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5 10

2025-10-29(三)景氣翻紅!AI 拉經濟?美日同盟,簽約保稀土

摘要整理

美國股市與 AI 巨頭動態

  • 三大指數創歷史新高,納斯達克上漲 0.8% 收 23,827 點,輝達與微軟領漲
  • 輝達市值逼近 5 兆美元,GTC 大會宣佈 Blackwell 及 Rubin 加速器,未來一年出貨 2,000 萬顆晶片
  • 微軟與 OpenAI 重組為公共利益公司,估值 5,000 億美元,微軟持股 27% 價值 1,350 億美元

AI 資本支出與軍備競賽

  • 四大科技巨頭季均資本支出從 10 年前 50 億美元飆升至當前 1,000 億美元,亞馬遜單季 300 億美元
  • OpenAI 與 PayPal、沃爾瑪合作,盤後 PayPal 上漲 13%,AI 應用滲透消費與支付場景
  • 企業導入 AI 後就業成長放緩,導入企業就業降幅高出 7.7%,亞馬遜宣佈裁員 14,000 人

市場波動與槓桿放大

  • 標普 500 科技股異常波動頻率今年達 600 次,90 年代僅 200-400 次
  • 單一股票選擇權交易量創 2021 年以來新高,散戶占比 60%,5 倍槓桿 ETF 推升波動
  • 七大巨頭 2023 年起累計漲幅近 300%,衍生性商品大量參與放大震盪

川普關稅與亞洲貿易布局

  • 美日簽署 5,500 億美元投資基金,美韓預計簽 3,500 億美元投資承諾,韓國汽車關稅仍維持 25%
  • 中國東協自貿區 3.0 版本上線,馬來西亞對美關稅 19%,對中全面豁免
  • 美國 3 月自東協進口已超中國,惟東協對中進口同步上升,洗產地與供應鏈整合加深

台灣景氣燈號與產業分化

  • 9 月景氣對策信號跳升至 35 分,終結連 4 個月綠燈轉黃紅燈,外銷訂單達 702 億美元
  • 批發業機械器具類成長 31%,零售業衰退 2.2%,汽機車衰退 17%
  • 製造業 PMI 連 4 藍燈,新增訂單指數跌至 39,90% 產業庫存回檔,AI 拉動景氣掩蓋傳產疲弱

台股投資策略與資金流向

  • PMI 低於 50 為庫存週期買點,台股卻直衝高位,AI 破壞傳統景氣修正邏輯
  • 房市交易量縮 5-6 成,投資客轉進股市,資金封鎖效應推升台股量能
  • 建議分批投入或等待非 AI 產業復甦,PMI 突破 50 再加碼,預留紅燈風險評估

觀點整理

美國股市與 AI 浪潮

  1. 三大指數創歷史新高
    • 由輝達、微軟帶動,道瓊上漲 161 點(0.34%)、標普 500 上漲 15 點(0.23%)、納斯達克上漲 190 點(0.8%)、費城半導體上漲 26 點(0.37%)。
    • 輝達市值逼近 5 兆美元,股價上漲 5%,今年累積漲幅約 12.7%(遠低於 AMD 47.3%、高通 27.9%、博通 23.3%)。
  2. 輝達 GTC 大會亮點
    • 黃仁勳淡化 AI 泡沫疑慮,宣佈 Blackwell 與 Rubin 加速器推動未來一年銷售額突破 5,000 億美元,出貨 2,000 萬顆新晶片(前代僅 400 萬顆)。
    • 合作範圍擴及 Uber、Palantir、Nokia(投資 10 億美元轉向 AI 網路),顯示 AI 投資全面擴張
  3. 微軟與 OpenAI 重組
    • OpenAI 轉為公共利益公司,估值達 5,000 億美元,微軟持股 27%(價值 1,350 億美元),投資報酬率達 10 倍。
    • 微軟股價上漲 2.5%,市值重返 4 兆美元以上,與蘋果競爭全球第二。
  4. AI 應用落地加速
    • OpenAI 與沃爾瑪、PayPal 合作,ChatGPT 內建消費與支付功能,PayPal 盤後上漲近 13%。
    • 資本支出螺旋上升:四大巨頭季均資本支出從 10 年前 50 億美元增至 1,000 億美元,亞馬遜單季 300 億美元、微軟與谷歌 200 億美元、Meta 轉向 AI 伺服器與眼鏡。
  5. 主持人觀點
    • AI 軍備競賽重塑企業財務結構,賭對者主宰未來,賭錯恐引發巨沫,但聯準會不會放任破裂。
    • 市場邏輯分兩派:先參與行情(不加槓桿)等泡沫破滅後加槓桿重分配

市場波動與槓桿放大

  1. 波動頻率創紀錄
    • 標普 500 科技股極端波動頻率從 90 年代年均 200-400 次增至今年 600 次
    • 七大巨頭 2023 年初至今累漲近 300%
  2. 槓桿工具氾濫
    • 散戶選擇權交易占比達 60%,10 月單股選擇權交易量創 2021 年迷因股狂潮新高。
    • 5 倍槓桿 ETF 問世,衍生性商品大量參與權值股。
  3. 歷史極端案例
    • 輝達:年初因 DeepSeek 低成本模型暴跌 5,927 億美元,4 月因川普暫停關稅反彈 4,410 億美元
    • 甲骨文 9 月單日漲 36%,Meta 2022 年跌近 26% 後創歷史新高。
  4. 主持人觀點
    • 市場進入「驚驚漲」時代,本益比容忍範圍從 18-22 倍擴至 16-25 倍
    • 投資人需拉高心理韌性,避免被川普政策與槓桿波動洗出場。

川普關稅與地緣貿易重組

  1. 美日韓關稅談判進展
    • 美日簽署 5,500 億美元投資基金(首批 200-300 億美元),汽車關稅降至 15%
    • 川普訪韓在即,預計簽署 3,500 億美元投資承諾,韓國現行關稅 25%(與台灣同級)。
  2. 中國反制東協
    • 川普離開後,中國立即與東協簽署 自貿協定 3.0 版,全面降稅並推綠色供應鏈。
    • 美國 3 月起自東協進口已超中國,但東協對中進口同步增長,存在 洗產地現象。
  3. 東協雙邊依賴結構
    • 越南、柬埔寨:出口向美(柬埔寨 50%)、進口向中(60% 以上)。
    • 印尼、緬甸:進口高度依賴中國。
    • 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相對均衡但偏中。
  4. 主持人觀點
    • 東協經濟與中國密不可分,軍事政治靠美、經濟實質綁中。
    • 川普關稅戰最終可能 推東協向中國納入美國同盟,需持續觀察。

台灣景氣燈號與產業分化

  1. 9 月景氣對策信號
    • 分數跳升至 35 分,終結連 4 個月綠燈,轉為 黃紅燈
    • 主要貢獻:股價指數製造業銷售量批發零售業(由黃藍轉黃紅)。
  2. 外銷與 AI 拉動
    • 9 月外銷訂單達 702 億美元,AI 伺服器、晶片、通訊產品需求強勁。
    • 批發業機械器具類成長 31%,反映高效能運算與記憶體進口潮。
  3. 零售與製造業嚴重衰退
    • 零售業衰退 2.2%,汽機車衰退 17%,餐飲衰退 0.9%
    • PMI 新增訂單、就業、展望指數跌至 39,製造業連 4 藍燈。
    • 傳產燈號:石化、金屬、機械、電子機械多數 藍燈,民生用品全面衰退。
  4. 主持人觀點
    • AI 壟斷景氣敘事,掩蓋 80-90% 產業庫存回檔。
    • 投資邏輯錯位:PMI 低於 50 應為買點,但台股因 AI 不回檔。
    • 三種操作策略:
      1. 等非 AI 復甦(PMI > 50)再進場
      2. 分批投入,拉回買進,滿倉一年。
      3. 等下一個紅燈或藍燈循環,避免追高。

AI 對就業與企業結構衝擊

  1. 科技巨頭裁員趨勢
    • 亞馬遜宣佈裁員 14,000 人,員工數自 2021-2022 年停止增長。
    • 哈佛研究:導入 AI 企業就業成長比未導入低 7.7%
  2. AI 雙重效應
    • 成本降低:取代初階繁瑣任務,企業利潤提升。
    • 營收創造:終端應用尚未全面貢獻,但資本支出已先行。
  3. 主持人觀點
    • 企業財報越好 ≠ 就業越好,AI 導致 科技股與就業市場脫鉤
    • 投資人需關注 AI 降成本 而非僅營收成長。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