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3
2020-03-25(三)道瓊瘋漲逾 2,100 點,笑迎 1933 年以來最強單日
- 道瓊瘋漲逾 2,100 點,笑迎 1933 年以來最強單日
- 台股大反攻,漲近 400 點站回 5 日線
- 央行 2,000 億銀彈救中小企業,4 月正式上路
- 黃金創 2008 年來最大四日漲幅
- Fed 推無限制 QE,美元指數升勢終於暫停
摘要整理
美股市場大幅反彈
- 道瓊工業指數單日上漲 11%,創 1933 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,收於 20704.91 點
- 市場看好美國國會即將通過 2 兆美元經濟刺激法案,推升風險及避險資產全面上漲
- 聯準會無限制量化寬鬆政策提振市場信心,標普 500 指數上漲 9.29%,收於 2444 點
台股表現與內資動能
- 台股受美股助攻反彈,收盤上漲 395.59 點,漲幅 4.45%,收於 9285 點
- 成交量放大至 1533 億台幣,顯示內資買盤強勁,盤中一度大漲 500 點
- 電子股及防疫概念股領漲,台積電 ADR 上漲 8%,較台灣台積電溢價 10.7%
全球疫情與經濟政策
- 全球武漢肺炎確診超過 40.7 萬人,死亡 1.8 萬人,美國確診 4.65 萬例,死亡 590 例
- 美國 13 州宣佈禁足令,醫療物資短缺,川普向南韓求助進口醫療用品
- 台灣央行推出 2000 億台幣低利貸款(利率低於 1%)支持中小企業,觀光業每人補助 1 萬台幣
避險資產與美元動態
- 黃金價格回升至 1630 美元/盎司,四日漲幅達 13%,顯示避險需求回歸
- 美元指數從高點 103.5 回落至 101,市場恐慌情緒略減,投資人拋售美元
- 紐約原油價格上漲 2.8%,反映市場對經濟刺激政策的正面反應
投資策略與市場展望
- 市場波動性仍高,台股成交量未明顯縮減,顯示未完全進入打底階段
- 美元指數若回落至 100 以下,恐慌程度將顯著降低,利好風險資產
- 長期投資應注重趨勢判斷,短期追高風險大,建議等待本週打底訊號確認
觀點整理
美國股市
- 觀點:美股在 2020 年 3 月 24 日大幅上漲,道瓊工業指數狂漲 11%,創 1933 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,主要受美國國會即將通過 2 兆美元經濟刺激法案的樂觀預期推動,聯準會無限量化寬鬆(QE)政策也提振市場士氣。
- 分析:
- 市場因刺激方案預期,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同步上漲,顯示市場從極度恐慌中逐漸回穩,資產價格回到「正常水位」。
- 雖然美股暴漲,但疫情未見緩解(確診數持續指數型增長,美國已達 46,500 例確診、590 例死亡),恐慌指數(VIX)雖降至 60,市場仍未完全穩定。
- 主持人認為美股目前處於「打底階段」,不確定是否為長期反轉點,建議投資人謹慎觀察成交量縮減及水準震盪等訊號。
- 美國防疫物資短缺,導致封城而非全面佩戴口罩,與台灣、日本、韓國等口罩供應充足的地區形成對比,疫情控制效果較差。
 
台灣股市
- 觀點:台股在美股助攻下反彈,2020 年 3 月 24 日收盤上漲 395.59 點(4.45%),收 9,285 點,成交量放大至 1,533 億元,電子股及防疫概念股領漲。
- 分析:
- 台股反彈由內資推動,盤中一度大漲 500 點,但成交量未明顯縮減,顯示波動性仍高,尚未進入穩定打底階段。
- 國安基金尚未進場,若後續有利空消息(如全球封城或新興市場疫情爆發),台股可能再度下跌。
- 台積電 ADR 漲 8%,較台灣台積電溢價 10.7%,顯示台股台積電仍有上漲空間。
- 建議投資人等待本週確認打底訊號後再進場,避免追高風險,強調策略比短期獲利更重要。
 
避險資產(黃金、美元、債券)
- 觀點:市場恐慌時,所有資產(包括黃金、債券)皆下跌,美元成為唯一避險資產;目前黃金價格回升至 1,660 美元左右(四日漲幅 13%),美元指數從高點 103.5 回落至 101,顯示恐慌程度降低。
- 分析:
- 黃金因市場極度恐慌被拋售,但現已回歸正常水位,後續可能因美元貶值而進一步上漲。
- 美元因美國經濟實力及全球貨幣地位支撐,不會崩潰,但長期價值可能因貨幣寬鬆而下降,資金可能轉向黃金。
- 市場正重新分配資金,避險資產(如黃金、債券)與風險資產(如股市)可能同步上漲,顯示市場從過度恐慌轉向理性。
 
貨幣與財政政策
- 觀點:全球採取降息與貨幣寬鬆政策無效後,轉向財政政策(如美國 2 兆美元刺激法案、台灣 2,000 億元中小企業貸款計畫),但長期效果存疑。
- 分析:
- 台灣央行推出 2,000 億元低利貸款(利率低於 1%),支援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;觀光業每家民宿補助 5 萬元,每位從業人員補助 1 萬元(連續 3 個月,約 14 萬人受惠)。
- 全球貨幣寬鬆導致美元不值錢,但通膨速度未顯著加快,顯示美元仍具信用,短期不會崩潰。
- 財政政策(如補助金、公共建設)依賴舉債,未來效益可能受限,全球經濟可能在第二、三季明顯趨緩,失業率可能從 4% 升至 20%。
- 主持人對經濟前景不悲觀,認為疫情終將結束,短期影響雖大,但不至於導致大規模企業倒閉。
 
投資建議
- 觀點:投資應以長期視角為主,避免追逐短期資訊,保持平常心,專注本業。
- 分析:
- 投資人應關注歷史趨勢而非短期波動,確認打底訊號(如成交量縮減、台幣回升、外資買超)後再進場。
- 空單操作風險高(尤其在禁空令生效後),建議轉向長期投資或儲蓄險,確保不影響本業。
- 對於 ETF(如 0056),即使跌破淨值,配息壓力存在,但不建議因不發配息而放棄,應以長期獲利為考量。
 
其他觀點
- 疫情與全球經濟:全球疫情(40.7 萬人確診、1.8 萬人死亡)未見趨緩,歐美因口罩不足採封城策略,台灣、日本、韓國因口罩充足控制較佳。後續需關注印度、南美、非洲等地區是否爆發疫情,可能引發新一波利空。
- 資訊流通:財經資訊追求速度,但主持人強調提供理財觀念與趨勢判斷,而非短期預測,幫助投資人做出長期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