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10

2025-10-08(三)AI 其實不好賺?甲骨文租賃業務毛利率僅 14%,拉回都是買點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與美股動態

  • 美股近期從歷史高點回落,主要受美國政府關門及人工智慧(AI)題材動能放緩影響,標普 500 指數連續 7 個交易日上漲後回落
  • 甲骨文因雲端業務毛利率僅 14%,遠低於科技七巨頭平均 70%,引發市場對 AI 投資回報的質疑
  • 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 4,000 美元,反映市場對流動性預期的避險需求

AI 產業獲利挑戰

  • 甲骨文雲端業務毛利率僅 14%,顯示 AI 熱潮下高資本支出與低回報的矛盾,輝達晶片成本高昂導致短期虧損
  • 黃仁勳表示 AI 初期難以獲利,需長期投入以建立護城河,預估未來 10 至 20 年才能實現顯著利潤
  • 市場質疑 AI 資料中心建置後,客戶啟用率及付費意願低,導致短期內難以回收投資成本

AI 生態與資金流動

  • Open AI 為全球科技生態核心,估值達 5,000 億美元,與微軟、甲骨文、輝達等巨頭形成資金與技術網路
  • 與 Open AI 合作的企業股價顯著上漲,如 AMD 股價年初至今漲 1.7 倍,甲骨文合作後漲一倍,CoreWeave 漲 500%
  • AI 產業資金流動形成循環,輝達投資 1,000 億美元於 Open AI,後者再回購數百萬顆晶片,甲骨文則簽下 3,000 億美元雲端合作案

市場槓桿與單極化現象

  • 美國對沖基金槓桿率達 214%,為歷史新高,淨槓桿率 57%,顯示市場投機情緒高漲
  • AI 相關交易金額占資本市場 70%,遠超行動科技、氣候科技等其他領域,凸顯 AI 單極化趨勢
  • 高盛預估 2026 年七巨頭每股盈餘成長 3%,但標普 500 整體下滑 2%,非七巨頭公司衰退 3%

美國經濟分化與衰退風險

  • 美國 22 個州及華盛頓特區進入經濟疲軟,13 個州原地踏步,顯示區域性衰退徵兆
  • 資料中心建設帶動 GDP 年化增長 3.8%,但多數州未受惠,經濟成長集中在少數 AI 相關地區
  • 若一個主要州進入衰退,2025 年全美 GDP 可能轉為負值,顯示經濟結構脆弱性

AI 對就業市場的衝擊

  • ChatGPT 三年內用戶達 8 億,處理每週 180 億條訊息,顯示 AI 工具快速普及
  • AI 取代白領工作,美國上市公司三年裁撤 3.5% 白領員工,中高階主管裁員率達 6% 與 4.5%
  • 英國畢業生職缺跌幅超疫情前水準,美國 Z 世代入門級工作被 AI 取代,顯示年輕人就業壓力加劇

數據真空與聯準會挑戰

  • 美國政府關門導致 9 月非農就業、CPI、PPI 等數據未發布,經濟進入資訊黑暗期
  • 民間數據顯示服務業 PMI 從 54.6 下滑至 53.9,經濟消費需求軟化
  • 聯準會缺乏數據依據決策,可能轉向寬鬆政策,市場預估每週關門使 GDP 季減 0.15%

科技週期與未來展望

  • AI 目前處於市場炒熱期,與現實落差可能需 1 至 2 年落地,類似 1999 年網路泡沫初期
  • 七巨頭 2024 年資本支出達 2,520 億美元,占現金流 40%,預估 2026 年達 4,650 億美元,接近現金流 50%
  • 若聯準會放寬利率,AI 投資可能持續擴張,但長期資金缺口可能引發財務壓力,需終端應用實現以回收投資

觀點整理

市場總覽

  1. 美股回落與政府關門影響

    • 美股近期從歷史高點回落,主要原因包括美國政府持續關門及 AI 題材動能的質疑。
    • 標普 500 指數在 7 個交易日連續上漲後,受到甲骨文(Oracle)股價回落影響,市場焦點轉向 AI 產業獲利能力。
  2. 黃金價格突破新高

    • 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 4,000 美元,反映市場對流動性預期的擔憂,資金部分轉向避險資產。
  3. 台股與台積電表現

    • 台積電 ADR 受到系統性賣壓,跌幅達 2.7%,收盤價為 1,405 元,後續需持續觀察。

AI 熱潮與永動機現象

  1. 甲骨文毛利率低引發質疑

    • 甲骨文雲端業務過去一季毛利率僅 14%,遠低於七大科技巨頭平均 70% 的水準,顯示 AI 熱潮下獲利能力不如預期。
    • 主持人引用報導指出,輝達(NVIDIA)與台積電提供的高價晶片(「鏟子」)成本過高,導致資料中心建置初期難以快速獲利。
  2. AI 產業的長期投資邏輯

    •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認為,甲骨文毛利率低是因為「買得太少」,AI 產業初期需大量資本支出打造「護城河」,短期內難以獲利,但長期可確保未來 10 至 20 年收益。
    • 市場對 AI 的投資熱潮形成「永動機」效應,企業透過相互投資與交叉持股(如輝達、甲骨文、AMD 與 Open AI 的合作)推升估值。
  3. Open AI 成為市場焦點

    • Open AI 估值達 5,000 億美元,成為全球最大新創公司,與其合作的企業(如輝達、AMD、甲骨文)股價顯著上漲,合作消息成為推升估值的關鍵。
    • AI 生態系形成資金與技術網路,輝達投資 1,000 億美元於 Open AI,後者再採購數百萬顆輝達晶片;甲骨文與 Open AI 簽署 3,000 億美元雲端合作案,間接帶動晶片採購。
  4. AI 泡沫疑慮與歷史對比

    • 市場對 AI 熱潮是否為泡沫存疑,類比 1999 年網路泡沫,但目前熱潮集中於七大科技巨頭,與 Open AI 合作的企業估值持續推升。
    • 彭博專題指出,Open AI 的開放合作有助軟體公司吸引客戶,緩解 AI 顛覆焦慮,但市場單極化現象明顯,非 AI 相關股票難獲資金青睞。

就業市場衝擊

  1. AI 對白領就業的影響

    • AI 快速普及,ChatGPT 三年內用戶突破 8 億,處理每週 180 億條訊息,Google AI 每月觸及 20 億用戶,顯示 AI 工具滲透率高。
    • AI 取代白領工作,特別是行政、金融、會計、教育與行銷等領域,導致畢業生職缺大幅下滑,英國與美國市場尤為明顯。
    • 美國上市公司過去三年裁撤 3.5% 白領員工,中高階主管裁員幅度達 6% 與 4.5%,遠高於一般職員,反映組織扁平化趨勢。
  2. 年輕人與中年人挑戰

    • 新世代(Z 世代)畢業生因 AI 自動化入門級工作,求職難度增加,企業更重視即戰力而非熱情或學歷。
    • 中年主管因工作易被 AI 取代,裁員風險更高,特別是背負貸款壓力的中年人面臨更大挑戰。
  3. AI 工具的機會與建議

    • 主持人建議年輕人善用 AI 工具提升競爭力,透過實習與專案累積實務經驗,適應產業扁平化趨勢。
    • 高學歷價值下降,博士週薪 2,083 美元、失業率 1%,高中學歷週薪 853 美元、失業率 4%,AI 縮小學歷差距,企業更看重即時能力。

經濟單極化與數據真空

  1. 美國經濟分化

    • 穆迪報告顯示,全美 22 個州與華盛頓特區進入經濟疲軟或就業流失,13 個州原地踏步,但資料中心建設拉抬 GDP,掩蓋部分衰退現象。
    • 七大科技巨頭預估 2026 年每股盈餘(EPS)增長 3%,但標普 500 指數整體下滑 2%,剔除七巨頭後衰退 3%,顯示經濟高度依賴 AI 產業。
  2. 數據真空影響決策

    • 美國政府關門導致勞工統計局停止發佈 9 月非農就業、CPI 與 PPI 數據,市場進入「資訊黑暗期」,聯準會難以依數據決策。
    • 民間數據(如 ISM 服務業 PMI 從 54.6 下滑至 53.9)顯示消費需求軟化,決策者僅能依賴模糊指標(如小非農、失業救濟申請)判斷趨勢。
    • 數據真空可能導致假數據與假敘事盛行,市場預期聯準會因不確定性加大而放寬貨幣政策,推升資產價格。
  3. 市場槓桿與風險

    • 美國對沖基金槓桿率達 214%,淨槓桿率 57%,均接近歷史高點,顯示市場投機氛圍濃厚。
    • AI 交易金額占比達 70%,遠超其他科技領域,資本市場呈現「AI 單極化」,非 AI 股票難獲資金輪動。

總結與展望

  1. AI 產業的挑戰與機會

    • AI 熱潮短期內難以實現高獲利,但長期投資邏輯支撐估值,企業透過交叉持股與合作維持「永動機」效應。
    • 主持人質疑此模式是否為「擊鼓傳花」,但認為市場仍樂於參與,短期內估值想像空間持續存在。
  2. 就業與教育的反思

    • AI 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已顯現,特別是白領與新世代求職者,建議年輕人善用 AI 工具並注重實務能力。
    • 學歷價值下降,企業更重視即戰力,創業與跨領域能力成為新機會。
  3. 經濟與政策的挑戰

    • 美國經濟呈現單極化,資料中心建設掩蓋區域性衰退,聯準會面臨數據真空挑戰,可能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。
    • 市場需警惕高槓桿與單極化風險,投資者應關注 AI 熱潮的長期可持續性。
  4. 投資建議

    • 投資者應謹慎觀察 AI 產業的獲利能力與泡沫風險,同時關注避險資產(如黃金)與聯準會政策動向。
    • 台股方面,台積電受系統性賣壓影響,後續走勢需密切追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