 500 指數下跌 0.1%,收於 6,600 點
  • 聯準會主席鮑爾強調降息目的在於風險管理,防止勞動市場惡化,而非因通膨已達標

降息步調

  • 聯準會預計 2025 年底前再降息 2 次,基準利率將落至 3.5% 至 3.75%,較 6 月點陣圖更為鴿派
  • 2026 年降息節奏趨於保守,預估僅再降息 1 次,與市場預期 2 至 3 次存在落差
  • 鮑爾表示過去 5 年快速升降息通常反映政策錯位,目前小幅降息旨在維持經濟與就業平衡

市場博弈

  • 聯準會維持政策彈性,點陣圖顯示 2024 年至 2025 年利率下行趨勢,市場共識從分歧轉向收斂
  • 緩降格局有利資本市場穩定,急降則可能暗示就業市場惡化,系統性風險上升
  • 市場對流動性預期敏感,若降息步調未達預期,可能影響股市估值,輝達股價下跌 2.67% 至每股 170 元

理事看法

  • 聯準會內部以 11 票贊成、1 票反對通過降息,川普提名理事米蘭主張降息 2 碼為唯一反對者
  • 副主席包曼與華勒等偏鷹派成員支持溫和降息,顯示聯準會內部政策共識以避免經濟惡化為主
  • 歷史數據顯示 1980 年代反對票活躍,2010 年後共識增強,當前僅米蘭反對,聯準會獨立性仍存

經濟預測

  • 聯準會上調 2025 年美國 GDP 預估至 1.6%,2026 年及 2027 年分別為 1.8% 及 1.9%
  • 失業率預計 2025 年升至 4.5%,目前為 4.3%,反映就業市場放緩但未達衰退水平
  • 通膨率 8 月年增 2.9%,核心通膨 3.1%,高於聯準會 2% 目標,關稅通膨影響尚未完全顯現

通膨承壓

  • 8 月物價指數月增 0.4%,服務業通膨僵固性高,商品通膨略回升但權重不大
  • 美國牛肉價格連續 8 個月上漲,8 月漲幅達 4 年來新高,屠宰量年減 9%
  • 農糧價格如小麥、玉米、黃豆接近 5 年低點,緩解通膨壓力,支撐未來購買力

就業市場

  • 非農就業數據回復率從 90% 降至 70%,可能導致數據誤差,影響聯準會判斷
  • 非法移民執法力度增強,7 月至 8 月每日逮捕人數從 500 人升至 1,000 人,拘留人數增至 6 萬
  • 製造業缺工與非農數據下滑並存,顯示勞動市場結構性問題,非法移民貢獻未完全統計

獨立性

  • 聯準會理事 Lisa Cook 與米蘭角力,Cook 暫以 2:1 裁決留任,顯示川普政府對聯準會影響力
  •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涉房屋詐欺,與 Cook 類似問題,川普可能利用技術問題清洗金融監管機構
  • 聯準會降息步調顯示沉穩態度,認為關稅通膨影響有限,重點在經濟成長放緩與就業風險

利率副作用

  • 美國汽車貸款公司 Tricolor 破產,針對低收入族群高利貸款,風險特徵類似 2007 年次貸危機
  • 信用卡與車貸違約率顯著上升,90 天以上嚴重違約比例增加,學貸違約率每 100 人中有 12 人
  • 商用不動產抵押證券違約率達 11.7%,高於 2008 年,反映疫情後遠距工作與企業分點化影響

美股追蹤

  • 聯準會會議後道瓊指數上漲 260 點,漲幅 0.57%,納指下跌 72 點,跌幅 0.33%
  • 降息符合預期但未超預期,市場反應中性,投資需拉長週期觀察季度趨勢
  • 輝達因中國監管要求減少 AI 晶片採購,股價下跌 2.67%,顯示地緣政治對科技股影響

台灣央行

  • 台灣央行面臨台幣升值壓力,出口順差與壽險業避險操作推升需求,台幣強勢難快速消退
  • 製造業景氣連續 3 個月呈現重度衰退,央行需平衡台美談判與企業利潤壓力
  • 央行要求外資自律並提交操作報告,限制炒匯但允許買股,台股上漲 175 點,收於 25,616 點

降息回測

  • 2025 年降息週期與 2019 年及 2024 年相似,均有貿易戰與關稅通膨,資產價格短期回檔後趨穩
  • 緩降有利市場穩定,急降則反映就業市場惡化,需關注季度景氣與就業指標
  • 投資需建立宏觀哲學,資金量與耐心支撐策略,短期波動可能導致看對趨勢但錯失機會

觀點整理

聯準會降息政策與步調

  • 降息幅度與預期

    • 聯準會於 2025 年 9 月 18 日宣佈降息 1 碼,基準利率調整至 4% 至 4.25%,符合市場預期。
    • 市場預期今年內將降息 3 碼,但聯準會主席鮑爾採取「戒慎恐懼」的保守態度,強調逐季依數據調整政策,顯示緩降格局以維持市場多頭氛圍。
    • 聯準會點陣圖顯示年底可能再降息 2 次,基準利率預計落在 3.5% 至 3.75%,相較 6 月預測更為鴿派,但 2026 年降息預期僅多 1 次,與市場預估的 2 至 3 次有落差,顯示聯準會保留彈性。
    • 鮑爾強調降息並非因通膨達標,而是為預防勞動力市場惡化,屬於風險管理調整,而非通膨問題解決。
  • 歷史經驗與市場影響

    • 參考 2000 年、2008 年、2020 年降息週期,急降通常伴隨就業市場顯著放緩或系統性風險發酵,緩降則有利於維持市場多頭。
    • 緩降可避免經濟過度惡化,保持流動性穩定,但市場若期待連續大幅降息,可能因流動性預期消失導致估值壓力。
  • 聯準會內部共識與獨立性

    • FOMC 會議以 11 票贊成、1 票反對通過降息,川普提名的理事米蘭主張降息 2 碼,是唯一反對者,顯示聯準會內部仍維持一定獨立性。
    • 多數票委支持緩降,反映對通膨與就業平衡的考量,米蘭的鴿派立場未獲廣泛支持,顯示聯準會政策仍以穩健為主。

市場博弈與投資氛圍

  • 市場預期與流動性

    • 市場對降息的連續性有高度依賴,若降息步調不如預期,可能導致股價估值壓力,因投資者期待持續流動性支撐高估值。
    • 主持人以「連續性」比喻市場對降息的期待,認為緩降(降一降停一停)有利於經濟穩定,而非急降導致的系統性風險。
  • 投資策略建議

    • 投資需拉長週期觀察趨勢,短期總經預判不足以應對市場波動,需建立宏觀投資哲學,結合資金與耐心。
    • 投資者應在低位加大扣款力度,高位適度調節,否則洞見可能因短期波動而失效,強調資金量與耐心對策略執行的重要性。

通膨與就業市場

  • 通膨壓力

    • 美國 8 月 CPI 年增幅為 2.9%,核心通膨 3.1%,均高於聯準會 2% 目標,顯示通膨仍具僵固性,特別是服務業通膨難以降溫。
    • 商品通膨(如燃料、汽修、食品)適度上漲,但關稅通膨(如電力、3C 產品)尚未完全顯現,聯準會認為關稅影響為一次性轉嫁,後續可透過基期效應淡化。
    • 農糧價格(如小麥、玉米、黃豆)接近 5 年低點,支撐美國購買力,但牛肉價格因供不應求及關稅影響持續飆升,8 月漲幅創 4 年新高。
  • 就業市場

    • 美國失業率預估年底升至 4.5%(目前 4.3%),顯示勞動力市場鬆動但未達嚴重程度(相較東南亞 10% 以上失業率)。
    • 非農就業數據可能因回覆率下降(從 90% 降至 70%)及非法移民貢獻未充分統計,導致數據誤差,製造業缺工與數據惡化形成矛盾。
    • 非法移民執法力度增強(每日逮捕從 500 人增至 1,000 人,遣返從 600 人增至 1,500 人),可能進一步影響基層勞動力供給,導致就業數據惡化但實際缺工。

聯準會獨立性與內部角力

  • 內部角力

    • 米蘭作為川普提名理事,主張大幅降息,與多數票委的溫和立場相左,副主席包曼及華勒雖為共和黨提名,但支持小幅降息,顯示聯準會內部共識仍以經濟穩定為主。
    • Lisa Cook 與米蘭的對立凸顯政治壓力,川普試圖以技術問題(如房屋詐欺)清洗金融監管機構,影響聯準會獨立性。
  • 歷史對比

    • 1980 至 1990 年代,FOMC 反對票活躍,反映經濟波動與通膨壓力;2010 年後反對票減少,顯示共識增強;目前僅米蘭反對,獨立性尚未嚴重受損。

經濟預測與風險

  • GDP 預測

    • 聯準會上調 2025 年 GDP 至 1.6%、2026 年 1.8%、2027 年 1.9%,反映美國消費市場表現穩健,但就業市場鬆動。
  • 潛在風險

    • 汽車貸款違約:Tricolor 貸款公司破產,反映高利率對低收入族群的壓力,類似 2007 年次貸危機的風險外包與資產證券化問題。
    • 信用卡與車貸違約:違約率顯著上升,學貸違約率高達 12%,顯示信用市場壓力,雖房貸市場可控,但需持續觀察。
    • 商用不動產:CMBS 違約率達 11.7%,受疫情後遠距工作及企業搬遷影響,違約潮高於 2008 年。

美股與全球市場

  • 美股表現

    • 聯準會降息後,美股四大指數表現分歧:道瓊上漲 260 點(0.57%)、標普下跌 6 點(0.1%)、納指下跌 72 點(0.33%)、費半下跌 19 點(0.31%)。
    • 降息符合預期但保留保守語氣,市場反應中性,投資者難以依總經消息進行當日判斷。
  • 輝達與科技股

    • 輝達股價下跌 2.67%,收 170 美元,受中國監管要求科技公司減少依賴輝達 AI 晶片影響,中國推動半導體自主化可能衝擊輝達未來市場。
    • 科技股投資建議被動擇股(如科技 ETF)結合主動擇時,低位加大扣款、高位適度調節。
  • 全球債市

    • 美國公債與全球公債殖利率差收斂至 120 基點,顯示聯準會降息追上全球央行步伐,美元相對優勢減少,美債價格短期受帶動。

台灣市場與央行政策

  • 台股表現

    • 台股上漲 175 點,收 25,616 點,未受聯準會降息影響,顯示市場穩定。
  • 台灣央行兩難

    • 台幣升值壓力來自出口順差、壽險業避險操作及國際資金湧入 AI 半導體,央行面臨干預與台美談判的兩難。
    • 央行要求外資自律並提交操作報告,限制炒匯但允許買股,試圖減緩升值壓力。
    • 製造業景氣連三藍(重度衰退),央行需平衡產業衝擊與台美談判,避免被貼匯率操縱標籤。

總結與投資建議

  • 聯準會策略

    • 聯準會採緩降策略,優先應對就業市場放緩而非通膨,顯示沉穩態度,後續需觀察通膨與就業平衡及潛在風險(如信用違約、商用不動產)。
    • 12 月點陣圖與台灣央行會議將是關鍵觀察點。
  • 投資哲學

    • 投資需結合宏觀視野與資金支持,緩降有利資本市場穩定,但急降可能反映系統性風險。
    • 建議拉長投資週期,關注季度趨勢而非單月波動,透過被動擇股(如 ETF)與主動擇時(低位加倉、高位調節)應對市場變化。
    • 強調學習與實戰並重,理解總經數據(如非農、通膨)有助於提升投資涵養,減少短期波動的心理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