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
2025-09-16(二)空軍陣亡!還該保守嗎?台人均 GDP 超韓,大行情時代?

摘要整理

全球市場概況

  • 標普 500 與納斯達克指數於 2025 年 9 月 15 日小幅創歷史新高,標普收於 6,615 點,漲幅 0.47%,納斯達克收於 22,348 點,漲幅 0.94%
  • 金價同步創歷史新高,反映市場對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的流動性預期,黃金價格年漲幅達 38%
  • 各大投行調升 2025 至 2026 年目標價,摩根史坦利預估標普 500 於 2026 年底達 7,200 點,較當前漲幅約 9%

資產績效表現

  • 2025 年所有資產類別全面收漲,機率達 100%,為 2019 年以來首見
  • 歐亞股市漲幅 25%,比特幣漲幅 24%,新興市場股市漲幅 21%,納斯達克 100 漲幅 15%
  • 債券市場中,投資等級債漲幅約 7%,高收益債與 REITs 漲幅約 6% 至 8%,長天期國債(TLT)年報酬達 6%

美中談判進展

  • 美中針對 TikTok 的談判進展順利,預計於 2025 年 9 月 18 至 19 日簽訂協議,TikTok 將轉為美方控制所有權結構
  • 中國市場監督總局宣佈對輝達展開反壟斷調查,顯示談判過程中的角力,輝達在中國市場面臨審查壓力
  • 稀土出口管制放鬆及半導體 EDA 領域開放成為談判共識,談判時間較民主同盟國家長

中國經濟挑戰

  • 中國 8 月零售銷售年增幅僅 3.4%,創年度新低,顯示消費市場陷入通縮
  • 房地產投資年減 15%,二手房價格 8 月下跌 0.58%,新房下跌 0.3%,連續 4 年未見回暖
  • 製造業與基礎建設投資持續下行,2025 年一度進入年減,僅靠雅魯藏布江投資計畫略為拉回

台灣經濟亮點

  • 台灣人均 GDP 於 2025 年達 38,066 美元,超越南韓的 37,430 美元,為 22 年來首次
  • 台灣購買力平價人均 GDP 達 84,082 美元,位居亞洲第五,南韓第九,日本第十一
  • 台灣對外投資 1 至 8 月達 314 億美元,雖較去年同期減少 6%,但仍處高檔,集中於電腦電子與光學製品產業

美股市場動態

  •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49 點,收於 45,883 點,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58 點,收於 6,059 點
  • 川普提議美國企業改為半年報披露,認為可降低季報壓力,節省成本,但可能加大市場預期落差
  • 特斯拉股價上漲 3.62%,收於 410 美元,受馬斯克斥資 10 億美元增持 260 萬股帶動

科技巨頭表現

  • 谷歌母公司 Alphabat 股價上漲 4.49%,市值突破 3 兆美元,成為第四家達此門檻的企業
  • 甲骨文年漲幅達 86%,表現超越輝達(26%)與谷歌(27%),顯示 AI 基礎建設類股的外溢效應
  • 蘋果為前十大科技股中唯一下跌,年跌幅 2.2%,i17 發表後市場反應平淡

台股與經濟展望

  • 台股融資維持率回升至 168%,反映市場樂觀情緒,接近 2023 至 2024 年水準
  • 台灣出口值持續創高,但製造業景氣連續三個月藍燈,顯示傳統產業進入重度衰退
  • 台灣央行 9 月 18 日理事會議將評估是否放寬房貸限制,首購族貸款成數可能從 56% 提升至 60%

台灣勞動市場挑戰

  • 台灣缺工問題嚴重,70% 企業認為缺工為首要挑戰,影響科技業、服務業與客運業
  • 65 歲以上勞動參與率從 2020 年的 8.3% 升至近 10%,顯示老年勞動力增加
  • 教師缺工嚴重,全台僅 12.9 萬人從事教職,佔教師證持有人數 22.6 萬人的 57%

詐騙與社會問題

  • 台灣 8 月詐騙案件達 15,000 件,財損 73 億台幣,詐騙集團主要集中於台中(432 人)、台南(243 人)、新北(235 人)
  • 老年詐騙嫌疑犯增加,2025 年 1 至 4 月較去年同期增加 508 件,成長近一倍
  • 移工犯罪率上升,越南移工失聯率達 20%,總數 57,500 人,遠高於印尼的 9.4%

觀點整理

全球市場總覽

  • 市場熱度與流動性預期

    • 全球市場呈現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同步上漲的罕見現象,例如標普 500 指數、納斯達克指數與金價均創歷史新高,顯示市場對流動性預期強烈。
    • 2025 年為少數所有資產類別皆收漲的年份,類似 2019 年的全面上漲,與 2018 年全資產下跌形成對比。
    • 各大投行(如摩根史坦利)調升 2025 至 2026 年標普 500 指數目標價,預估 2026 年底可達 7 200 點,較當前水準再漲 9%。主持人認為市場熱情不應被低估,可能推升資產價格至高乖離區間。
    • 當前市場與基本面數據脫鉤,資產價格上漲主要由流動性預期與投行回補帶動,形成「擊鼓傳花」效應。
  • 資產表現

    • 黃金上漲 38%,領漲所有資產;歐亞股市漲幅 25%;比特幣漲 24%;新興市場股市漲 21%;納斯達克 100 指數漲 15%。
    • 成長股、大型股、新興市場債券、價值股、小型股平均漲幅 8% 至 15%。
    • 債券市場中,投資等級債漲 7%,高收益債、特別股、REITs 漲幅約 6% 至 8%。
    • 長期國債(TLT)報酬達 6%,大宗商品漲幅約 4%。
    • 持有美元現金仍有適度回報,台幣因升值表現優於美元現金,純持美元現金者為今年最大受害者。

美中談判與地緣政治

  • 美中談判進展

    • 美中談判順利,特別針對 TikTok 出售達成初步協議,預計於 9 月 18 日至 19 日簽訂協定,TikTok 將轉為美方控制所有權結構。
    • 川普在 Truth Social 發文表示談判成果將讓美國年輕人滿意,暗示 TikTok 問題已解決。
    • 西班牙馬德里進行的雙邊貿易談判也進展順利,川普未明確提及 TikTok,但市場推測為主要議題。
    • 談判涉及稀土出口管制放鬆及半導體(H20、EDA 等)領域開放,但具體細節待領導人確認。
  • 談判中的角力

    • 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控輝達違反反壟斷法,顯示雙方仍在角力,談判過程複雜且時間較長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達成對等關稅協議難度高,但稀土與半導體領域的開放為共識方向。
  • 川普談判策略

    • 川普慣用「高起點」策略,先提出極端條件(如 100% 或 70% 關稅),透過心理戰讓對方接受稍高但可妥協的條件。
    • 這種策略過去應用於中國留學生簽證等議題,將高條件作為談判籌碼。

美國市場與企業動態

  • 美股表現

    •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49 點(0.11%),收 45 883 點;標普 500 指數漲 30 點(0.47%),收 6 615 點;納斯達克指數漲 207 點(0.94%),收 22 348 點;費城半導體指數漲 58 點(0.97%),收 6 059 點。
    • 市場焦點從輝達轉向特斯拉與 Alphabet(Google 母公司),顯示資金外溢至低估值或低漲幅股票。
  • 特斯拉與馬斯克效應

    • 特斯拉股價上漲 3.62%,收每股 410 美元,受馬斯克斥資 10 億美元增持 260 萬股帶動(五年來首次公開市場增持)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特斯拉在科技巨頭中獨特,因其具備推升生產力週期潛力(如機器人、火星計畫),對其長期前景樂觀。
  • Alphabet 里程碑

    • Alphabet 股價上漲 4.49%,市值突破 3 兆美元,成為繼輝達(4.3 兆)、微軟(3.8 兆)、蘋果(3.5 兆)後第四家達此規模的企業。
  • 科技巨頭表現

    • 2025 年科技股漲幅領先:甲骨文漲 86%,波動漲 59%,Google 漲 27%,輝達漲 26%,Meta 漲 23%,台積電漲 23%,微軟漲 22%。
    • 蘋果表現最差,跌 2.2%,iPhone 17 發表後缺乏想像空間;亞馬遜漲幅僅 4%,波克夏漲 8.5%。
    • 資金流向低估值或具 AI 基礎建設潛力的股票,顯示市場輪動效應。
  • 川普政策影響

    • 川普提議美國企業停止季報,改為半年報,以降低成本、讓經理人專注長期經營,與中國長期事業模式相比。
    • 主持人質疑半年報可能加大預期落差,導致資本市場波動,但認為此提議顯示川普有意改變市場結構。
  • 企業獲利預期

    • 投行調升 2026 年 EPS 預估值,但未達 2025 年初高標準,顯示市場尚未完全反應企業獲利潛力。
    • 股價上漲受川普政策利多(如關稅戰收斂)驅動,而非純粹基本面支撐。

中國市場挑戰

  • 經濟數據疲弱
    • 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顯著脫鉤,製造業與基礎建設自 2004 年來持續下行,2025 年甚至一度進入年減。
    • 8 月數據顯示工業生產與消費總額創年度新低,零售銷售年增僅 3.4%,反映通縮壓力。
    • 固定資產投資與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,房地產投資年減 15%,二手房價格下跌 0.58%,新房下跌 0.3%,連續四年未見回暖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中國資產價格上漲缺乏基本面支撐,與台灣亮麗的出口數據形成對比。

台灣市場與經濟表現

  • 台股與經濟數據

    • 台股融資維持率回升至 168%,反映 2023 至 2024 年樂觀情緒,但相較 4 月仍存高乖離風險。
    • 台灣出口值持續創高,經濟數據亮麗,支撐資產價格表現,但製造業景氣連續三個月藍燈,顯示傳統產業陷入重度衰退。
    • 主持人強調經濟數據與體感落差,科技巨頭與傳產表現脫鉤。
  • 人均 GDP 突破

    • 2025 年台灣人均 GDP 達 38 066 美元,超越南韓的 37 430 美元,為 22 年來首次,成為東亞經濟轉捩點。
    • 2026 年台灣人均 GDP 預估達 41 000 美元,南韓至 2027 年才跟上。
    •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,台灣人均 GDP 約 84 082 美元,位居亞洲第五,超越南韓(第九)與日本(第十一)。
  • 對外投資與回流

    • 2025 年 1 至 8 月台灣對外投資 572 件,總額 314 億美元,雖較去年同期減 6%,仍處高檔,主要集中於北美電腦電子與光學製品產業。
    • 陸資回流台灣金額激增,但對中國投資創歷史新低,反映美中貿易戰與台商回流影響。
  • 競爭力提升

    •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(IMD)世界競爭力年報,台灣排名維持第六,經濟成長從去年的 26 名升至 10 名,企業效能從 6 名升至 4 名。

台灣央行政策與房市

  • 央行決策焦點

    • 9 月 18 日台灣央行理事會將關注經濟數據與科技巨頭脫鉤現象,決定是否放寬政策。
    • 股市快速膨脹引發財富效應過熱疑慮,但升息可能性低,央行可能透過房市政策調節資金流動。
  • 房市動態

    • 2025 年台灣房市全面啟動,但資金未流入房市,顯示超額儲蓄未減少。
    • 金管會放寬新青安貸款限制,排除 72 之 2 條款,公股行庫可承接更多貸款,但央行以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限制放款。
    • 市場預期央行可能放寬首購族貸款成數(從 56% 升至 60%)或排除首購貸款於總量管制,促進資金輪動。
    • 主持人比喻央行政策為「開水龍頭不一定有水」,資金傳導受限,銀行未必反映降息於貸款利率,央行可能透過房貸限制鬆綁或信貸配額調整引導資金。

台灣社會與勞動市場

  • 全面缺工問題

    • 台灣全產業缺工問題嚴重,70% 企業認為缺工為首要挑戰,影響科技業、服務業與傳統產業。
    • 65 歲以上勞動參與率從 2020 年的 8.3% 升至近 10%,反映勞動力老化。
    • 公路客運駕駛平均年齡升高,班次減少;教育業缺教師,22.6 萬教師證持有者中僅 12.9 萬人任教。
  • 詐騙與社會問題

    • 詐騙產業缺工導致老年車手增加,2025 年 1 至 4 月老年詐騙嫌疑犯增 508 件,成長近一倍。
    • 8 月詐騙案件 15 000 件,財損 73 億美元,主要集中於台中(432 人)、台南(243 人)、新北(235 人)。
    • 義工詐騙問題嚴重,平均損失 8 000 元,產業義工損失達 13 000 元,跨境匯款漏洞為主因。
    • AI 打詐系統誤判異常交易,導致帳戶無預警凍結,反映詐騙猖獗與防堵挑戰。
  • 移工問題

    • 台灣移工總數約 80 萬人,逃逸外勞約 9 萬人,越南移工失聯率高達 20%,印尼為 9.4%。
    • 低工資(2 萬多元)推高逃逸率,部分移工轉為詐騙車手,加劇社會問題。

總結與投資建議

  • 市場脈動與投資思維

    • 全球市場熱情高漲,但台灣與中國經濟數據脫鉤,投資需關注基本面與資金流動。
    • 台灣經濟數據亮麗(出口值、人均 GDP),但傳統產業衰退與缺工問題顯示結構性挑戰。
    • 主持人建議投資者掌握時代脈動,聚焦受益產業(如科技、AI 基礎建設),避免過度追高。
    • 央行政策與資金輪動為後續觀察重點,房市與信貸放寬可能引導資金流向。
  • 風險提醒

    • 台股情緒指標偏高,短期可能面臨獲利了結賣壓,投資應謹慎,避免右側追多。
    • 貧富差距擴大與社會問題(如詐騙、缺工)為全球現象,投資需考量長期結構性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