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3
2020-03-20(五)技術性反彈!費半漲逾 4%,道瓊站上 2 萬點
- 技術性反彈!費半漲逾 4%,道瓊站上 2 萬點
- 央行降息 1 碼,注資 2,000 億
- 國安基金護盤,隨時進場
- 金管會再出招,平盤以下禁止放空
- 全球央行寬鬆,大踩油門
- 下周股市新制,「逐筆交易」、「盤中零股交易」和「強制下市」
摘要整理
全球疫情影響與金融市場反應
- 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 160 多個國家,確診病例達 23 萬人,死亡人數近 9790 人,顯示疫情尚未受到明確控制
- 美國確診病例達 11,238 例,死亡 157 例,紐約市進入半封城狀態,48 小時內實施居家避疫措施
- 義大利死亡人數達 3405 人,超過中國,宣布延長鎖國時間,印度自 3 月 22 日起實施宵禁,13 億人不得外出
全球央行貨幣寬鬆政策
- 台灣央行降息一碼,釋放約 2000 億元資金,主要減輕中小企業貸款壓力,非直接提振金融市場
- 歐洲央行推出 7500 億歐元購債計劃,英國央行降息 15 個基點至 0.1%,擴大寬鬆至 6450 億英鎊
- 美國聯準會推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計劃,提供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,避免類似 2008 年的債務危機
台灣金融市場應對措施
- 國安基金召開臨時會議,授權 5000 億元額度隨時進場護盤,啟動時機取決於成交量萎縮與市場心理博弈
- 金管會自 3 月 20 日起禁止平盤以下放空,影響 1233 家上市公司,當日跌幅超過 3.5% 即限制次日放空
- 台股自 3 月 23 日起實施逐筆交易、盤中零股交易及強制下市新制,逐筆交易每 1-2 秒更新價格,提升交易效率
美股技術性反彈與美國政策
- 美股道瓊指數重回 2 萬點,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2.3% 至 7150 點,顯示市場漲跌互現,技術性反彈不穩
- 美國政府釋出 5000 億美元刺激方案,民眾每人獲約 1000 美元支票,小型企業獲 3000 億美元貸款減免
- 川普介入俄國與沙國原油價格戰,美國頁岩油成本高,油價持續下跌將衝擊其產業,短期內有望提振油價
貨幣寬鬆對資產價格的影響
- 全球央行釋放大量資金未引發實體物價通膨,資金可能流向股市、公債及黃金等資產,推升未來資產價格
- 台灣資金流動性高,降息一碼對金融市場影響有限,房貸利率約 1.6%,購房決策應聚焦房價而非利率
- 過去 30 年金融業未因利率下降而衰退,顯示降息對金融股價長期影響不大,短期利差縮減衝擊有限
台股交易制度變革
- 逐筆交易取代集合競價,價格每 1-2 秒更新,市價單讓投資者快速抓住最低買價,利於當沖與專業交易者
- 盤中零股交易每 10 分鐘撮合一次,較盤後集合競價提升散戶交易便利性,降低購買成本
- 強制下市條件改為連續 12 個月淨值低於 3 元且會計師出具經營疑慮意見,旨在清算低流動性殭屍股
觀點整理
全球疫情與經濟影響
- 
疫情控制與股市反彈 - 主持人認為,技術性反彈是否為底部取決於疫情是否受到明確控制。若疫情未受控,當前反彈不代表底部形成。
- 全球已有 23 萬人確診,9,790 人死亡,美國確診病例達 11,238 例,死亡 157 例。紐約市疫情告急,48 小時內可能實施居家避疫,形同半封城。
- 義大利死亡人數(3,405 人)已超中國,宣布延長鎖國。印度自 3 月 22 日起宵禁,13 億人不得外出。澳洲、紐西蘭、美加等國陸續封關,歐洲啟動 7,500 億歐元購債計劃,英國採保守措施,預計 12 周內控制疫情。
 
- 
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- 疫情打擊全球 160 多個國家,造成生產、消費、投資低迷。全球央行採取寬鬆政策,釋放大量資金以刺激經濟,但主持人認為這些資金不會立即引發物價通膨,而是流入股市、公債、黃金等資產,可能推高未來資產價格。
 
全球與台灣金融市場
- 
美股與全球市場 - 美股昨日出現技術性反彈,道瓊指數重回 2 萬點,費城半導體指數漲 4.23%,但整體市場漲跌互現,反彈原因可能來自聯準會刺激方案或純技術性反彈,後續可能下修。
- 美國總統川普推出 5,000 億美元刺激方案(每人約 1,000 美元支票,約 3 萬台幣),中小企業獲 3,000 億美元貸款減免,旨在避免債務危機,類似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連鎖效應。
- 川普介入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原油價格戰,因美國頁岩油成本高,油價下跌對其影響較大,短期內可能提振油價。
 
- 
台股與金融政策 - 台灣央行昨日降息一碼,釋放約 2,000 億台幣流動性,但主持人認為台灣資金流動性已高,降息對金融市場或股市提振效果有限,主要減輕中小企業貸款壓力,降低其還款利息。
- 國安基金召開臨時會議,決議啟動護盤機制,5,000 億台幣額度隨時可進場,但進場時機未明。國安基金過去六次護盤五次成功,進場時機通常在成交量萎縮、市場「慘絕人寰」時。
- 金管會禁止平盤以下放空,若當日收盤跌幅超 3.5%,次日不得放空,影響 1,233 家上市公司,旨在穩定台股。
- 主持人推測底部將近,因散戶快速拋售,成交量萎縮,法人賣壓減少,可能為國安基金進場創造條件。
 
- 
全球央行寬鬆政策 - 英國央行緊急降息 15 個基點至 0.1%,擴大量化寬鬆至 6,450 億英鎊(約 7,500 億美元)。歐洲央行推出 7,500 億歐元購債計劃,但因負利率無法再降。日本央行釋放 1 兆日元,澳洲、菲律賓等央行也採量化寬鬆,菲律賓甚至關閉股市。
- 美國聯準會推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計劃,提供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,防範類似雷曼兄弟或德意志銀行的倒閉風險。
- 主持人認為,全球釋放的資金不會引發物價通膨,而是推高股市、公債、黃金等資產價格,未來股價可能創新高。
 
房市影響
- 央行降息對房貸利率影響有限,因台灣房貸利率已低(約 1.6%),降息後節省的利息不多。主持人建議購房應以房價與地段為主要考量,而非利率。
- 過去高利率時代(如房貸利率 11%),500 萬房子的利息達 55 萬;如今 1,000 萬房子利息僅 16 萬,顯示房貸負擔已大幅降低。
- 除台北、桃園外,其他地區房價投資報酬率較高,房貸利率 1.6%極具吸引力,但房價仍是購房決策核心。
台股新制(自 3 月 23 日起)
- 
逐筆交易 - 取代集合競價(每 5 秒撮合一次),價格即時反映市場交易,變動更快,適合專業交易者。市價單讓投資者以最低買價或最高賣價成交,對當沖者有利,長期投資者影響不大。
 
- 
盤中零股交易 - 盤后集合競價改為 9 點 10 分起每 10 分鐘撮合一次,增加散戶購買零股的機會,降低成本,方便上班族操作。
 
- 
下市條件 - 連續 12 個月淨值低於 3 元,且會計師出具經營疑慮意見書,可能被下市。金管會旨在清理「殭屍股」,投資者需注意低價、流動性差的股票。
 
其他觀點
- 華人儲蓄率優勢
- 華人國家(包括台灣)儲蓄率高,平均可支撐半年以上開支,相較國外週薪制家庭更能抵禦短期失業風險。
 
- 投資建議
- 主持人強調節目不提供精準買點,僅分析市場動態與政策影響。投資者應關注成交量萎縮與國安基金進場的心理博弈。
 
- 房市與金融市場區隔
- 房市與金融市場不同,利率變動對房市影響有限,投資決策應聚焦房價與地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