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
2025-09-17(三)黃金破再創高!降息放水潮,該買黃金,還是買債券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與聯準會利率決策

  • 聯準會即將召開 FOMC 利率決策會議,市場預期降息 1 碼的可能性達 100%,降息 2 碼也不會對市場利率定價產生顯著影響
  • 市場出現獲利了結賣壓,標普 500 指數收跌 0.13%,納斯達克指數收跌 0.07%,但標普 500 盤中曾創歷史新高
  • 聯準會會議具高度政治敏感性,川普持續施壓要求更激進降息,但聯準會主席庫克獲法院裁定留任,顯示其獨立性仍存

美國股市與本益比分析

  • 標普 500 本益比達 27.4 倍,接近過去十幾年高位,僅次於 2021 年的 34 倍,顯示資產泡沫風險上升
  • 聯準會需考量財富效應對資產泡沫的影響,可能採取前瞻性溝通以抑制過熱,儘管資產價格持續上漲
  • 2020-2021 年疫情期間,海量貨幣寬鬆推高股價,但基本面惡化導致本益比飆升,當前情況與 2001 年相似

黃金價格衝高與避險需求

  • 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 3,700 美元,年漲幅達 40%,超越標普 500 指數,創 1980 年通膨調整後新高
  • 央行增持黃金與去美元化趨勢推動價格上漲,中國黃金占外匯儲備 8%,若提升至 20%,每月需購 40 噸黃金
  • 地緣政治緊張,如以色列對加沙軍事行動及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波蘭,推升黃金避險買盤,ETF 持倉增至 2,950 公噸

美中談判與地緣政治影響

  • 美中談判進展,TikTok 美國禁令延至 2025 年 12 月 16 日,中國同意出售但保留演算法授權,數據運算由甲骨文負責
  • 中東局勢緊張,以色列對加沙展開地面入侵,哈馬斯戰事升級;東歐波蘭與羅馬尼亞頻遭俄羅斯無人機入侵,北約啟動東方哨兵計畫
  • 中國經濟數據疲弱,財政赤字利息高達 2.2 兆人民幣,占政府預算 5.7%,顯示內需不振,黃金成為避險資產首選

中國科技業與經濟動態

  • 阿里巴巴發行 32 億美元可轉債,計畫三年內投入 530 億美元建 AI 基礎設施,馬雲回歸被視為中國科技業復甦信號
  • 中國股市上漲,但實體經濟疲弱,工業產出、消費與固定資產投資創多年低點,財政刺激為主要推動力
  • 中國央行持續出售美債以維持人民幣獨立性,黃金成為貨幣價值錨定資產,推升全球黃金買盤

東亞與東南亞黃金買盤

  • 東南亞黃金需求隨經濟成長緩步提升,泰國黃金出口額年增 69%,達 2,541 泰銖,引發洗錢疑慮
  • 中國散戶去年為黃金價格推手,今年東南亞買盤崛起,泰國考慮對黃金交易課稅以抑制泰銖升值
  • 全球央行 95% 預計未來一年增持黃金,投機性期貨未平倉量達 50 萬口,顯示市場情緒偏高但未達極端

美國經濟數據與市場情緒

  • 8 月零售銷售月增 0.6%,年增 2.1%,連續 11 個月實質成長,線上銷售、汽車與服飾為主要動力
  • 市場情緒從 4 月恐慌轉為信心回溫,成交量放大,利多與利空皆被解讀為上漲理由,顯示流動性預期主導行情
  • 聯準會內部立場分歧,偏鴿派官員支持降息至 3.5% 以下,偏鷹派如庫克反對激進降息,預計 2025 年利率下修 1 碼

台灣股市與央行政策

  • 台股小跌 17 點,收在 25,575 點,台幣升值 1.27 角至 30.1,創一個月新高,成交量 19.7 億美元
  • 外資買盤占成交量約 1/3,央行要求外資申報台股投資用途,防短線炒匯,顯示穩匯措施趨嚴
  • 台灣央行面臨行政院放水壓力與外資搶購台幣挑戰,後續理監事會議將影響貨幣政策走向

長期投資思維與市場展望

  • 川普第二任期 165 交易日漲幅約 10%,與第一任期相似,顯示其政策傾向推升股市至 2028 年卸任
  • 納斯達克自 2008 年累計漲幅 1,450%,遠超薪資與名義 GDP 成長,資產價格長期跑贏實體經濟
  • 投資者需平衡現金部位與資產配置,短期利多利空皆推升行情,長期需依循基本面與景氣週期判斷

觀點整理

美國聯準會政策與市場預期

  • 聯準會利率決策背景
    聯準會即將於 2025 年 9 月 18 日召開 FOMC 利率決策會議,市場高度關注降息幅度。根據 Fed Watch 數據,市場幾乎完全消化降息 1 碼(25 個基點)的可能性,部分預期降息 2 碼(50 個基點)。主持人認為,無論降息 1 碼或 2 碼,對市場利率定價影響不大,關鍵在於聯準會如何應對當前政治壓力與經濟情勢。
  • 政治壓力與聯準會獨立性
    • 川普持續施壓聯準會,推動更激進的降息週期,但聯準會主席鮑爾(Powell)及理事 Lisa Cook 表現出一定獨立性。法院已裁定 Cook 不會被開除,其鷹派立場可能抵制過度降息。
    • 新任理事米蘭(Mirena)由川普提名,傾向鴿派(支持降息至 3.5% 以下),與其他鷹派官員(如鮑爾、威廉斯、克林斯)形成分歧。參議院沃倫公開要求降息 3 碼(75 個基點),顯示政治壓力來自多方,但聯準會內部仍試圖維持獨立性。
  • 經濟數據與政策考量
    • 8 月零售銷售數據表現穩健,連續 11 個月實質成長,月增 0.6%、年增 2.1%,顯示經濟尚未陷入衰退,降低大幅降息的必要性。
    • 標普 500 本益比(PE ratio)達 27.4 倍,為近十幾年高位(僅次於 2021 年的 34 倍),反映資產泡沫風險。聯準會可能透過前瞻性指引抑制財富效應與資產價格過熱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聯準會需平衡通膨風險、就業市場軟化及資產價格上漲,短期內可能維持相對鷹派立場。

美國股市表現與市場情緒

  • 美股走勢
    • 聯準會會議前,市場出現獲利了結壓力,標普 500 指數收跌 0.13%(收 6,606 點),納斯達克指數收跌 0.07%(收 22,333 點),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125 點(0.27%,收 45,757 點),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0.32%(收 6,079 點)。
    • 儘管短線回檔,美國股市整體仍受流動性預期支撐,川普第二任期 165 個交易日漲幅約 10%,與第一任期相似,顯示市場對長期上漲趨勢的信心。
  • 市場情緒與資金動能
    • 市場情緒從 4 月的恐慌轉為當前信心回溫,成交量放大,投資人從觀望轉為跟進。主持人形容市場情緒被「點燃」,認為流動性預期與資金動能推升資產價格。
    • 無論利多(如降息符合預期)或利空(如經濟數據低於預期),市場均解讀為上漲理由,顯示短期行情受情緒驅動,長期則回歸基本面(企業利潤)。
  • 投資策略建議
    • 主持人建議投資人拉長投資視野,專注長期週期而非短期波動。股市長期反映企業利潤,投資人應在低點加碼,把握右上角創新高的機會。
    • 強調資金部位管理,避免因情緒追高或恐慌賣出,保持長期參與資本市場的專一性。

黃金市場與避險資產

  • 黃金價格表現
    • 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 3,700 美元,創歷史新高,年內漲幅達 40%,超越標普 500 指數及債券市場,成為今年最亮眼的避險資產。
    • 黃金表現優於美債(美債報酬 5.8%),若 1% 的私人美債資金轉向黃金,價格可能直衝 5,000 美元。
  • 推升黃金價格的因素
    • 央行買盤:新興市場央行(尤其中國)持續增持黃金,中國黃金占外匯儲備達 8%,若未來 3-5 年提升至 20%,每月需買 40 噸黃金,支撐價格難以下跌。
    • 地緣政治風險:以色列對加沙的地面入侵、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波蘭及羅馬尼亞、北約啟動「東方哨兵計畫」等事件,推升避險需求。
    • 去美元化趨勢:央行增持黃金以降低對美元及美債的依賴,強化本幣獨立性。
    • 散戶與 ETF 買盤:黃金 ETF 持倉增至 2,950 公噸,期貨未平倉量反彈至 50 萬口,投機性資金與散戶買盤推升價格。
  • 區域買盤動態
    • 中國散戶買盤為黃金價格重要推手,東南亞市場(尤其印度)因民俗需求與經濟成長,黃金需求緩步提升。
    • 泰國黃金出口額暴增 69%,引發洗錢疑慮,泰國央行考慮以美元結算並課稅以抑制泰銖升值。
  • 未來展望
    • 黃金市場結構性買盤(央行、ETF、散戶)尚未結束,價格回檔幅度小於股市,顯示強勁支撐。聯準會降息預期進一步推升黃金吸引力。

美中談判與中國經濟

  • 美中談判進展
    • TikTok 美國禁令延至 2025 年 12 月 16 日,川普宣佈達成部分協定,要求 TikTok 出售給美國廠商,但保留中國演算法授權,由甲骨文負責本地運算。此舉被視為中國科技輸出的象徵,維持一定技術控制權。
    • 美中談判未來數月將持續,雙方釋放談判條件,短期內不確定性仍存。
  • 中國經濟現況
    • 2025 年中國經濟表現不佳,工業產出、消費、固定資產投資創多年低點,財政赤字創新高,利息支出達 2.2 兆人民幣(占總預算 5.7%),高於醫療支出、接近科技經費兩倍。
    • 中國股市上漲主要靠財政刺激與補貼,房市持續低迷,顯示經濟基本面疲弱。
  • 中國科技業動態
    • 馬雲回歸阿里巴巴,帶領 AI 研發與電商競爭,被視為中國科技業回暖信號。阿里巴巴發行 32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(2032 年到期),計畫 3 年內投資 530 億美元打造 AI 基礎建設。
    • 中國央行持續出售美債,增持黃金以強化貨幣獨立性,反映去美元化策略。

地緣政治與全球局勢

  • 中東局勢
    • 以色列軍方對加沙展開地面入侵,納塔雅夫表示不摧毀哈馬斯不罷休,衝突升級推升黃金等避險資產需求。
  • 東歐局勢
    • 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波蘭總統府及羅馬尼亞領空,北約啟動「東方哨兵計畫」強化東歐防禦,俄羅斯未顯著放緩軍事動作,緊張局勢加劇。
    • 俄羅斯駭客攻擊波蘭基礎設施(醫院、供水系統),迫使波蘭提升網路安全預算至 10 億歐元。
  • 全球秩序轉折
    • 芬蘭總統比喻當前局勢類似 1918 年、1945 年或 1989 年的轉折時刻,世界秩序可能走向終結,新格局尚未明朗,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推升避險資產需求。

台股與台灣央行動態

  • 台股表現
    • 台北股市小跌 17 點,收 25,575 點,受美國股市獲利了結影響,短期承壓。
  • 台幣升值與外資動向
    • 新台幣升值 1.27 角,收 30.1 元,創一個月新高,成交量達 19.7 億美元,其中外資買盤占 8-9 億美元(約 1/3)。
    • 外資持續買進台股,推升台幣升值壓力,台灣央行要求外資說明資金用途,防止短線炒匯套利,顯示穩匯措施趨嚴。
  • 台灣央行政策
    • 台灣央行面臨行政院要求放寬貨幣政策與外資買盤的雙重壓力,預計於 9 月 18 日理監事會議討論穩匯與貨幣政策。
    • 主持人建議投資人關注央行如何平衡行政院與外資壓力,及其對台股與台幣的影響。

資產市場總體趨勢

  • 全資產上漲
    • 2025 年黃金、股市、債券、比特幣均上漲,黃金表現最佳,其次為股市與債市。持有資產普遍獲利,甚至持有台幣也因升值而受益,僅持有美元現金承壓。
    • 美銀首席策略師 Michael Harnett 提出投資縮寫,如「BIG」(債券、國際股市、黃金)、「ABC」(除了中國以外)、「ABB」(除了債券以外),反映市場對避險與風險資產的偏好。
  • 資產與實體經濟差距
    • 自 2008 年來,納斯達克累計漲幅達 1,450%,遠超標普 500、MSCI 世界指數與日經指數,高收益債、投資等級債與黃金也有顯著漲幅。
    • 實體經濟指標(如工資、CPI、名義 GDP)漲幅有限,顯示資產價格長期跑贏實體經濟成長。
  • 投資建議
    • 主持人強調流動性預期的力量,建議投資人專注長期投資邏輯,管理資金部位,把握低點加碼機會。
    • 對於存股族,應避免因短期上漲恐慌追高,專注長期週期與基本面。

總結與展望

  • 短期市場情緒
    • 當前市場受情緒驅動,利多與利空均被解讀為上漲理由,短期行情難以完全反映基本面。
    • 聯準會 9 月 18 日會議與台灣央行理監事會議將是關鍵,投資人應關注降息幅度、央行政策與地緣政治對市場的影響。
  • 長期投資思維
    • 主持人建議拉長投資視野,以 4 年川普任期為尺度,專注企業利潤與景氣週期,而非短期波動。
    • 強調長期專一性,無論做投資或做人,應依循核心邏輯,避免情緒化決策。
  • 未來挑戰
    • 投資人需應對現金部位增加與資產價格上漲的挑戰,決定是否跟進大盤或等待修正。
    • 黃金等避險資產與股市的結構性上漲趨勢料將持續,受地緣政治、央行買盤與流動性預期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