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10
2025-10-09(四)金價站穩 4,000 美元,AI 與黃金,誰更有價值?
摘要整理
市場總覽與情緒分析
- 納斯達克指數首次突破 23,000 點,受到科技股領漲與輝達執行長對 AI 晶片需求的樂觀言論推動
- 台股快速上漲,從 24,000 點到 27,000 點僅用 42 個交易日,顯示市場情緒高度樂觀
- 主要資產隱含波動率顯著下降,VIX 恐慌指數、美國公債 MOVE 指數及原油 VIX 指數均從年初高點回落,反映避險需求低迷
市場槓桿與投機動能
- 市場槓桿率快速上升,標普 500 與對沖基金淨槓桿率接近 80%,逼近 2021 年高點
- 看漲期權淨成交量與放空股票相對羅素 3000 指數表現強勁,顯示市場呈現「軋空加追多」雙重動能
- 投機性資金快速集中,市場風險偏好達到多年未見的高點,結構性行情明顯
黃金價格與避險資產
- 黃金現貨價格穩居 4,000 美元,2025 年至今漲幅達 51.9%,為 46 年來最佳表現
- 黃金 ETF 資金自 2025 年 6 月起加速流入,接近 2021-2022 年貨幣寬鬆時期水準
- 美國政府關門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推升黃金買盤,央行購金需求為主要推升力量
美國經濟與財政政策
- 美國政府關門進入第二週,25 萬聯邦員工無法領薪,若延至第三週將影響 200 萬人
- 美國財政被指進入「第二階段量化寬鬆」,以通膨化債務方式成長,川普計畫發放 1,000-2,000 美元現金
- 亞特蘭大 GDP Now 模型預估 2025 年第三季 GDP 年化成長率達 3.8%,遠超市場預期
國際貿易與關稅戰
- 歐盟對美國鋼鋁徵收 50% 關稅,美國則對歐盟商品徵收 15% 關稅,貿易談判僵局加劇
- 美國總進口 20.2% 來自歐盟,2025 年 1-6 月進口額達 3,030 億美元,重型鋼鐵製品占近三分之一
- WTO 預測 2025 年商品貿易年增幅從 0.9% 升至 2.4%,但 2026 年將降至 0.5%,反映關稅遞延影響
台灣經濟與台積電角色
- 台灣 2025 年上半年 GDP 年增幅 6.74%,領先亞洲,超越中國各省及日韓
- 台灣人均 GDP 達 3.8 萬美元,高於北京的 3.12 萬美元及南韓的 3.74 萬美元
- 台積電市值 1.4 兆美元,穩居亞洲第一,占台灣出口 70% 市占率,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其表現
AI 產業與資本市場
- 輝達投資 1,000 億美元與 Open AI 建資料中心,Open AI 回購數百萬顆輝達晶片,形成資金循環
- AMD 股價單週上漲 43%,市值達 3,800 億美元,AI 永動機效應推升科技股估值
- 台灣與南韓股市受 AI 概念股帶動屢創新高,台積電漲幅 21-25%,阿里巴巴則飆升 114%
特斯拉與物理性 AI
- 特斯拉 2025 年第三季交付量 49.7 萬輛創歷史新高,但全年銷量年減 6%
- 特斯拉推出平價版 Model Y(3.7 萬美元)與 Model C(3.6 萬美元),因應美國電動車補貼取消
- 特斯拉本益比超 100 倍,市場對其物理性 AI 應用與現金流穩定性抱持高度信仰
地緣政治與市場不確定性
- 川普稱加沙即將停火,但美國放寬對烏克蘭長程導彈限制,地緣政治緊張推升黃金需求
-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前,川普公開爭取獲獎,市場擔憂若未獲獎可能引發進一步不確定性
- 關稅戰與政府關門加劇市場緊張,投資者轉向黃金等保值資產避險
ETF 資金流向與投資趨勢
- 標普 500 ETF 中,SPY 淨流出 327 億美元,因管理費 0.09% 高於 VOO 與 IVV 的 0.03%
- 輝達過去 20 年總報酬率達 92,790%,領跑市場,帶動 AI 相關 ETF 資金快速流入
- 投資者放棄擇股,轉向低費用率 ETF,反映市場對長期穩健投資的偏好
觀點整理
市場總覽與情緒
-
全球股市表現與 AI 熱潮:
- 納斯達克指數首次突破 23,000 點,受到科技股領漲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對 AI 晶片需求的樂觀言論推動,市場情緒高漲。
- 台股快速上漲,從 24,000 點到 27,000 點僅花費 42 個交易日,顯示市場追高動能強勁,但主持人提醒漲幅限制可能使 29,000 至 30,000 點難以迅速達成。
- 市場投機情緒高漲,結構性行情由「軋空」與「追多」雙重動能驅動,投機資金快速集中。
-
市場波動與避險需求:
- 主要資產的隱含波動率顯著下降,例如 VIX 恐慌指數、美國公債 MOVE 指數、外匯市場摩根大通全球匯率波動指數及原油 VIX 指數均從年初高點回落,顯示市場避險需求低,風險偏好達到多年來高點。
- 對沖基金淨槓桿率接近 80%,逼近歷史高點,顯示市場風險偏好極端,幾乎無人進行避險操作。
-
黃金市場的強勢:
- 黃金價格今年漲幅達 51.9%,為 46 年來最佳表現,現貨價格穩居 4,000 美元大關,最近單日上漲 1.7%。
- 黃金表現遠超股市,若以黃金計價,標普 500 指數自 2020 年以來落後黃金約 20%,顯示股市名義創新高但實質表現疲弱。
- 黃金買盤由機構需求及央行購金推動,而非傳統投資人透過 ETF 流入,黃金 ETF 持倉量低於 2020 年疫情高峰。
- 美國政府關門及地緣政治緊張(如烏克蘭衝突)推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。
-
美國財政政策與通膨:
- 美國財政政策進入「第二章量化寬鬆」,透過通膨化債務而非償還債務,川普提議發放 1,000 至 2,000 美元現金給美國人民,類似「直升機撒錢」。
- 此舉導致名義經濟成長,但去槓桿效果有限,市場擔憂長期通膨壓力。
全球貿易與關稅戰
-
關稅談判的不確定性:
- 美歐關稅談判陷入僵局,美國對歐盟商品徵收 15% 關稅(低於原計畫 25%),但鋼鋁關稅仍高達 50%,歐盟準備報復性關稅,恐加劇貿易緊張。
- 歐盟為美國最大進口來源,2025 年 1 月至 6 月進口額達 3,030 億美元,其中 1/3 為重型鋼鐵製品,若談判破裂,市場壓力將增大。
- 日韓及台灣的關稅談判進展緩慢,市場擔憂既有貿易協定可能重談,增加不確定性。
- 世界貿易組織(WTO)報告顯示,2025 年上半年全球貿易因囤貨行為表現韌性,年增幅從 0.9% 升至 2.4%,但 2026 年預估下調至 0.5%,反映關稅衝擊將在下半年顯現。
-
美國經濟與政府關門:
- 美國經濟短期表現強勁,亞特蘭大 GDP now 模型預估 2025 年第三季 GDP 年化成長率達 3.8%,但政府關門進入第二週,25 萬聯邦員工無薪,恐擴大至 200 萬人,影響薪資發放及經濟穩定。
- 關門危機推升黃金買盤,市場心理預期短期內難消退。
-
歐洲與中國經濟:
- 歐洲經濟疲弱,德國 2025 年 GDP 成長預估下調至 0.2%,2026 年從 2% 下調至 1.5%,顯示歐洲瀕臨衰退。
- 中國經濟觸底但復甦不明,阿裡巴巴股價翻倍,銅價止跌,顯示宏觀經濟惡化趨緩,但地緣政治與關稅戰仍帶來不確定性。
台灣經濟與台積電
-
台灣經濟表現:
- 台灣 2025 年上半年 GDP 年增幅達 6.74%,為亞洲成長最快經濟體,超越日韓及中國各省。
- 台灣人均 GDP 達 3.8 萬美元,高於北京(3.12 萬美元)、上海(2.97 萬美元)、南韓(3.74 萬美元)及日本(3.39 萬美元)。
- 台灣經濟受惠於半導體出口及 AI 需求拉動,台積電以 1.4 兆美元市值穩居亞洲第一,遠超騰訊(0.7 兆美元)及阿裡巴巴(0.4 兆美元)。
-
台積電的角色:
- 經濟部長龔明鑫承諾台積電將確保最先進製程、最大生產量及最賺錢的廠房留在台灣,顯示台灣聚焦總量成長而非市占率。
- 台積電佔台灣出口 70%,受惠於美國 AI 需求,帶動經濟成長,但主持人提醒台灣經濟表現具特殊結構,無法直接推論全球經濟。
AI 產業與科技股
-
AI 永動機現象:
- AI 產業形成「永動機」,輝達投資 1,000 億美元協助 Open AI 建設資料中心,Open AI 回購輝達晶片,同時與 AMD 簽署百億美元合作,甲骨文也投入 3,000 億美元,資金循環推升估值。
- 市場對 AI 樂觀,但主持人警告若 Open AI 資金鏈動搖,整個生態系可能受牽連。
- AMD 股價週漲 43%,收於每股 235 美元,市值達 3,800 億元,顯示 AI 熱潮帶動科技股狂飆。
-
特斯拉與物理性 AI:
- 特斯拉力推物理性 AI,股價本益比超 100 倍,投資更依賴「信仰」。若物理性 AI 應用跟不上,恐成泡沫。
- 特斯拉取消聯邦電動車補貼後推出平價 Model Y(3.7 萬美元)及 Model C(3.6 萬美元),第四季銷量為關鍵,若表現強勁將支撐估值。
- 特斯拉在歐洲市場超越賓士,第三季銷量 19 萬輛,年增 7.4%,顯示電動車市占率擴大。
-
ETF 市場與資金流向:
- 輝達過去 20 年漲幅達 92,790%,為 AI 時代最大贏家,帶動大盤型 ETF 資金湧入。
- 美國 ETF 市場競爭激烈,SPY 因管理費 0.09% 高於 VOO 及 IVV(0.03%),今年資金流出 327 億美元,顯示投資人偏好低費率基金。
地緣政治與市場影響
-
地緣政治緊張:
- 川普稱加沙即將停火並計畫親赴中東斡旋,但美國放寬對烏克蘭長程導彈限制,引發市場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擔憂,推升黃金買盤。
- 川普爭取諾貝爾和平獎,市場關注其結果對地緣政治的影響。
-
新興市場與亞洲股市:
- 新興市場指數 2025 年表現亮麗,韓國股市屢創新高,日股受新首相上任提振,但長期(10 至 24 年)落後標普 500 指數。
- 亞洲股市受 AI 概念股及本國貨幣貶值推動,台灣與南韓表現尤為突出。
總結
- 黃金 vs. AI 股:黃金今年跑贏 AI 股,短期受避險需求驅動,長期價值創造仍需觀察 AI 產業的生產力突破。
- 市場風險與機遇:市場情緒樂觀,投機資金集中於 AI 與科技股,但關稅戰、地緣政治及美國政府關門帶來不確定性,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持續受青睞。
- 台灣的特殊角色:台灣經濟受惠於台積電與 AI 需求,成長領先亞洲,但需警惕全球貿易環境變化。
- 投資建議:主持人提醒投資人謹慎對待高估值 AI 股,關注特斯拉物理性 AI 進展,並建議透過低費率 ETF 分散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