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3
2020-03-31(二)美本週開局良好,四大指數齊漲逾 3%
- 美本週開局良好,四大指數齊漲逾 3%
- 強化防制疫情,川普宣布延後復工
- 〈台股盤後〉傳產權值帶頭,低接買盤湧入
- 人行重啟逆回購,利率大降 20 個基點
- 還有降息空間,楊金龍:不會調整至 0 或負利率
- 油價驚見 1 字頭,通縮近了
- 美救市四部曲,從「維穩」變「刺激」
摘要整理
美股市場表現
- 美股四大指數於 2020 年 3 月 31 日上漲超過 3%,道瓊指數收漲 690.7 點,報 22327 點
- 醫療保健與科技股領漲,能源股雖受油價下跌影響仍加入上漲行列
- 美股上漲原因包括技術性調整與川普延後復工的利多消息,市場預期疫情控制可能提早
美國疫情與經濟政策
- 川普宣布全國社交距離準則延長至 4 月 30 日,預計死亡人數控制在 10 萬以下
- 第二季失業率可能飆升至 32.1%,總計 4700 萬人失業,超越 1930 年代大蕭條
- 美國推出中小企業貸款補貼、減稅及 2 兆美元經濟刺激法案,第四階段紓困計畫正在討論
台股市場動態
- 台股昨日重挫 280 點,失守 9500 點,收盤下跌 69.49 點,報 9629 點,成交量 1262 億元
- 內資買盤力道強勁,台塑四寶與川山股盤中翻紅,顯示市場低接力道強
- 成交量持續縮減,預示台股即將進入盤整格局,為下一波上漲趨勢做準備
油價與全球通縮風險
- 西德州原油跌破 20 美元,報 19.92 美元,為 2001 年網路泡沫以來最低
- 油價下跌主因全球需求緊縮,沙國與俄國談判破裂加劇跌勢,紐約原油與布蘭特原油徘徊 20 美元上下
- 油價持續低於 20 美元可能引發全球通縮,影響商品價格與消費行為
中國貨幣政策
- 中國人民銀行重啟逆回購措施,利率降低 20 個基點,針對短期債券與國庫券
- 中國避免大規模降息,維持基準利率 3-4%,以守住去槓桿化成果
- 地方債務危機促使中國採取短期資金釋放,避免長期債務風險加劇
台灣央行政策
- 台灣央行行長楊金龍表示重貼現率 1.125%,仍有 4-5 碼降息空間,但不會採零或負利率
- 若第二季疫情控制得宜,經濟成長率可保 2%,否則第三、四季將面臨衰退風險
- 資金大量釋放未有效提升資產價格,因市場市值多為虛擬價值,非實質資金堆積
台股庫藏股與質押現象
- 195 家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,減少流通股數以支撐股價
- 庫藏股措施受金管會鼓勵,公司因財務壓力與董監事質押股票增加而採取行動
- 董監事質押股票比例上升,顯示公司財務壓力增大,質押過高可能引發銀行處分股票風險
國際債務與評級
- 英國主權債評級降至 AA-,因公共財政壓力與疫情措施成本上升
- 惠譽預估英國經濟萎縮 4%,影響持續 3-6 個月,增加倒債風險
- 中國避免大規模降息以防主權債評級下調,維持債務透明與去槓桿政策
觀點整理
美國股市表現與影響
- 整體表現:2020 年 3 月 30 日,美國四大指數上漲超過 3%,道瓊指數上漲近 700 點,醫療保健與科技股領漲,能源股也加入上漲行列,顯示市場買盤強勁。
- 與油價背離:儘管油價跌至 2001 年以來最低(西德州原油跌破 20 美元至 19.92 美元),美股仍上漲,呈現短期背離。主持人認為這可能是川普延後復工的利多效應或技術性調整,但長期來看,油價與股市不可能持續背離。
- 疫情影響:美國因疫情延後復工至 4 月 30 日,第二季經濟預計比第一季更嚴重,失業率可能飆升至 32.1%,約 4,700 萬人失業,超過 1930 年代經濟大蕭條的歷史水準。
- 經濟刺激措施:美國已推出中小企業貸款補貼、減稅及 2 兆美元經濟刺激法案,未來可能有第四波刺激計畫。市場對疫情控制的消息(如疫苗或封城效果)比經濟措施更敏感。
台股市場分析
- 盤面表現:台股受美股影響,3 月 30 日一度重挫 280 點,失守 9,500 點,終場下跌 69.49 點,收於 9,629 點,成交量 1,262 億元。成交量縮減顯示台股可能進入盤整格局,為後續上漲趨勢做準備。
- 內外資動態:外資採系統單操作,依台股及台積電價格水位進行制式化買賣,造成賣壓。內資買盤力道強勁,台塑四寶及川山股盤中翻紅,顯示內資支撐力道。
- 庫藏股與質押:195 家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,旨在減少流通股數以支撐股價,部分受金管會鼓勵,部分因公司財務壓力。董監事股票質押增加,反映財務壓力,可能對股價構成輕微利空。
- 投資建議:清明假期前變數大,主持人建議降低持股以規避風險。長期投資應聚焦穩定型(如食品、金融)或權值股(如台積電、鴻海),中小型股波動性高,不適合景氣循環投資。
中國大陸市場與政策
- 貨幣政策:中國人民銀行重啟逆回購措施,利率降低 20 個基點,針對短期債券與國庫券,旨在增加市場流動性。主持人強調中國避免大規模降息或降准,以維持去槓桿化成果,降低地方債務危機風險。
- 債務問題:中國過去幾年致力於降低債務槓桿,透明化地方債務。若採大規模降息,可能加劇債務危機並導致主權債評級下調,因此採取謹慎的短期措施。
台灣央行政策
- 利率政策:台灣央行行長楊金龍表示不會採零利率或負利率,目前重貼現率為 1.125%,仍有 4 至 5 碼降息空間。
- 經濟展望:若第二季疫情受控,台灣經濟成長率有望保 2;若疫情持續延燒,第三、四季成長率可能不保。
油價與全球經濟
- 油價崩跌:西德州原油跌至 19.92 美元,布蘭特原油約 23 美元,紐約原油持穩 20 美元以上,創 2001 年網路泡沫以來最低水準。油價低於 20 美元可能引發全球通縮,影響所有商品價格。
- 影響因素:油價下跌源於中國需求衰退、歐美疫情影響需求,以及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談判破裂。美國頁岩油產業因高成本面臨債務危機,川普啟動戰略儲備收購仍無法有效拉抬油價。
- 投資策略:油價低於 20 美元可分批佈局,但需關注是否快速回升至 20 美元以上。若持續低於 20 美元,全球通縮風險將加劇。
全球債務與評級
- 英國主權債: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因公共財政壓力,將英國主權債評級從 AA 下調至 AA-,預估經濟萎縮 4%,影響持續 3 至 6 個月。
- 中國債務風險:中國若大規模降息,可能導致主權債評級下調,因此採取謹慎政策以避免加劇地方債務危機。
資產價格與市場特性
- 虛擬市值:主持人強調全球資產價格(如台股 40 兆市值)並非真實資金堆砌,而是交易行為放大。例如台積電股價從 300 元漲至 330 元,市值增加但實際交易金額有限。資產價格快速下滑時,貨幣寬鬆難以挽救,因資產價格本質上高於實質貨幣。
台積電 ADR 與台股聯動
- 高度聯動:台積電 ADR 與台股價格有高度聯動,ADR 換算台幣價格通常高出 3 至 5%。若溢價超過 5%,存在套利空間(如 ADR 400 元,台股 380 元,套利空間約 5 至 10 元)。
通貨緊縮與膨脹
- 通縮風險:油價低於 20 美元是全球通縮指標,反映需求萎縮,可能導致商品價格全面下跌,消費減少。
- 貨幣政策影響:通脹可能受貨幣政策影響,而非經濟擴張。美國採低利率與印鈔應對債務,中國則透過去槓桿降低債務水位,兩者策略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