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10
2025-10-02(四)英特爾與超微,談代工合作?半導體榮景,才剛開始?
摘要整理
市場總覽與美股表現
- 美股在費城半導體指數(費半)帶動下表現強勁,輝達創歷史新高,費半上漲 130 點或 2.05%,收 6,500 點
- 道瓊指數上漲 43 點或 0.09%,收 46,441 點;標普上漲 22 點或 0.34%,收 6,711 點;納指上漲 95 點或 0.42%,收 22,755 點
- 英特爾與 AMD 傳出合作可能性,過去為競爭對手,如今合作推動費半指數顯著上漲
美國政府停擺影響
- 美國政府因撥款問題停擺,美國在台協會(AIT)僅發佈緊急安全資訊,社群帳號暫停更新
- 川普揚言在停擺期間進行大規模資本撙節與裁員,美元指數連續 4-5 日下跌,來到一周低點
- 市場避險情緒推升日元至兩週高點,黃金價格創歷史新高,收 3,862 美元,逼近 4,000 美元
美債與黃金市場動態
- 資產管理機構持續加碼 10 年期美債期貨,持倉攀升;對沖基金則增加淨空單,形成對作態勢
- 黃金因美國債務創高及聯準會獨立性疑慮受青睞,波蘭增持 89.5 公噸,印度與中國分別增持 72 公噸與 44 公噸
- 美債市場盤整,降息預期未完全展開,黃金價格未跌破季線,顯示強勁避險買盤
美國與台灣製造業景氣
- 美國 9 月 ISM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 48.7 升至 49.1,仍處收縮區間;Markit PMI 則為 50,顯示擴張
- 台灣 9 月製造業 PMI 回升至 48.3,連續 4 個月收縮,未來 6 個月展望指數僅 39.6,顯示經理人悲觀
- 美國 ADP 小非農數據意外減少 3.2 萬人,創 23 年 3 月以來最差表現,勞動市場鬆動
台美貿易談判與地緣政治
- 美國提出晶片產能五五分方案,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否認承諾,強調談判聚焦供應鏈合作
- 台灣自俄羅斯進口石腦油達 190 萬噸,價值 13 億美元,占進口量 85%,引發美方經濟安全顧慮
- 台灣晶片優勢轉化外交槓桿,如對南非實施出口管制,迫使其調整代表處設置
半導體產業與 AI 熱潮
- AI 基礎建設到 2028 年需 3 兆美元投資,其中 1.5 兆靠舉債或私募信貸,市場質疑回本能力
- 甲骨文與 Open AI 簽訂 3,000 億美元雲端大單,推升 AI 股票熱潮,輝達前瞻本益比降至 26.6 倍
-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成為半導體新據點,微軟、Google 等在當地建資料中心,推高地價與房價
投資策略與市場情緒
- 標普 500 本益比達 24 倍以上,接近 2000 年網路泡沫與 2020 年疫情高點,市場估值偏高
- 投資人應保持紀律,避免盲目追高或恐慌拋售,根據景氣高低基期判斷買入時機
- 市場長牛急熊特性明顯,建議持有黃金、債券或新台幣資產,靜待景氣築底時機
觀點整理
美國政府停擺與市場影響
-
政府停擺的影響:
- 美國政府因撥款問題未決,部分機構已陸續關閉,甚至連美國在台協會(AIT)都因預算問題暫停社群帳號更新,僅發佈緊急安全資訊。
- 川普揚言在停擺期間進行大規模資本撙節與裁員,縮減聯邦官僚體系,可能引發內部調整,進一步對美元資產造成壓力。
- 美元指數連續 4-5 天下跌,來到一周低點,但風險資產(如股市)未受顯著影響,顯示市場情緒仍偏向樂觀。
-
市場邏輯與降息預期:
- 市場預期若政府停擺超過一個月,經濟將進一步放緩,聯準會可能加大降息力道,進而推升股市與債市。
- 主持人提出,市場情緒多變,同一消息可能被解讀為利多或利空,投資人需保持冷靜,依據紀律投資,避免情緒化決策。
美股與半導體榮景
-
美股表現:
-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強勁,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43 點(+0.09%),收 46,441 點;標普 500 上漲 22 點(+0.34%),收 6,711 點;納斯達克上漲 95 點(+0.42%),收 22,755 點;費城半導體指數(費半)表現最佳,上漲 130 點(+2.05%),收 6,500 點。
- 費半受輝達(NVIDIA)創歷史新高及英特爾(Intel)與超微(AMD)合作消息帶動,顯示 AI 熱潮持續推升半導體板塊。
-
AI 與半導體前景:
- 市場頻傳 AI 利多消息,即使部分為舊聞,仍有效推升股價。主持人質疑半導體榮景是否才剛開始,或已足以抵消製造業疲軟的影響。
- AI 基礎建設預估到 2028 年需 3 兆美元投資,其中 1.5 兆美元可能需靠舉債或私募信貸,凸顯資金缺口問題。
- 市場對 AI 股票的樂觀情緒,導致資料中心耗電量暴增,推高全美私有電價,顯示 AI 產業對經濟的深遠影響。
-
估值與風險:
- 標普 500 的本益比(PE Ratio)已達 24 倍以上,接近 2000 年網路泡沫及 2020 年疫情期間的高點,顯示估值偏高。
- 輝達的前瞻本益比降至 26.6 倍,低於沃爾瑪(34 倍)與 Costco(47 倍),顯示 AI 股相對實業股仍具吸引力,但主持人提醒投資人需謹慎,避免高點追價。
黃金與美債市場
-
黃金創歷史新高:
- 黃金價格直逼 4,000 美元,收於 3,862 美元,過去幾個月未跌破季線,顯示強勁避險需求。
- 黃金上漲原因包括:美國債務持續創高、聯準會獨立性受質疑、各國央行增持黃金儲備(如波蘭增持 89.5 公噸、印度 72 公噸、中國 44 公噸)。
- 黃金成為市場共識的避險資產,投資人將股市獲利轉配黃金,進一步推高金價。
-
美債市場分歧:
- 資產管理機構(如摩根大通、高盛)持續加碼 10 年期公債多單,而對沖基金則增加空單,顯示市場對美債走勢分歧。
- 儘管政府停擺可能影響債券評等,市場仍預期聯準會緩降息,支撐債市多頭情緒。
美國與台灣經濟數據
-
美國製造業與就業數據:
- 9 月美國 ISM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從 48.7 升至 49.1,仍處收縮區間,顯示製造業疲軟但收縮幅度放緩。
- Markit PMI 則顯示擴張(中值 50),與 ISM 數據走勢不一,反映產業分化。石油、煤製品、金屬等基礎製造業成長,但電子、電機設備等產業衰退。
- ADP 小非農數據顯示 9 月私人部門就業意外減少 3.2 萬人,創 2023 年 3 月以來最差表現,顯示勞動市場鬆動。
-
台灣製造業與就業數據:
- 9 月台灣製造業 PMI 回升至 48.3,但連續 4 個月處於收縮區間(低於 50),顯示深度衰退。
- 未來 6 個月展望指數僅 39.6,反映製造業經理人極度悲觀,訂單數量與人力雇傭指數均低迷。
- 勞動部數據顯示,減班休息(無薪假)企業增至 398 家,影響 8,505 人,創一年半新高,中小企業與汽車零組件、工具機、自行車等產業受創嚴重。
-
台股表現與景氣脫節:
- 台股上漲 432 點,收 26,415 點,受台積電 ADR 上漲 3.29% 帶動,收 1,360 元。
- 儘管 PMI 低迷,台股卻創高,顯示景氣與股價脫節,AI 相關股票的權值比重主導市場走勢。
- 主持人建議投資人可利用景氣低基期作為買點,但需等待景氣築底訊號(如 PMI 突破 50)以確認下一輪週期啟動。
台美談判與地緣政治
-
談判進度與壓力:
- 美國提出晶片產能「五五分」提議,引發台灣官方強硬回應。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強調,台灣未承諾此條件,談判重心在投資案與供應鏈合作,確保台灣核心利益。
- 談判三大重點:避免最惠國待遇(MFN)匯率加徵關稅、爭取美國 232 條款關稅優惠、推動供應鏈合作。
- 美方談判策略被指施壓台灣,如金融時報報導台灣成為俄羅斯石腦油最大買家(上半年進口 190 萬噸,價值 13 億美元),可能面臨二級制裁風險。
-
俄羅斯石腦油爭議:
- 台塑主導石腦油進口,2024 年占進口總量 60%,2025 年預估達 85%,否認金融時報報導的 90% 數據,並強調採購符合國際規範。
- 主持人質疑報導背後有幕後操縱,意圖在談判中壓迫台灣讓步。
-
晶片外交與半導體人才:
- 台灣計畫以晶片出口管制對南非施壓,成功促使南非就代表處議題展開磋商,顯示晶片產業的外交槓桿作用。
- 美國 H1B 簽證改革(新增 10 萬美元簽證費)引發半導體產業反彈,預估 2030 年前美國將面臨 6.7 萬個晶片相關職位缺口,需放寬簽證政策以吸引人才。
東南亞半導體崛起
-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成為非中非台的半導體新據點,吸引微軟、Google、Amazon、字節跳動等企業建置資料中心,推高當地房價與地價。
- 台積電、聯電、世界先進等台廠,以及美系半導體廠商,紛紛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投資 IC 與資料中心,帶動馬來西亞經濟起飛。
投資建議與心態
-
投資紀律:
- 主持人強調投資需回歸紀律,避免因市場大漲或大跌而情緒化決策。投資人應建立中心投資邏輯,篩選機會並懂得等待。
- 市場如潮水,不可能永遠單邊前進,投資人需避免 FOMO(錯過恐懼症)心態,謹慎評估風險與估值。
-
景氣與股價關係:
- 股價是否反映景氣、景氣何時築底是關鍵觀察指標。當前 AI 熱潮掩蓋製造業疲軟,但長期需關注景氣週期轉換。
- 建議投資人利用景氣低基期布局,並關注 PMI 等領先指標是否突破 50,確認下一輪週期啟動。
-
放鬆心態:
- 主持人幽默比喻「不懂玩的人等於會上班的豬」,鼓勵投資人適度放鬆,避免過度追逐行情,保持身心平衡。
總結
主持人認為,當前市場受 AI 熱潮與半導體榮景驅動,美股與台股均創高,但製造業數據低迷,顯示景氣與股價脫節。黃金與美債成為避險焦點,台美談判則面臨美方施壓,台灣需善用晶片優勢爭取利益。投資人應保持紀律,關注景氣週期轉換,謹慎應對高估值風險,並適度放鬆心態以維持長期投資穩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