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5 10

2025-10-31(五)關稅戰尾聲,只剩台灣?AI 大爆發,蘋果 i17 賣超好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與美中貿易休戰

  • 聯準會暗示 12 月可能不降息,打破市場預期連續第三次降息,美國公債一度大跌後收斂
  • 美中吉隆坡會談僅 1 小時結束,達成 4 大共識但無史詩級和解,雙方進入為期 1 年交易性休戰
  • 黃金現貨價上漲 2%,每盎司守住近 4,000 美元,今年累計漲幅達 50%,為最亮麗資產之一

七巨頭財報與 AI 資本支出

  • 微軟資本支出較去年同期跳增 3 倍,Meta 與 Alphabet 合計資本支出成長 1 倍,AI 需求推動
  • Meta 股價重挫因市場擔憂元宇宙前車之鑑,資本支出恐壓縮股東權益
  • 亞馬遜 Q3 財報超預期,AWS 營收年增 20%,資本支出調升至 1,250 億美元,為四大巨頭最高

關稅戰成果與投資承諾

  • 美國對中國總關稅從 57% 降至 47%,取消 10% 分攤內關稅,暫停 24% 關稅 1 年
  • 蘋果承諾 4 年內投 5,000 億美元新增 2 萬就業,台積電投 1,650 億美元擴晶圓廠創 6 萬崗位
  • 軟銀、OpenAI、甲骨文「星際之門」計畫投 5,000 億美元,輝達投 2,000 億美元建美國晶片製造

匯率戰與貨幣升值趨勢

  • 瑞士法郎今年升值 10.1% 居冠,台幣升值 8% 排名第二,歐元升值 7%
  • 美元指數今年貶值 4.5%,多數國家貨幣相對美元升值,菲律賓披索 10 月底跌至歷史新低
  • 關稅戰後焦點轉向匯率,2026 年美元需持續走貶以確保美國產品競爭力

台灣出口結構轉型

  • 科技產品出口額達 3,277 億美元占 70%,非科技產品僅 1,250 億美元占 28%,2020 年後加速 7:3 分化
  • 對東協出口已超越對中國,2020 年後每月東協訂單高於中國 80-120 億美元區間
  • 20 年內 4,000 家工廠關門,中小企業占比從 27% 降至 22%,鴻海拿下 GB200/300 訂單 60-70%

美股財報與指數表現

  • 道瓊指數跌 109 點收 47,522 點,標普跌 68 點收 6,822 點,納指跌 377 點收 23,581 點
  • 蘋果財報超預期,iPhone 17 換機潮強勁,庫克預估年底購物季營收成長 10-12%
  • 輝達自由現金流爆炸成長,2027 年預估達 1,470 億美元,AI 新創投資從個位數增至 60 件

AI 副作用與新時代應用

  • 2025 年 9 月全美攔截超 100 萬美元 AI 生成假發票,虛假銷單占比從 0% 升至 14%
  • 社群媒體上 AI 生成數據已超人類,AI 開始學習自身內容,突破空間受限
  • Google Pomelli AI 輸入網址即生成行銷素材,HereAfter AI 讓逝者數位化對話,OHAI AI 自動排程提醒

書籍推薦:美中開戰終極指南

  • 作者彼得·納瓦羅為川普財經國師,提出「三不信五必行」:不信自由貿易、提高關稅、降低利率
  • 中國製造 2025 目標達成率 70-80%,電動車出口全球第一,高鐵 28,000 英里,造船能力為美國 200 倍
  • 美中進入晶片與 AI 主導權爭奪,輸掉技術即輸地緣霸權,1 年休戰僅為累積籌碼

觀點整理

市場總覽

  1. 聯準會政策與利率預期

    • 聯準會釋出 12 月可能不降息訊號,打破市場預期第三次連續降息步調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公債殖利率回彈反映鮑爾記者會表態,市場應關注 12 月聯準會正式提名人選,而非短期波動。
  2. 美中貿易休戰評估

    • 雙方談話僅 1 小時,遠低於原訂 3 小時,和解幅度不如預期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休戰屬交易性質,為期 1 年至中期選舉前,雙方止血但非全面和解,後續將回歸談判循環。
  3. 資產價格反應

    • 美國股市週四下挫,7 巨頭財報好壞參半。
    • 黃金現貨上漲 2%,守住近 4,000 美元/盎司,今年累計漲幅仍達 50%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漲多後休息正常,應從資產表現觀察市場情緒;黃金回檔 10% 後仍為今年最亮麗資產,避險需求未因休戰大幅淡化。

關稅戰尾聲

  1. 美中吉隆坡會談 4 大共識

    • 美方取消 10% 分攤內關稅,保留 10%;對中國加徵 24% 關稅暫停 1 年。
    • 中國總體關稅從 57% 降至 47%,若剔除 2018 年 20-25% 基期,今年新增關稅約 20%。
    • 出口管制:美方未放鬆科技管制,中方暫停稀土與技術出口管制 1 年。
    • 港務費爭端:美方暫停 301 調查,中方同步暫停港務費。
    • 禁毒貿易:加強打擊芬太尼,換取 10% 關稅下滑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共識延續既有協議,無進一步合作;對中國關稅若過低,將壓縮台灣、日韓、東南亞競爭力。
  2. 黃豆進口承諾

    • 中國今年購買 1,200 萬噸美國黃豆,未來 3 年每年至少 2,500 萬噸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若履約可超 2020 年高點,對美國農業穩盤效果顯著;中國已建立南美庫存,短期需求有限,重點在明年中期選舉前買滿。
  3. 稀土供應鏈

    • 中國開採占比 70%,冶煉 80%;美國、澳洲、馬來西亞等國提升份額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1 年內難 100% 取代中國,但 20-30% 自給率可行,新增產能屬邊際補充,短期不影響全球稀土格局。
  4. 東亞國家談判進度

    • 日、韓、中國、東南亞四國已簽訂,台灣即將公佈。
    • 韓國以 3,500 億美元換核動力前進技術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台灣需納入半導體關稅談判,避免 232 條款回馬槍;歐洲、加拿大談判難度更高。
  5. 加拿大與墨西哥處境

    •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 76.4%,目前未獲川普重視。
    • 墨西哥須犧牲部分農產品供應鏈回流美國,或面臨 5 年經濟停滯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美墨加協議後續變動空間有限,川普重視適度美國供應鏈重建。
  6. 歐洲數位服務稅

    • 法國將稅率從 3% 調升至 6%,預計激怒川普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科技派在白宮影響力蓋過 MAGA 派,可能引發新一輪關稅戰。

關稅成果

  1. 投資額承諾

    • 蘋果 4 年 5,000 億美元、新增 2 萬就業。
    • 軟銀、OpenAI、甲骨文 5,000 億美元 AI 基礎建設。
    • 輝達 2,000 億美元晶片製造。
    • 台積電 1,650 億美元晶圓廠擴增、創造 6 萬就業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投資將成中期選舉宣傳重點,塑造美國產業升級條件。
  2. 貿易逆差縮減

    • 需搭配美元貶值提升美國產品競爭力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關稅戰結束後,匯率戰將成 2026 年主導趨勢,美元不能升值。

匯率戰

  1. 主要貨幣升值幅度(今年)

    • 瑞士法郎 10.1%。
    • 台幣 8%(全球第 2)。
    • 歐元 7%。
    • 南非蘭特 6.4%。
    • 美元指數貶值 4.5%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各國貨幣相對美元多數升值,菲律賓披索跌至歷史新低值得觀察,雙面刃效應需權衡。
  2. 美國國會動作

    • 參議院 51:47 否決川普全球互惠關稅,象徵性施壓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眾議院難以推進,市場盼川普見好就收,轉向匯率壓抑。

美股追蹤

  1. 四大指數表現

    • 道瓊下跌 109 點(0.23%),收 47,522 點。
    • 標普下跌 68 點(0.99%),收 6,822 點。
    • 納指下跌 377 點(1.58%),收 23,581 點。
    • 費半下跌 111 點(1.53%),收 7,216 點。
  2. 重點企業財報

    • 亞馬遜:AWS 營收年增 20%,資本支出調高至 1,250 億美元。
    • 蘋果:iPhone 17 換機潮強勁,年底購物季營收預估增 10-12%。
    • 輝達:自由現金流爆炸成長,2027 年預估 1,470 億美元,持續 AI 新創投資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AI 資本支出不減,台廠可望跟隨輝達訂單攀高。

伺服器訂單與台灣出口結構

  1. 科技 vs 非科技出口

    • 科技產品出口 3,277 億美元(70%),非科技 1,250 億美元(28%)。
    • 2020 年比例 1:1,現已 7:3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AI 週期主導經濟,台灣對東協出口已超中國,供應鏈轉移成形。
  2. 台灣內部挑戰

    • 20 年內 4,000 家工廠關門,中小企業占比從 27% 降至 22%。
    • 鴻海拿下 GB200/GB300 訂單 60-70%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關稅戰加速產業淘汰與極化,傳產受台幣升值與關稅壓力衝擊。

AI 新時代

  1. 副作用展現

    • AI 詐欺:2025 年 9 月虛假銷單 14% 為 AI 生成,全美攔截超 100 萬美元假發票。
    • 網路數據:AI 生成內容已超人類,恐形成「AI 學習 AI」瓶頸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詐欺門檻降低,副作用快速湧現,類似每輪生產力革新。
  2. 生產力提升應用

    • Pomelli AI:輸入網址即生成行銷素材,企業成本下滑。
    • HereAfter:數位親人互動代理 AI。
    • Dario AI Beta:達里歐思維代理問答。
    • OHAI AI:自動解析通訊內容排進行事曆。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AI 成為隱形助手,企業獲利拉升但伴隨裁員;隱私與未經同意使用風險需正視。

閱讀推薦書籍:《美中開戰的終極指南》

作者:彼得·納瓦羅(Peter Navarro,川普「關稅國師」)

核心思想:川普經濟學「三不信、五必行」

  • 三不信
    1. 不信自由貿易
    2. 不信移民有利美國
    3. 不信央行獨立
  • 五必行
    1. 提高關稅
    2. 降低利率
    3. 重振製造業
    4. 減輕富人稅負
    5. 縮小政府角色

納瓦羅是川普貿易政策的幕後推手,本書即其思想延伸。

美中戰略對比:雙方目標一致——「晶片自主」

面向美國中國
模式私有制股權扶植集中式國家投資
目標技術主權獨立製造 2025 全面達標

雙方皆決心「未來晶片不能靠外人」。

中國「製造 2025」達成度(截至 2025)

領域達成狀況
電動車全球出口量第一
綠能(太陽能/風電)掌握全球 80%供應鏈
高鐵28,000 英里,全球第一
造船美國 200 倍產能
無人機商用市場 90%(大疆主導)
半導體成熟製程落後,進入紅海
農業機械未達標

10 年前難以置信的目標,現已 70-80%實現。

本輪美中和談的本質

  • 不是終局,只是「休戰一年
  • 雙方趁 2026 中期選舉前:
    • 美國:穩農業、拉選票、建 AI 供應鏈
    • 中國:升級產業、囤稀土、提升談判籌碼

一年後,衝突必重啟(關稅、技術、匯率戰)

21 世紀霸權戰的新形態

舊霸權戰新霸權戰
地緣軸線(雅典 vs 斯巴達)虛擬戰場
領土/軍事晶片 + AI

誰輸晶片/AI,誰就輸地緣霸權

投資啟示(納瓦羅觀點)

  1. 關稅戰尾聲 ≠ 結束,轉向匯率戰 + 技術戰
  2. 脫鉤供應鏈加速:台日韓東協受益,中小企業淘汰
  3. AI 資本支出狂潮:輝達、台積電、鴻海為核心受益者
  4. 黃金/美元避險邏輯重估:地緣風險未除,避險需求續強

結論

美中不是走向合作,而是「避免雙輸」的戰略喘息;下一戰在晶片、AI 與匯率。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