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10

2025-10-15(三)美中又緊張,川普考慮停買陸食用油,TACO失靈,行情鮑爾來救?

摘要整理

美中貿易戰與籌碼釋放

  •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,美國考慮對中國食用油實施禁運作為報復,中國則停止進口美國大豆,2025 年一粒美國大豆未進口
  • 川普希望在月底川習會前,中國開放美國大豆進口,避免將其作為最終談判籌碼,雙方衝突可能引發資本市場波動,市場預估若無緩解,標普 500 指數可能跌至 6,000 或 5,800 點
  • 中國制裁南韓航運巨頭韓華海洋在美子公司,標誌貿易戰擴展至全球海運體系,美國對中資貨櫃船徵收額外港口費,中遠海運明年支出預估增加 15 億至 21 億美元

美中農業與關稅策略

  • 美國試圖以關稅收入補貼農民,緩解中國停止進口大豆的影響,但政府停擺導致補貼計畫延宕,2025 年農業州選舉壓力促使川普尋求大豆協議
  • 中國擁有高庫存與政府儲備,短期內可支撐至 2026 年初,轉向依賴南美洲供應,特別是巴西,降低對美國大豆依賴
  • 雙方採取「先升溫再降溫」策略試探底線,若月底簽署協議,歷史經驗顯示美股可能創歷史新高,標普 500 指數近期收於 6,644 點

全球海運與供應鏈挑戰

  • 美國對中國建造或中資持有的貨櫃船徵收額外港口費,2025 年 10 月起實施,導致中遠海運及東方海外成本分別增加 15 億至 21 億美元及 6.5 億美元
  • 美國造艦工業面臨 10 萬名技術工人短缺,勞工流失率高達 30%,導致 1/3 的攻擊潛艦(49 艘中 16 艘)處於維修階段,影響海軍戰力
  • 中國與俄羅斯開通北極海航線,從浙江寧波到英國費裡克斯托僅需 18 天,比傳統蘇伊士運河路線(36 天)快一倍,降低地緣政治風險

黃金市場與避險需求

  • 美中貿易緊張推升避險需求,黃金價格衝高至每盎司 4,179 美元,創歷史新高
  • 央行黃金儲備占外匯比重從 10% 升至 23%,回到 1990 年代水準,金油比達 70 倍,創 1970 年來新高,顯示黃金購買力顯著提升
  • 黃金 ETF 單月流入 150 億美元,北美市場為主要推手,機構與散戶積極參與,顯示市場對黃金熱潮的強烈信心

AI 合作與美股支撐

  • 沃爾瑪與 Open AI 合作,股價大漲 4.98%,創全年新高,計畫透過 AI 實現即時結帳與主動預測購物需求,提升消費者體驗
  • AI 相關投資級公司規模達 1.3 兆美元,占標普 500 指數 14%,超越銀行業的 11.5%,成為最大產業
  • AI 公司透過簽署意向書向銀行融資,無法律約束的意向書成為槓桿催化劑,推升市場流動性,Open AI 等公司以此維持擴張

美國經濟與聯準會政策

  • 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美國勞動市場疲軟,就業下行風險上升,因政府停擺導致官方數據延遲,聯準會依賴民間數據,顯示內部對經濟不確定性增加
  • IMF 預測 2026 年全球經濟疲軟,美國投資雖上升,但非美企業因關稅戰決策延宕,中小企業承包商受影響,台灣因資通訊產品表現亮麗
  • 鮑爾若釋放更多降息訊號,可能推升市場熱情,台股上漲 169 點,收於 26,962 點,反映市場對流動性預期的正面解讀

中國能源與地緣經濟佈局

  • 中國扮演全球油市「最後買家」,油價低時大量囤油,2025 年石油生產成本達每桶 60 美元,接近美國頁岩油水準
  • 中國對歐佩克成員國出口額快速增長,囤油策略強化能源安全與地緣經濟佈局,21 年至 24 年囤油力度顯著
  • 中國與俄羅斯聯合開通北極海航線,減少對中東及歐亞大陸航線依賴,降低運輸成本與地緣政治風險,18 天即可抵達歐洲

觀點整理

美中貿易戰與川習會籌碼

  • 美中貿易衝突現況

    • 美中雙方衝突未明顯緩解,美國總統川普指責中國拒絕購買美國大豆為經濟敵意行為,並威脅以食用油禁運報復。中國則採取對策,制裁南韓航運巨頭韓華海洋在美國的子公司,顯示貿易戰已從關稅、晶片、大豆延伸至全球海運體系。
    • 雙方在月底川習會前持續釋放談判籌碼,採取「先升溫再降溫」的策略,試探對方底線。主持人認為,這是一場「雞博弈」(chicken game),雙方試圖在談判前施壓以爭取有利條件。
    • 若月底前達成協議,根據歷史經驗,美股可能因利好消息創歷史新高;若談判破裂,市場預估美股可能回檔 10% 以上,標普 500 指數可能跌至 6,000 或 5,800 點。
  • 美國策略

    • 美國試圖以關稅收入補貼農民,特別是農業州,因明年選舉即將到來。但因政府停擺,補助計畫延宕,增加川普簽訂大豆協議的壓力。
    • 美國對中國建造或中資持有的貨櫃船開徵額外港口費,增加中遠海運(估計增加 15 億至 21 億美元支出)及東方海外(增加約 6.5 億美元)成本,旨在削減中國在全球海運的優勢,推升美國籍船舶地位。
    • 美國造艦工業因缺乏 10 萬名技術工人,勞工流失率高達 30%,導致潛艦維修與建造進度緩慢(49 艘攻擊潛艦中,16 艘維修中,11 艘建造中)。美國海軍啟動國防製造加速培訓計畫(ATDM),培訓退伍軍人以補充人力。
  • 中國策略

    • 中國擁有高庫存與政府儲備,短期內可依賴南美洲供應,無需立即進口美國大豆,顯示其談判底氣。
    • 中國與俄羅斯合作開通「冰上絲綢之路」,從浙江寧波經北極海至英國費利克斯托,航程縮至 18 天(相較傳統蘇伊士運河路線 36 天),繞開中東及歐亞大陸地緣政治風險,展現戰略意圖。
    • 中國扮演全球油市「最後買家」(China put),在油價低迷時大量囤油,鞏固能源安全並與歐佩克國家進行商品交換,強化地緣經濟佈局。
  •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主持人認為川普傾向簽訂對美國有利的貿易協議,而非全面鷹派圍堵,顯示其缺乏動武傾向,與華府強硬派不同。
    • 談判結果將影響 2026 年美國中期選舉,川普可能尋求短期協議以穩定農業州選情。
    • 中國採取長期抗衡策略,透過北極航道、油市佈局等,展現不卑不亢姿態。

美國股市與聯準會政策

  • 美股表現

    • 美股四大指數漲跌互見:道瓊上漲 202 點(0.44%),收 46,270 點;標普 500 下跌 10 點(0.16%),收 6,644 點;納指下跌 172 點(0.76%),收 22,521 點;費半下跌 153 點(2.28%),收 6,570 點。
    • 美股處於高檔盤整,尚未出現明顯下跌訊號,四條均線仍健康,市場視為正常整理而非轉空。
  • 聯準會主席鮑爾談話

    • 鮑爾在費城演講中指出,美國勞動市場疲憊跡象增加,就業下行風險上升,為迄今最明確的降息信號。
    • 因政府停擺,勞工統計局數據延遲,聯準會依賴民間數據判斷就業市場,顯示內部對經濟真實狀況的不確定性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鮑爾若持續強調經濟疲弱,可能刺激市場對降息預期,短期內推升股市熱情。
  • 全球經濟展望

    • IMF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前景暗淡,風險來自制度性與財政性弱點,間接批評川普的關稅戰導致投資收縮。
    • 非美經濟體因投資決策延宕,出現緩步滑落跡象,台灣因資通訊產品熱潮表現例外。
    • 2026 年全球經濟疲憊可能持續,但美國市場因政策因素吸引資金流入,成為結構性亮點。

AI 合作與市場影響

  • 沃爾瑪與 Open AI 合作

    • 沃爾瑪宣布與 Open AI 合作,推「AI 優先零售」,透過 ChatGPT 提供即時結帳與個人化購物體驗(例如根據用戶對話預測需求,推送除毛刀或約會課程廣告)。
    • 合作消息推升沃爾瑪股價上漲 4.98%,創全年新高,顯示市場對 AI 合作的熱情。
  • AI 產業融資現象

    • AI 相關投資級公司規模達 1.3 兆美元,占標普 500 指數 14%,超越銀行業(11.5%),成為最大產業。
    • AI 公司借貸規模激增,支撐資料中心建設,形成「協力廠商資本循環」。企業透過簽訂意向書(無法律約束)向銀行抵押融資,推升杠杆。
    • 主持人以「古惑仔」比喻,稱 AI 合作案已成為金融杠杆催化劑,只要市場信心增強,資金流動即可自我強化,但若 AI 熱潮降溫,銀行信貸可能瞬間壓縮。
  •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AI 合作案是當前美股抗衡貿易戰壓力的關鍵,透過消息面刺激股價與融資熱潮。
    • AI 帶來生產力週期突破,改變就業、工作模式與學習方式,精準使用 AI 成為基本技能,類似 2000 年後的打字能力。
    • 主持人幽默提到「寡婦床頭灰塵」的典故,強調時代變遷下,AI 創造新融資管道,改變傳統經濟邏輯。

黃金市場與避險需求

  • 黃金價格與市場動態

    • 黃金價格衝高至 4,179 美元,受到美中貿易緊張局勢點燃的避險需求推動。
    • 央行黃金儲備占外匯比重從 10% 升至 23%,回到 1990 年代水準。
    • 金油比(一盎司黃金可購買的原油桶數)創 1970 年來新高(約 70 倍,過去為 20 至 30 倍),顯示黃金購買力快速上升。
    • 黃金 ETF 單月流入 150 億美元,創近年新高,北美資金為主要推動力,歐洲與亞洲機構及散戶亦加入熱潮。
  • 主持人觀點

    • 黃金價格上漲不僅反映通膨購買力回補,更因地緣政治風險推升避險需求。
    • 實體黃金具保值功能,不易受潮發黴,適合長期持有,幽默建議若發現「半價黃金」可通知他。

其他地緣經濟觀察

  • 美國與印度合作

    • 美國與印度談判納入稀土與供應鏈安全議題,印度若將稀土納入美國再工業化戰略,可望下調關稅(目前高達 50%)。
    • 美國在阿拉斯加、加拿大、墨西哥建設關鍵礦區,防範中國「卡脖子」。
  • 中國石油戰略

    • 中國石油生產成本升至 60 美元,接近美國頁岩油水準,老油田枯竭促使海外佈局加速。
    • 中國對歐佩克出口快速增長,透過囤油與商品交換,鞏固地緣經濟影響力。

台股表現

  • 台股動態
    • 台股上漲 169 點,收 26,962 點,表現亮麗,受資通訊產品熱潮帶動。
    • 主持人未深入分析台股,但提及台灣因資通訊產業在全球經濟疲憊中表現突出。

總結

  • 市場展望

    • 美中貿易戰與川習會談判是市場焦點,雙方透過大豆、食用油、港口費等籌碼角力,結果將影響美股走勢(協議成則創高,破裂則回檔)。
    • AI 合作案(例如沃爾瑪與 Open AI)與聯準會降息預期是穩定美股的兩大支柱,AI 融資模式改變傳統經濟邏輯。
    • 黃金因避險需求與購買力提升而大漲,成為市場焦點。
    • 地緣經濟方面,中國透過北極航道與油市佈局增強抗衡力,美國則聯合印度與強化國內產業應對。
  • 主持人態度

    • 游庭皓以幽默風趣的語氣(如「古惑仔」與「寡婦床頭」比喻)解讀複雜財經議題,強調 AI 與黃金的投資機會,同時提醒貿易戰風險。
    • 對台股表現樂觀,認為資通訊產業為台灣經濟亮點。
    • 建議投資人密切關注川習會、AI 合作案與聯準會動向,把握市場波動中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