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09

2025-09-19(五)輝達入股英特爾,費半再飆高!央行不放鬆,房市能止跌?

摘要整理

美股市場動態

  • 聯準會降息一碼後,美股道瓊、標普、納斯達克、費城半導體指數集體創歷史新高,費城半導體指數單日上漲 3.6%
  • 英特爾因輝達入股 50 億美元及川普相關消息,股價大漲 22%,創 38 年來最佳單日表現
  • 台積電 ADR 上漲 2.23%,小型股羅素 2000 指數上漲 2.5%,為 2021 年以來最佳單日表現

輝達與英特爾合作

  • 輝達投資 50 億美元入股英特爾,計畫共同開發 PC 與數據中心晶片,股價推升至 30.57 美元
  • 合作聚焦將輝達 GPU 技術導入英特爾 PC 晶片,數據中心伺服器產品提供 CPU,形成歷史性結盟
  • 美國政府持英特爾 10% 股份(約 49 億美元),輝達持股不到 5%,台積電入股可能性低

台灣央行貨幣政策

  • 央行連續 6 季維持重貼現率 2%,擔保放款融通利率與短期融通利率無變動
  • 2020 年降息至 1.125%,2022 年起升息三碼至 1.875%,反映鷹派立場
  • 央行對房地產市場維持第七波信用管制,無放鬆計畫,重點壓抑不動產貸款集中度

房地產市場分析

  • 央行數據顯示,危老重建貸款總額達 8,235 億,較去年增加 1,534 億,成長 23%
  • 新青安貸款不列入銀行法 72 之 2 規範,釋放流動性,首購族貸款需求可滿足
  • 928 檔期六都及新竹總銷金額 7,106 億,年減 2,670 億,推案量縮 30%

預售屋與建商挑戰

  • 下半年 6.9 萬棟預售屋完工,銀行可承作貸款 4,757 億,需求 4,752 億,資金剛好足夠
  • 建商購地 18 個月內須開工,否則視為囤地,央行無意放寬此規定
  • 預售屋價格鬆動有限,嘉義市均價年增 55%,嘉義縣年減 10%,市場分化顯著

台灣經濟與貨幣政策兩難

  • 台幣升值超 10%,進口物價下跌 8.56%,提升購買力,但出口商與壽險業面臨避險壓力
  • 央行避免 5 月匯率劇烈波動,採緩升策略,確保資金用於投資而非套利
  • 台灣人均 GDP 超越南韓,預估至 2027 年維持領先,經濟成長率 2025 年上半年達 6.75%

產業結構與經濟脫鉤

  • 製造業 PMI 為 47.9,未來 6 個月展望指數 37.6,顯示悲觀情緒,創近期低點
  • 傳產出口占比從 1997 年 69% 降至 28%,資通訊產品出口高速增長
  • 無薪假人數增至 37,334 人,金屬加工業占比 90%,機械設備業最嚴重

房地產對經濟貢獻

  • 央行認為房地產非經濟火車頭,2024 年營建業與不動產業對 GDP 貢獻僅 0.07 與 0.06 個百分點
  • 製造業對 GDP 貢獻 2.68 個百分點,營建業與不動產業就業占比僅 5%
  • 房地產市場量縮但未達系統性風險,違約率低,金融體系穩健,預放比降至 0.16%

消費與投資情緒

  • 消費信心指數從 77 降至 63,零售銷售業連月衰退,汽車與機車銷售拖累明顯
  • 實質民間投資第四季預估負成長,對外投資壓縮國內投資空間
  • 台股創 25,800 點新高,出口創新高,但體感經濟與實體經濟脫鉤,傳產面臨結構性挑戰

投資策略與市場情緒

  • 股票市場長期賺錢分三類:政策量化寬鬆、企業成長價值、短期波動資金流入
  • 分批買入與調節降低風險,避免一次性重倉,市場高估需謹慎操作
  • 投資者應謙卑,避免過度招搖,長期享受景氣波動,情緒週期影響買賣時機

觀點整理

美股市場觀點

  1. 市場熱絡與情緒推動

    • 美股在聯準會降息 1 碼後,道瓊、標普、納斯達克、費城半導體指數(費半)及輝達均創歷史新高,費半單日大漲 3.6%,羅素 2000 指數也有 2.5% 的亮眼表現,為 2021 年以來最佳單日表現。
    • 主持人對此漲勢感到「心虛」,認為市場情緒過熱,隨隨便便的消息(如輝達入股英特爾)就能推升股價(如英特爾單日大漲 22%),顯示市場資金流動性預期快速發酵。
    • 強調長期投資應順應市場情緒,但不應過分樂觀或招搖,需謹慎管理部位,避免高估自身能力。
  2. 輝達入股英特爾的影響

    • 輝達宣布投資英特爾 50 億美元,合作開發 PC 和數據中心晶片,推升英特爾股價至 30.57 美元,為 38 年來最佳單日表現。
    • 主持人質疑這波上漲缺乏基本面支撐,認為是輝達與川普入股(美國政府持股 10%,約 49 億美元)的消息性拉抬,屬技巧性操作。
    • 輝達的投資被視為英特爾的「救命錢」,但對輝達而言金額不大(不到英特爾市值 5%),更多是戰略卡位。
    • 台積電 ADR 受英特爾壓力影響仍上漲 2.23%,顯示其韌性。主持人認為台積電短期內不太可能入股英特爾,避免「接盤」輝達或美國政府的動作。
    • 輝達可能利用入股談判代工價格,但台積電憑技術優勢不會輕易退讓,顯示半導體產業進入新一輪結盟與競爭階段。
  3. 投資策略建議

    • 股票市場長期賺錢的三種方式:
      1. 宏觀政策(如量化寬鬆)的資金紅利,需研究總體經濟與庫存循環週期。
      2. 企業成長價值的錢,美國市場因資金量與新創企業最具吸引力。
      3. 短期資金波動的錢,需關注股市乖離與情緒變化。
    • 投資應避免一次重倉,採分批買入與調節策略,降低風險。
    • 市場高估自身是傲慢,投資者應謙卑,循序漸進操作。

台股市場觀點

  1. 市場表現

    • 台股小漲 30 點,接近 25,800 點,即將挑戰 26,000 點。
    • 主持人提醒投資者不要過分招搖,長期投資者應專注景氣波動規律,避免情緒化操作。
  2. 半導體產業展望

    • 台積電在美股 ADR 上漲 2.23%,顯示其在輝達入股英特爾的壓力下仍具競爭力。
    • 半導體產業進入結盟階段,台積電與輝達、英特爾的關係需持續觀察,尤其在代工價格談判與技術競爭上。

台灣央行政策觀點

  1. 利率與貨幣政策

    • 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維持重貼現率 2% 不變,連續 6 季未調整,顯示鷹派立場。
    • 2020 年降息至 1.125%,2022 年起升息 3 碼至 1.875%,目前因通膨不高(CPI 年增 1.6%)與出口強勁,無升降息必要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央行短期內不會降息,最快第四季或 2026 年第一季才會討論降息可能性。
  2. 房地產管制

    • 央行維持第七波信用管制,無意放鬆房地產市場總量管制或信用管制,強調市場流動性足夠,無系統性風險。
    • 針對新青安貸款,央行放寬銀行法 72 之 2 比例(不計入新增新青安貸款),增加首購族貸款流動性,但總量管制仍嚴格。
    • 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貸款總額達 8,235 億,較去年增 1,534 億(成長 23%),央行認為貸款需求無虞,否認建商「借不到錢」的說法。
    • 預售屋市場資金需求(下半年 6.9 萬棟,貸款需求 4,752 億)與銀行承作能力(4,757 億)匹配,央行認為首購族若信用評級合格,應無貸款問題。
    • 建商購地貸款 18 個月內開工的規定未放寬,央行態度強硬,認為不開工即有囤地嫌疑。
    • 主持人總結:房地產市場進入築底期,買方賣方僵持,賣方價格硬、買方加快看房,央行水龍頭何時打開將決定下一次景氣榮景。
  3. 房地產市場展望

    • 928 檔期推案總銷 7,106 億台幣,年減 2,670 億(約 30%),顯示推案量縮,預售市場難回溫。
    • 建商面臨開工壓力與貸款限制,進場意願下滑,928 檔期黯淡。
    • 預售屋價格鬆動有限,嘉義市因高價建案推升均價年增 55%,嘉義縣因建案稀少年減 10%。
    • 房仲店面自 2024 年 8 月起首次減少 7 家,顯示市場熱度降溫,但尚未觸及系統性風險。

台幣匯率觀點

  1. 台幣升值壓力

    • 台幣升值超 10%,壽險業避險需求與出口商美元回流推升匯率,央行需應對套利漏洞。
    • 央行表態避免重演 5 月的匯率波動,採緩升策略,確保出口商有準備。
    • 台美談判進度不明,若央行過度干預,可能影響談判結果。
  2. 進口物價影響

    • 台幣升值導致進口物價下跌 8.56%,提升台灣購買力,但未完全反映在消費者物價上,匯差可能被進口商賺走。

經濟火車頭問題

  1. 房地產非火車頭

    • 央行否認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,2024 年營建業與不動產對經濟成長貢獻僅 0.07 與 0.06 個百分點,遠低於製造業的 2.68 個百分點。
    • 營建業與不動產業就業人數僅占工業與服務業的 5%,影響有限。
    • 央行認為房地產隨經濟循環,非驅動主力,台灣經濟依賴出口而非內需。
  2. 經濟表現與脫鉤現象

    • 台灣經濟成長亮眼,2025 年上半年平均成長率達 6.75%,人均 GDP 超越南韓,預計領先至 2027 年。
    • 2018 年美中貿易戰及 2020-2023 年疫情期間,台灣經濟成長率(約 3% 與 4.27%)優於日、韓、港、新。
    • 然而,傳統產業(傳產)與實體經濟脫鉤嚴重,製造業 PMI 收縮至 47.9,未來 6 個月展望指數僅 37.6,顯示悲觀情緒。
    • 消費信心指數從 77 降至 63,零售業持續衰退,無薪假人數達 37,334 人(金屬加工業與機械設備業最嚴重)。
    • 傳產出口占比從 1997 年的 69% 降至 28%,資通訊產品出口高速成長,凸顯產業結構極化。
  3. 結構性挑戰

    • 傳產轉型速度不足,導致體感經濟與實質經濟脫鉤,民眾感受經濟不佳,但實體經濟數據亮眼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政府需關注傳產極化問題,避免違約率上升引發系統性風險,但目前金融體系穩健(預放比 0.16%),建商與民眾財務結構健康。

總結與投資建議

  1. 市場情緒與風險管理

    • 美股與台股創新高,但市場情緒過熱,投資者應謹慎操作,避免追高或過度招搖。
    • 分批買入與調節是降低風險的關鍵,長期投資需順應景氣週期。
  2. 房地產與央行政策

    • 台灣房地產進入築底期,央行維持緊縮政策,短期無放寬跡象,投資者需觀察第四季或 2026 年第一季的政策變化。
    • 預售屋市場資金需求與銀行承作能力匹配,首購族貸款無虞,但建商推案壓力大。
  3. 經濟結構挑戰

    • 台灣經濟成長亮眼,但傳產與實體經濟脫鉤,需關注違約率與轉型速度。
    • 資通訊產品出口強勁,傳產占比下降,投資者應聚焦高成長產業。
  4. 知識與學習

    • 時間對每個人公平,投資者應善用時間學習(如閱讀《造光者》),提升對市場的認知,避免財富與認知不匹配的風險。

閱讀推薦書籍:《造光者》

  1. 書籍背景與主題

    • 《造光者》聚焦於艾斯摩爾(ASML),一家全球唯一能夠製造極紫外光(EUV)曝光機的公司,講述其在半導體產業中的崛起與壟斷地位。
    • 作者馬克海因克(Mark Heemskerk)深入艾斯摩爾內部研究三年,以第一手視角記錄其技術發展與成長故事。
    • 書籍探討艾斯摩爾如何在美中科技戰中扮演關鍵角色,並分析其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獨特定位。
  2. 艾斯摩爾的商業策略

    • 壟斷地位:艾斯摩爾是全球唯一 EUV 曝光機製造商,擁有定價權,能將價格推高至客戶(如台積電)勉強接受的程度,客戶幾乎無替代選擇。
    • 技術路線:透過採用 EUV 技術,艾斯摩爾繞過傳統微影設備競爭,直接確立技術領先地位,與台積電等公司形成互補關係。
    • 與台積電的區別:台積電以大規模量產和高良率取勝,透過價格優勢擠壓競爭對手(如三星、英特爾);艾斯摩爾則依靠技術壟斷,無需以低價競爭。
  3. 企業文化差異

    • 歐洲文化影響:艾斯摩爾體現荷蘭企業的「工作與生活平衡」(work-life balance)文化,員工重視下班後的生活,工作時間高效且不強調加班。
    • 對比台積電:台積電採軍事化管理,強調紀律與精準執行;艾斯摩爾則偏學術化,鼓勵討論與創新,接受失敗以換取技術突破。
    • 管理風格:艾斯摩爾員工可直接與主管討論甚至挑戰,展現開放的溝通風格;台積電更注重穩定性與量產效率,冒險性相對較低。
  4. 技術與角色定位

    • 艾斯摩爾作為全球唯一 EUV 曝光機供應商,地位獨佔,專注於技術研發。
    • 台積電則以代工為核心,專注於大規模量產與高良率,兩者在半導體產業鏈中互為關鍵支撐。
  5. 閱讀價值

    • 書籍提供對艾斯摩爾成功背後的技術、文化與策略的深入剖析,幫助讀者理解半導體產業的運作邏輯。
    • 對比東亞(台積電)與西歐(艾斯摩爾)的工作文化,啟發讀者思考不同思維如何打造偉大企業。
    • 適合對半導體產業、技術創新及企業文化有興趣的投資者與讀者。
  6. 行動建議

    • 鼓勵讀者在閱讀《造光者》的同時,結合實戰觀察半導體產業的動態。

總結:《造光者》不僅是一本關於艾斯摩爾成長的傳記,更是一部探索半導體產業技術、文化與策略的佳作,適合希望深入了解全球科技競爭與企業經營的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