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5 11

2025-11-03(一)芬太尼關稅砍半,美中貿易復甦?11 月大牛行情,月線連八紅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

  • 美股 10 月表現強勁,標普 500 指數漲幅達 2.27%,已連續 6 個月上漲
  • 納斯達克指數 10 月上漲 4.7%,創 2018 年初以來連續 7 個月上漲紀錄
  • 台股上月收在 28,233 點,上周漲幅 2.5%,全球資產普遍呈現高乖離狀態

11 月矛盾對決

  • 美國股市 11 月歷史平均漲幅 2.7%,12 月平均 2%,過去 20 年表現最亮麗月份
  • 標普 500 今年迄今漲幅達 15.5%,已連續 6-8 個月收紅,面臨高乖離鈍化風險
  • 市場陷入聖誕行情慣性與中期回調預期的矛盾,投資人持續等待回檔進場卻驚驚漲

資產績效

  • 黃金今年漲幅高達 52%,位居全球資產第一,受美中貿易戰降溫影響近期收斂
  • 新興市場股市漲幅 27%,納斯達克 100 指數成長股平均漲逾 20%
  • 比特幣今年漲幅 17%,相較過去多頭年份表現退化,避險情緒仍主導市場

Michael Burry 看法

  • Michael Burry 警告市場泡沫,稱「唯一贏的方式就是不參與」,拒絕追高
  • 過去 10 年至少 6 次公開預警泡沫,包括 2017 年比特幣、2021 年特斯拉及 2025 年現階段
  • 作為價值投資者,08 年後一路做多,但每 2-3 年牛市後必警告過熱

Michael Hartnett 看法

  • 美銀策略師 Hartnett 認為 AI 狂潮轉為債市泡沫,企業債務支撐資本支出
  • 甲骨文負債權益比高達 500%,5 年期 CDS 升至 2 年新高,違約風險上升
  • 預測 2026 年將迎來 AI 債券拋售潮,引發整體 AI 泡沫破滅

巴菲特看法

  • 波克夏三季度再拋售 61 億美元股票,連續 3 年淨賣出,累計減持 1,840 億美元
  • 現金儲備達 3,820 億美元,連續 5 季度未回購自家股票,顯示連自家股都嫌貴
  • 波克夏 A 股今年下跌 12%,落後標普 500 近 30 個百分點,採現金為王策略

美中協議

  • 川普給美中會談 12 分(滿分 10),雙方達成多項共識,關稅從 57% 降至 47%
  • 芬太尼關稅從 20% 降至 10%,未來有望歸零;稀土出口限制解除
  • 農產品中方承諾購買 8,700 萬噸美國黃豆高粱,TikTok 出售案獲正面進展

中韓貿易

  • 習近平 11 年來首度訪韓,與李在明會談 100 分鐘,重申不可分離鄰邦關係
  • 韓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,對中呈赤字,疫情後出口結構轉向美國
  • 雙方擴大文化交流,K-pop 解禁可能性上升,修補薩德事件後經貿關係

輝達佈局

  • 黃仁勳盼向中國銷售 Blackwell 晶片,美國貿易代表允許與中方直接談判
  • 輝達 5 天內市值暴增 4,000 億美元,逼近 5 兆美元,黃仁勳身價達 1,760 億美元
  • 與三星、現代簽署 AI 合作,南韓 2030 年前將採購 20 萬顆 GPU,投資 30 億美元

中美 AI 競爭

  • 中國盛虹科技股價今年暴漲 600%,市值突破 400 億美元,成 MSCI 亞太漲幅王
  • 美國 AI 採頓悟式高風險爆發,中國走漸悟式 AI+ 滲透傳統產業
  • 澳洲基金警告中國低成本 AI 策略可能挑戰美國科技股估值,DeepSeek 模式再現風險

觀點整理

市場總覽

  1. 美股 10 月表現強勁

    • 標普 500 指數漲幅 2.27%,連續 6 個月 上漲
    • 納斯達克指數漲幅 4.7%,連續 7 個月 上漲,創 2018 年初以來最長連漲紀錄
    • 道瓊指數漲幅 2.5%,同樣連續 6 個月 上漲
    • 台股上月收 28,233 點,上週漲幅 2.5%
  2. 全球資產普遍收紅

    • 黃金 年內漲幅 52%,近兩週漲幅收斂
    • 新興市場股市 年內漲幅 27%
    • 納斯達克 100 與美國成長股 平均漲幅 20% 以上
    • 美國大型股 漲幅 17%
    • 比特幣 漲幅 17%,相對過去幾年表現退化
    • 債券 平均漲幅 4% ~ 7%
    • 台幣兌美元 升值近 8%

11 月矛盾對決

  1. 多頭慣性 vs. 高乖離回調

    • 11 月為過去 10 ~ 20 年 表現最亮麗月份,平均漲幅 2.7%
    • 12 月平均漲幅 2%,11 ~ 12 月歷史平均漲幅 3.3%
    • 但標普 500 年內已漲 15.5%,連續 6 ~ 8 個月 月線收紅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高檔鈍化 vs. 聖誕行情 形成時間線矛盾,市場易「驚驚漲」
  2. 市場心態

    • 多數投資人等待回檔進場,卻屢被多頭拉抬
    • 主持人提醒:需判斷是 順勢操作 還是 逆勢左側進場

Michael Burry 看法

  1. 警告市場過熱

    • X 貼文:「有時唯一能贏的方式就是不參與」
    • 過去 10 年 至少 6 次 警告泡沫(2017 比特幣、2019 指數基金、2021 特斯拉/加密貨幣、2022 投機、2023 被動投資、2025 當前)
  2.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Burry 為價值投資者,08 年後多為看多,但 每 2 ~ 3 年牛市後 必警告過熱
    • 目前態度:不參與即是贏,不鼓勵放空

Michael Hartnett 看法(美銀策略師)

  1. AI 狂潮轉為債市泡沫

    • AI 資本支出雖帶來收入,但 最終靠債務支撐
    • 甲骨文 負債權益比高達 500%,為巨頭之首
    • 甲骨文 5 年期 CDS 創兩年新高,顯示企業融資壓力上升
  2. 預測 2026 年 AI 債券拋售潮

    • 企業還不出錢 → 拖累 AI 泡沫破滅
  3.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屬於 相對悲觀 解讀,與主流 AI 樂觀不同
    • 提醒:收入現金流 vs. 債務擴張 的結構性風險

巴菲特 / 伯克希夏看法

  1. 連續三年淨賣股

    • 三季度再賣 61 億美元 股票
    • 過去三年累計減持 1,840 億美元
  2. 現金儲備創高

    • 目前現金達 3,820 億美元,2022 年起高速增長
    • 歷史上現金停止上升 = 大舉買股時機(如 2020 年 3 月、2018 年貿易戰、2015 年上證股災)
  3. 連續 5 季未回購自家股票

    • 顯示 連自家股都覺得貴
    • 伯克希夏 A 股今年跌 12%,落後標普 500(漲 18% ~ 19%)近 30%
  4.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巴菲特指標(市值/GDP)雖長期高估,但 缺陷在於忽略海外資金貢獻
    • 巴菲特態度:現金為王、估值過高、不願參與 AI 高估

美中協議進展

  1. 關稅大幅鬆綁

    • 整體關稅從 57% → 47%,對中關稅增幅約 22%(與台灣相近)
    • 芬太尼關稅從 20% → 10%,未來有望降至 0%
    • 所有關稅 暫緩一年,美國暫緩 301 條款 對中海運/造船業行動
  2. 稀土與農產品

    • 美國同意 BRS 50% 附屬企業規則,換取中國解除稀土出口限制
    • 中國承諾購買 8,700 萬噸 美國黃豆、高粱等
  3. 晶片管制鬆綁跡象

    • 輝達可與中國企業 直接談判 晶片進口
    • 荷蘭 Nexperia 恢復對中出貨晶片(APEC 峰會重要成果)
    • 主持人觀點:不確定轉為確定,有利東亞市場樂觀預期
  4. TikTok 案

    • 川普樂觀其數週至數月內解決,中方稱「市場化處理」

中韓貿易與習近平訪韓

  1. 11 年來首度訪韓

    • 與李在明會談近 100 分鐘,強調「不可分離的鄰邦」
    • 試圖修補 薩德事件 後受創關係
  2. 貿易結構巨變

    • 韓國對美 貿易順差擴大,對中 貿易赤字
    • 韓國轉向美國投資,疫情後中間材出口受挫
  3. 文化交流鬆綁?

    • 習近平觀看 G-Dragon 演唱會,對 K-pop 給予正面評價
    • 市場關注:中國是否放寬對韓娛 非正式封殺
  4.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中國採「你推我越抱緊」策略,深化東南亞與韓國合作
    • 李在明上台後 政治立場漂移,較尹錫悅更務實

輝達(NVIDIA)佈局與黃仁勳動向

  1. APEC 峰會積極擴張

    • 與三星、現代簽署 AI 晶片合作
    • 韓國預計 2030 年前取得 20 萬顆 高階 GPU,投資 30 億美元
  2. 盼對中銷售 Blackwell 晶片

    • 尚未申請出口許可,但相信「有一天能做到」
    • 美國貿易代表:歡迎黃仁勳 親自與中國談
  3. 科技派影響力擴大

    • 黃仁勳致電川普,成功阻止聯邦對舊金山治安突襲
    • 輝達上週市值暴增近 4,000 億美元,逼近 5 兆美元
    • 黃仁勳個人財富達 1,760 億美元
  4. 建立 AI 永動機生態

    • 大手筆入股 AI 新創,避免錯過下一個 OpenAI
    • 現金儲備 24 ~ 25 年翻倍,轉為 金融投資集團 模式
  5.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黃仁勳是「對股東負責的好商人
    • 科技派在川普政府影響力 蓋過 MAGA 派
    • 中國供應鏈(如盛宏科技漲 600%)仍與輝達深度綁定

中美 AI 競爭哲學差異

  1. 美國:頓悟式爆發

    • 高風險高報酬,資本驅動
    • AI 先 商品化 → 金融化 → 競速遊戲
    • 賭未來 10 倍估值
  2. 中國:漸悟式演進

    • 政府主導,基礎建設先行
    • AI+ 傳統產業(鋼鐵、能源、製造、醫療)
    • 重點在 生產力實質提升,非短期估值
  3.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兩國路徑 無優劣,僅反映政治與資本邏輯差異
    • 關鍵勝負:誰能將 AI 轉化為真實生產力與社會效率

總結與主持人核心觀點

  1. 11 月矛盾對決:聖誕行情慣性 vs. 高乖離回調壓力
  2. 三大投資大神一致保守:Burry 不參與、Hartnett 警告債務泡沫、巴菲特現金為王
  3. 美中協議轉正向:關稅鬆綁、不確定性下降,東亞市場受惠
  4. 科技管制鬆綁期待升溫:輝達主導、黃仁勳影響力擴大
  5. 中美 AI 競賽進入新階段:美國追估值、中國重實體,長期勝負未定
  6. 台股最新動態:11/3 開盤上漲 123 點,收 28,351 點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