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0 03

2020-03-04(三)Fed 突降二碼露不祥之兆,道瓊嚇跌近 800 點

  • Fed 突降二碼露不祥之兆,道瓊嚇跌近 800 點
  • 聯準會降息的副作用
  • 內資護台股,外資賣不停
  • 劉揚偉:鴻海 Q2 營收回升

摘要整理

聯準會意外降息與市場反應

  • 聯準會於 2020 年 3 月 3 日晚間意外宣布降息兩碼,聯邦基準利率降至 1% 至 1.25% 區間
  • 降息幅度超出市場預期,芝加哥交易所預估降息一碼機率為 92%,降息兩碼機率僅 60%
  • 降息引發市場恐慌,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785.91 點,跌幅 2.94%,收於 25917 點;納斯達克下跌 268.07 點,跌幅 2.99%,收於 8684.09 點

降息對經濟影響與政策考量

  • 降息刺激通膨以減輕政府債務壓力,例如 100 億美元債務在通膨後實際價值可能降至 80 至 90 億美元
  • 聯準會降息空間有限,基準利率僅剩 4 至 5 次降息機會,降至零利率後可能面臨如日本或歐洲的貨幣政策困境
  • 貨幣政策失靈可能促使美國轉向新經濟政策,例如 1930 年代的財政刺激,但大型公共建設傳導性差,效果不如降息

台股市場動態與投資建議

  • 台股近期打底成功,2 月 3 日及前日形成兩次強烈買盤支撐,指數震盪於 11100 點,半年線 11470 點為反壓點
  • 外資持續賣超,3 月 3 日賣超 135.56 億台幣,但內資及政府基金(如勞保基金)積極進場,公股行庫買超 21.6 億台幣
  • 投資者應採長期佈局策略,參考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 月走勢,逢低分批進場,避免短線追高

鴻海法說會與產業展望

  • 鴻海預估 2020 年第二季營收較第一季回升,但不代表超越去年同期,復工率已達五成,預計三月底完全復工
  • 鴻海股價重回 80 元整數關卡,收盤 81 元,上漲 1.8 元,外資終止連三天賣超,轉為買超 4049 張
  • 疫情對歐美股市衝擊較大,中國市場已趨穩定,台股受國家隊護盤影響,短期內以震盪整理為主

原油 ETF 投資風險提示

  • 元大 S&P 原油正額 ETF 溢價達 15.76%,價格高於實際石油價值,顯示市場過度樂觀
  • 建議投資者謹慎觀察,待溢價回落或分批進場,以降低回跌風險
  • 紐約銀價約 46 美元,若守住此點位則打底成功,否則需持續觀察低點支撐

觀點整理

美國聯準會降息及市場影響

  • 聯準會緊急降息

    • 2020 年 3 月 3 日晚間,聯準會意外宣布降息 2 碼(0.5%),將聯邦基準利率調整至 1% 至 1.25% 的區間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此次降息過於突然,超出市場預期(原本預估 3 月 14 日利率決策會議後降息 1 碼機率為 92%,降 2 碼機率僅 60%),引發市場恐慌情緒,認為聯準會可能預見經濟衰退幅度超乎想像。
    • 降息後,美國股市(道瓊、標普 500、納斯達克)及拉丁股市均受衝擊,出現大幅震盪及下跌。例如,道瓊指數下跌 785.91 點(2.94%),收於 25,917 點;標普 500 下跌 86.86 點(2.81%),收於 3,003.37 點。
  • 降息的目的與影響

    • 降息旨在刺激經濟,創造貨幣寬鬆,增加通膨效果,減輕政府債務負擔。例如,通膨上升後,原本 100 億美元的債務實際價值可能降至 80 億至 90 億美元。
    • 主持人指出,降息空間有限,基準利率最多再降 5 次(至接近 0%),若利率耗盡(如日本、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情境),貨幣政策效果將消失,可能需要轉向其他政策(如財政刺激)。
    • 降息短期內未能穩定市場,反而因幅度過大引發恐慌,導致美股震盪加劇,散戶因無法承受波動容易被洗出場。
  • 未來展望

    • 聯準會可能因疫情引發的恐慌情緒而持續降息,但若美國進入零利率,貨幣政策將失效,可能轉向類似 1930 年代的財政政策(例如大規模公共建設),但此類政策傳導性差且債務負擔重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美國經濟長期趨勢仍向上,建議投資者以長期視角布局,參考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 月的市場走勢,認為當前疫情衝擊為「大回檔」而非「崩盤」。

台股市場分析

  • 台股現況

    • 台股近期經歷大幅震盪,但主持人認為已初步打底成功,原因包括:
      1. 技術面:台股自 2 月 3 日及前日的大跌後,出現強烈買盤推升,形成「兩根腳」,顯示底部有大量投資成本支撐。
      2. 內資支撐:本土投信及政府操盤(如勞保基金、國安基金)積極進場,與外資賣超對抗,穩定市場。
      3. 國家隊守護:政府明確表態守住台股點位,顯示政策支持。
    • 昨日(3 月 3 日)台股中場大漲 157 點,但外資持續賣超 135.56 億,顯示內外資對抗格局,外資賣超幅度雖有減少趨勢,但尚未停止。
  • 短期預期

    • 台股短期內將在 11,100 點左右震盪,半年線(11,470 點)為反壓點,建議短線投資者以此為出場目標。
    • 長期來看,台股受惠於政府護盤及經濟長期向上趨勢,投資者應耐心布局,無需急於進場。
  • 投資建議

    • 散戶應避免因短期震盪而恐慌出場,長期持有股票(如台股 ETF 0050)具抗通膨特性,歷史數據顯示即使在 1987 年或 2008 年高點買入,長期仍可獲利(含配息)。
    • 主持人強調,散戶資金量有限,難以攤平成本,需接受被套牢的宿命,但長期持有可克服短期波動。

鴻海法說會與展望

  • 營運狀況

    • 鴻海預估 2020 年第二季營收將回升,但僅相較第一季改善,非超越去年同期,顯示保守展望。
    • 復工率已達 50%以上,預計 3 月底前可完全復工,顯示疫情對生產的影響逐步緩解。
  • 股價表現

    • 鴻海股價重回 80 元整數關卡,收盤 81 元,上漲 1.8 元。
    • 外資終止連續三天賣超,轉為買超 4,049 張,但主持人認為外資態度仍不樂觀,可能繼續賣超。
  • 市場影響

    • 電子業旺季通常在 7、8 月,5、6 月為淡季(「五窮六絕」),疫情可能導致第一季與第二季產能交換,影響短期營收。

其他市場觀察

  • 原油 ETF 溢價風險

    • 主持人提醒,元大 S&P 原油正額 ETF 目前溢價 15.76%,價格高於實際石油價值,顯示市場過熱,建議投資者謹慎,分批進場或觀察是否跌至合理區間(如紐約銀 46 元左右止穩為打底信號)。
    • 原油 ETF 追蹤指數而非直接投資石油,當投資者過度追捧,價格可能偏離實體價值,增加回跌風險。
  • 全球股市與疫情

    • 疫情對歐美股市衝擊較大,中國股市可能已度過高峰,進入持穩階段,部分得益於國家隊進場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疫情引發的市場波動屬於消息面影響,而非金融資產泡沫破裂,因此不會導致崩盤,投資者應視為布局機會。

投資心態與策略

  • 長期投資觀念

    • 主持人強調,股票是抗通膨的最佳資產,長期持有(如 10 年)幾乎保證獲利,即使在歷史高點(如 1987 年台股 12,682 點或 2008 年)買入,含配息仍可超越定存報酬。
    • 散戶應避免追求短線暴利,接受短期波動,專注長期趨勢。
  • 短線操作建議

    • 短線投資者可參考技術指標(如半年線反壓點)或分批進場,降低風險。
    • 期貨交易應以短期為主,避免轉倉以控制成本,主持人個人偏好短線期貨操作而非長期持倉。
  • 心理準備

    • 當前市場震盪劇烈,散戶容易因心態不穩被洗出場,建議保持耐心,專注長期趨勢而非短期波動。

總結與建議

  • 市場總體判斷
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當前市場受疫情影響屬於「大回檔」而非「崩盤」,參考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 月走勢,預期後續將逐步反彈。
    • 聯準會降息顯示對經濟形勢的擔憂,但長期經濟趨勢仍向上,投資者應抓住回檔布局機會。
  • 投資者行動

    • 短線投資者可關注技術面(如台股半年線 11,470 點)及溢價風險(如原油 ETF),謹慎操作。
    • 長期投資者應專注抗通膨資產(如股票、ETF),耐心持有,無需過分擔心短期震盪。
    • 主持人建議關注其 Telegram 頻道以獲取即時盤勢觀點,並鼓勵分享節目內容至財經愛好者社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