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10
2025-10-28(二)美中和解 + 降息,多頭擋不住?年底再降 2 碼,Fed 主席提名人有誰?
摘要整理
美中貿易和解進展
- 美中雙方在馬來西亞談判達成 7 大議題初步共識,包括航運費互撤、大豆恢復採購、芬太尼關稅降至 20%
- 稀土出口管制延後 1 年實施、TikTok 分拆接近完成,雙方將於川習會簽署歷史性協議
- 市場慶祝行情推升道瓊漲 337 點、標普上漲 1.2%、納斯達克漲 1.9%,三大指數創收盤新高
東南亞與美國新協定
- 美國與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等簽署 6 項協定,涵蓋關鍵礦產及半導體供應鏈合作
- 越南維持 20% 輸美關稅但採購 50 架波音飛機、馬來西亞允許美國企業直接開發稀土
- 泰國取消 99% 美國進口關稅、每年採購 268 億美元美國農產品,東南亞關稅普遍低於台灣
阿根廷中期選舉與美援
- 米萊政黨在國會改選拿下 64 席、民調達 41%,大幅領先左派 24.5%
- 美國財政部動用超 10 億美元穩定披索、安排 200 億美元外匯互換協定
- 阿根廷債券價格上漲、信用評級提升,披索兌美元穩定在 1,500 附近
美股季節性多頭慣性
- 過去 13 年僅 2018 年 11 月收黑,其餘年份皆上漲,平均漲幅超 5%
- 標普 11 月至 4 月平均報酬率達 11%,為年度最強 6 個月期間
- 納斯達克月線已連 6 紅,市場情緒高於關稅戰前,風險偏好指數回到年初高點
AI 資本支出與融資鏈
- 四大雲端巨頭 2026 年 Q2 季均資本支出將超 1,000 億美元,亞馬遜單季達 350 億美元
- 全球資料中心總投資估 2.9 兆美元,其中 1.5 兆美元需靠 ABS 1,500 億美元、公司債 2,000 億美元填補
- 美國資料中心 ABS 規模從 2022 年 50 億美元暴增至 250 億美元,負債權益比最高達 500%
估值泡沫雙重標準
- 標普當前本益比 21 倍,高於歷史均值 17 倍,剔除科技股後仍達 20.7 倍
- 科技板塊 PEG 僅 1.7 倍,遠低於 1999 年 3.7 倍,獲利成長動能支撐高估值
- 全球主要市場本益比皆高於歷史分位數 80%,但生產力提升預估 GDP 成長達 5-7%
觀點整理
美中和解
-
美中貿易談判進展
- 雙方在馬來西亞達成多項協定,七大議題接近簽約,包括航運增費、大豆採購、芬太尼問題、出口管制、稀土關稅、TikTok 分拆及未公開和平計畫。
- 主持人觀點:視為短期止痛藥,長期結構矛盾未解;川普優先處理簡單議題,後續仍將聚焦中國國力崛起。
- 市場影響:美股三大指數創收盤新高,道瓊漲 337 點、標普漲 1.2%、納斯達克漲 1.9%;黃金跌破 4,000 美元,黃豆價格蠢蠢欲動。
-
具體議題細節
- 航運:雙方互撤船舶費用。
- 大豆:中國恢復大規模採購,挑戰 2020 年高峰。
- 芬太尼:美方取消 20% 懲罰性關稅,中國稅率降至與台灣相當。
- 出口管制:初步共識,暫緩或重審對中企禁令,晶片鬆綁未明。
- 稀土:中國延後新出口許可一年,美方暫緩 100% 新關稅。
- TikTok:美國業務分拆談判接近完成。
- 和平計畫:峰會討論烏俄戰爭和平倡議,美方希望中國減購俄羅斯原油。
- 主持人觀點:匯率議題關鍵,中國過去以貶值抵銷關稅;中方輿論塑造理性務實姿態,人民日報呼籲維護成果。
-
地緣政治意涵
- 主持人觀點:烏俄戰事若結束,全球僅剩美中競爭;對中國而言,持續衝突更有利於談判籌碼。
- 市場反應: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漲 1.3%,亞洲股市全面創高。
東南亞協議
-
美國與東南亞國家新協定
- 與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柬埔寨、越南簽署 6 項協定,涵蓋雙邊貿易與關鍵礦產。
- 關稅: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柬埔寨維持 19%,越南 20%。
- 主持人觀點:美國強化稀土供應鏈,防範未來與中國再開戰;東南亞關稅低於台灣,台灣有下調空間,但需視貿易逆差與投資額。
-
各國具體承諾
- 越南:採購 50 架波音飛機(80 億美元)、進口 30 億美元美國農產品。
- 馬來西亞:簡化鋼鐵進口,允許美國企業直接開發稀土,無輸美礦產設限。
- 柬埔寨:100% 取消美國進口關稅,放寬監管。
- 泰國:取消 99% 美國進口關稅,開放燃料乙醇,每年採購 268 億美元美國農產品。
- 主持人觀點:東南亞成為美國農產品新市場,中國大豆需求雖大,但同盟國家足以分擔。
-
半導體轉口問題
- 馬來西亞晶片出口 2020 年後暴增,疑似中國轉口規避美國禁令(H100、H800)。
- 主持人觀點:馬來西亞採取親美表態,形成「馬美同盟」,配合美國圍堵中國半導體。
阿根廷政治與經濟
-
國會選舉結果
- 米萊「自由前進黨」大勝,得票 41%,贏得 127 席中 64 席,遠超左派碧龍黨 24.5%。
- 主持人觀點:米萊為「阿根廷川普」,右派改革成功,獲美國財政支持,形成「阿美同盟」。
-
美國財政介入
- 貝森特提供 200 億美元外匯互換、動用 10 億美元購買披索穩定經濟。
- 主持人觀點:美國明目張膽支持右派,助阿根廷債券上漲、信用評級提升;披索雖貶至 1:1500,但跌勢暫穩。
美股與全球市場
-
美股表現
- 道瓊收 47,544 點(漲 337 點,0.71%)、標普收 6,875 點(漲 1.2%)、納斯達克收 23,637 點(漲 1.9%)、費半收 7,167 點(漲 2.74%)。
- 主持人觀點:11 月季節性多頭慣性強,過去 13 年僅 2018 年收黑;但 5-10 月已漲逾預期,面臨乖離修正壓力。
-
台股與亞洲市場
- 台股小漲 26 點,收 28,067 點;日本突破 5 萬點;亞洲股市全創高。
- 主持人觀點:國泰金控調查顯示股市樂觀情緒超關稅戰前;資金來源包括房市管制、保單定存到期、出口創高帶動庫藏股與分紅。
AI 資金鏈與估值
-
科技巨頭資本支出
- 亞馬遜、微軟、Alphabet、Meta 季均資本支出從 50 億美元增至 2026 年 Q2 超 1,000 億美元。
- 主持人觀點:全球資料中心總資本支出 2028 年達 2.9 兆美元,半數靠現金流,餘靠公司債、ABS、私募、主權基金與私人信貸。
-
高盛進軍 AI
- 推出 AI200 系列晶片,2026 年出貨,首客戶沙烏地 AI 新創部署 200 兆瓦系統,股價漲 15%。
- 主持人觀點:AI 題材帶動雙位數報酬,資本支出持續上行。
-
估值泡沫爭議
- 本益比:美國 21 倍(高於均值 17 倍),全球市場均高於歷史分位。
- PEG:科技板塊 1.7 倍,遠低於 1999 年 3.7 倍。
- 主持人觀點:傳統本益比顯示泡沫,但考量 AI 生產力提升、GDP 成長加速,獲利動能不同;與 1998-1999 年相比,獲利成長更強,頂多庫存回檔而非泡沫破滅。
聯準會主席人選
- 最終五人名單
- 克里斯多夫·沃勒、包曼、沃許、哈賽特、貝萊德高管里德。
- 主持人觀點:感恩節前完成面談,年底前決定;川普批評鮑爾未大幅降息,市場聚焦 2025 年 5 月鮑爾任滿後新主席政策方向。
- 市場預期:10 月 FOMC 降息 1 碼,連續第二次降息。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