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0 03

2020-03-16(一)美股創紀錄,一天漲 1,985 點

  • 美股創紀錄,一天漲 1,985 點
  • Fed 一口氣降息 4 碼,美股道瓊期指重摔 700 點
  • 熱錢壓境,恐引發台幣升壓
  • 超級央行周,市場緊盯特效藥
  • 人行定向降準效應,A 股迎利多
  • 全球組救市聯盟,呼聲四起

摘要整理

聯準會大幅降息與全球貨幣政策

  • 聯準會於 2020 年 3 月 16 日凌晨宣布降息 4 碼,基準利率降至 0 至 0.25% 區間,接近零利率
  • 全球央行跟進寬鬆政策,包括中國大陸定向降准、歐盟、挪威、德國、日本等推出財政與貨幣刺激措施
  • 降息旨在提振市場信心,但可能引發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更大恐慌,顯示疫情影響超乎預期

美股市場動盪與報復性反彈

  • 美股於上週五(2020 年 3 月 13 日)大幅上漲,道瓊指數單日飆升 1985 點,漲幅 9.4%,創歷史最大單日漲點
  • 四大指數(道瓊、標普 500、納斯達克)漲幅均超過 9%,為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佳表現
  • 儘管反彈強勁,美股周線仍呈下跌趨勢,與高點相比,道瓊跌幅 10.4%,標普 500 跌 8.8%,納斯達克跌 8.2%

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

  • 疫情未受控制為市場下跌主因,美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,釋出數百億美元抗疫資金
  • 英國採取放任措施,增加全球疫情控制難度,疫苗研發成為穩定市場的關鍵因素
  • 歐洲消費力道預計快速萎縮,西班牙全境封鎖,德國推出 5500 億歐元貸款計劃支持中小企業

台灣貨幣政策與台幣升值壓力

  • 聯準會降息導致美元走弱,若台灣央行不跟進降息,台幣將面臨升值壓力,短期內台幣升值格局明顯
  • 台幣升值有利台股短期支撐,但若升值過快,可能衝擊出口業,特別是供應鏈斷裂問題加劇
  • 台灣央行預計於當週四(2020 年 3 月 19 日)召開理監事會議,討論是否調整貼放利率

台股表現與護盤力道

  • 台股上週五(2020 年 3 月 13 日)盤中跌破萬點大關,但國家隊進場護盤,收斂跌幅至 293 點,收於 10128 點
  • 上週台股累計下跌 1193 點,跌幅達 10.5%,技術面留下長達 400 多點下引線,顯示買盤強勁
  • 下引線是否由真實投資需求或國家護盤造成,需進一步觀察,外資動向對台股影響顯著

長期投資策略與市場展望

  • 歷史數據顯示,美股重大危機跌幅介於 15% 至 50%,本次疫情引發跌幅已達 25% 至 30%,接近平均底部
  • 長期投資者應採分批進場策略,保留資金以應對潛在更大跌幅,建議根據保守程度配置資金
  • 疫情控制與疫苗研發進度為市場反轉關鍵,短期內貨幣寬鬆效果有限,未來經濟復甦挑戰大

中國大陸與其他市場動態

  • 中國人民銀行自 2020 年 3 月 16 日起實施定向降准,釋出利多政策,A 股預計受正面影響
  • 大陸券商將於 4 月 1 日起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,資金流入增加但也可能加劇未來撤資風險
  • 日本因負利率政策失效,轉向減稅等財政措施,阿拉伯準備 133 億美元資助企業,全球刺激措施陸續展開

觀點整理

美國聯準會大幅降息與市場影響

  • 觀點:美國聯準會於 2020 年 3 月 16 日清晨宣布降息 4 碼,基準利率降至 0 至 0.25% 之間,接近零利率。若再降息 1 碼,美國將正式進入負利率時代。
  • 市場反應
    • 降息旨在提振市場信心,但未完全緩解恐慌情緒,美股期貨盤仍下跌 700 點,顯示投資者對疫情控制的信心不足。
    • 降息代表貨幣寬鬆,短期內可能導致美元貶值,但市場心理預期複雜,可能因聯準會大幅降息而認為疫情影響超乎預期,加劇拋售壓力。
  • 長期影響
    • 聯準會降息空間已幾乎耗盡,若未來再發生金融危機,貨幣政策有效性將受限,可能需依賴財政政策(如減稅)或創新貨幣寬鬆措施。
    • 主持人強調,降息無法直接解決疫情問題,市場穩定的關鍵在於疫情是否得到控制或疫苗研發進展。

美股市場表現與展望

  • 觀點
    • 上週五(2020 年 3 月 13 日)美股四大指數(道瓊、標普 500、納斯達克、費城半導體)漲幅均超過 9%,道瓊指數單日上漲 1 985 點,創歷史最大單日漲點,主要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進入緊急狀態、釋放數百億美元抗疫資金刺激。
    • 儘管如此,這僅為報復性反彈,非趨勢反轉。美股周線仍呈下跌趨勢,距離高點仍有 8.2% 至 10.4% 的跌幅。
  • 疫情影響
    • 美股下跌主要由疫情引發的恐慌驅動,而非資產泡沫破裂或債務危機,恐慌程度低於 2008 年金融海嘯或 1987 年黑色星期一。
    • 市場長期穩定需依賴疫情控制或疫苗研發,短期內難以結束疫情影響。
  • 投資建議
    • 長期投資者不應因單日反彈改變策略,應根據歷史經驗分批逢低布局。歷史數據顯示,股市跌幅平均為 20% 至 30%,最嚴重(如 2008 年次貸危機)達 50%。目前美股跌幅已達 25% 至 30%,可能接近底部,但保守型投資者應保留一半資金以應對更糟情況。

台灣市場與台幣走勢

  • 觀點
    • 台股上週五盤中一度跌破 10 000 點,但受國家隊護盤影響,收斂跌幅至 293 點,收於 10 128 點,周跌幅達 10.5%(1 193 點)。長下影線(400 多點)顯示買盤介入,但需確認是否為真實投資者買盤或國家隊操作。
    • 台灣央行是否跟進降息是焦點。若不降息,台幣將因美元貶值而變相升值,短期有利台股支撐,但長期對出口產業不利,因供應鏈斷裂(特別是韓國半導體中間產品)已衝擊出口。
  • 市場特性
    • 台股抗跌抗漲,國家隊介入力度強,波動相對美股較小,難有大幅套利空間。
    • 台積電 ADR 上週五上漲 7.3%,換算台幣約 290 元,與本土台積電相比仍有約 5% 上漲空間。
  • 投資建議
    • 長期存股者不建議因反彈賣出後再買入,因手續費成本高,且高檔可能成為未來低檔。建議逢低加碼、逢高少買,追求資本所得(股息)而非價差。

全球央行與財政政策

  • 觀點
    • 全球央行普遍採取貨幣寬鬆與財政刺激政策:
      •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定向降准,變相降息,利多 A 股市場,預期上證指數將受正面影響。
      • 歐盟、挪威、德國、奧地利、日本等國均推出貨幣寬鬆或財政刺激,如德國提供 5 500 億歐元貸款、日本考慮減稅、奧地利投入 40 億歐元緊急支出。
    • 中國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(自 2020 年 4 月 1 日起),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A 股,但也增加未來危機時外資快速撤離風險。
  • 疫情與政策效果
    • 全球疫情控制關鍵在於疫苗研發,部分國家(如英國)採取放任措施,成為防疫破口,增加全球控制疫情難度。
    • 歐洲消費力道因西班牙全境封鎖等措施快速萎縮,短期內難以恢復,疫苗進展成為市場唯一救命藥。

投資者心理與市場預期

  • 觀點
    • 降息的市場效應因投資者心理預期而異:貨幣寬鬆本應利多股市,但大幅降息可能被解讀為聯準會不看好經濟前景,引發更大拋售。
    • 中國市場因金融體制特性,利多政策(如降准)對股市影響較為正面且直接,與美股市場反應不確定性形成對比。
  • 建議
    • 波段操作風險高,主持人避免提供短期投資建議,強調長期投資根據歷史數據判斷佈局時機。
    • 投資者應關注疫情進展與疫苗研發,而非僅依賴央行政策。

其他觀點與互動

  • 疫情影響企業
    • 蘋果關閉大中華以外地區直營店,對全球市場有影響,但因股價已提前反應跌幅,進一步衝擊有限。
  • 節目互動
    • 主持人鼓勵觀眾訂閱節目(Podcast、臉書粉專「財經號角」),並根據觀眾問題調整節目內容,強調與觀眾互動的重要性。
    • 回應觀眾提問,如長期存股者不建議頻繁交易、台股當日表現預估不差等。

總結

主持人認為,當前市場波動主要由疫情引發的恐慌驅動,而非經濟基本面崩潰。聯準會大幅降息顯示疫情嚴重性,但貨幣政策有效性已接近極限,市場穩定需依賴疫情控制或疫苗研發。美股報復性反彈不代表趨勢反轉,長期投資者應分批布局;台股受國家隊護盤影響,波動較小,但台幣升值可能衝擊出口業。全球央行積極推出寬鬆政策,中國市場反應較為正面,但全球疫情控制難度增加,疫苗進展成為關鍵。主持人建議投資者保持長期視角,根據歷史跌幅數據(平均 20% 至 30%,最糟 50%)謹慎布局,並密切關注疫情與政策動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