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10
2025-10-30(四)停止縮表,Fed 再降息!美股剎不住?川習會登場,科技管制大放鬆?
摘要整理
聯準會 FOMC 降息與停止縮表
- 聯準會宣佈降息 1 碼,基準利率來到 3.75-4%
- 12 月 1 日起正式停止量化緊縮 QT,結束縮表計畫
- 資產負債表從 2023 年高點 9 兆美元縮減至目前 6.6 兆美元,未來到期債券本金全數再投資
鮑爾談話與經濟數據解讀
- 就業市場持續軟化,9 月官方數據延後發佈,ADP 私人數據顯示裁員與招募低檔
- 通膨若排除關稅影響,已接近 2% 目標,但關稅可能造成一次性上升
- AI 熱潮不同於 1990 年代網路泡沫,當前高市值公司具實質獲利支撐
聯準會主席接班人選
- 川普已提出 5 位提名人選,Kevin Hassett 為熱門人選,曾任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
- 貝森特主張縮減聯準會職能、減少干預經濟、精簡 12 個區域分行
- 新主席上任後,鮑爾影響力將於 2026 年 5 月後大幅下降
美韓貿易協定簽署
- 南韓承諾投入 2,000 億美元現金,分階段至 2029 年,每年上限 200 億美元
- 美國將南韓商品關稅上限降至 15%,汽車進口稅從 25% 降至 15%
- 南韓半導體獲最惠國待遇,關稅不高于台灣
川習會三大議題預期
- 中方要求放寬高階 AI 與 HBM 晶片出口限制,並凍結 2028 年前新禁令
- 美方希望中國承諾關鍵礦物穩定供應,換取有限度放鬆 AI 晶片管制
- 關稅議題中方希望降至全球平均水準約 10-15%,美方要求中國增購黃豆與波音飛機
台灣議題與台海局勢
- 解放軍 2024 年下半年進入台灣 ADIZ 次數升至每月 300-400 架次,平均每日 10-12 次
- 新華社重申統一立場,呼籲 APEC 峰會期間避免輿論壓制
- 川習會是否納入台灣議題,影響台海降溫可能性
美股指數與財報表現
- 納斯達克上漲 130 點收 23,958 點,費城半導體指數漲 133 點收 7,327 點
- 輝達市值突破 5 兆美元,盤中最高漲 5.2% 至 211 美元
- Meta 盤後重挫 9%,2026 年資本支出大幅增加;Google 營收首破 1,000 億美元
AI 資本支出與產業鏈影響
- Google 2025 年資本支出調高至 930 億美元,高於原預估 850 億美元
- 輝達 2025 年至今已投資 60 件 AI 新創,較 2020 年個位數大幅成長
- 銅價創歷史新高達 1.11 萬美元/噸,2025 年漲幅達 25%,受資料中心與電動車需求推動
CPO 技術與資料中心趨勢
- 傳統銅線傳輸極限 400G,耗能高且有電磁干擾
- CPO 共同封裝光學技術將光學元件直接黏貼晶片載板,實現零距離傳輸
- 資料中心建制需求取代商辦與住宅,成為地產與建築業新熱點
觀點整理
聯準會 FOMC 利率決策與貨幣政策
- 降息與停止縮表
- 聯準會宣佈降息 1 碼,基準利率來到 3.75-4%。
- 從 12 月 1 日起正式停止量化緊縮(QT),到期公債與房貸證券本金全數再投資美國國債市場,保證短期資金流動性。
- 主持人觀點:此舉解除貨幣市場短期壓力,強化流動性預期;未來降息空間仍存,但年底再降息並非板上釘釘。
- 就業市場軟化為降息主因
- 儘管 AI 爆發、GDP 強勁,勞動市場卻持續軟化(亞馬遜裁員 1.4 萬人、ADP 私人數據低迷)。
- 主持人觀點:預防性降息必要,避免就業惡化;聯準會無緊縮空間。
- 鮑爾對通膨與關稅的彈性表態
- 若排除關稅影響,通膨已接近 2% 目標,穩定降息空間可期。
- 關稅可能造成一次性通膨上升,若影響顯著,降息時程延後 1 年以上。
- 主持人觀點:聯準會對通膨態度偏鴿,但關稅不確定性是降息步調放緩主因。
- 對 AI 熱潮與股市估值定調
- 鮑爾認為當前 AI 熱潮不同於 1990 年代網路泡沫,高市值公司有實質獲利支撐。
- AI 資料中心融資對利率敏感度低。
- 主持人觀點:聯準會優先穩定市場,鮑爾談話利空有限;但其影響力將因 5 月後卸任而減弱。
聯準會主席提名人選與未來政策方向
- 潛在接任人選(5 位)
- Kevin Hassett:白宮經濟顧問、川普政策執行者,學術與聯準會經驗豐富,市場認為機率最高。
- Kevin Warsh:前聯準會理事、鷹派,批評資產負債表過度擴張,與貝森特縮減央行規模理念一致。
- Christopher Waller:聯準會內部學者,支持大幅降息,可能因政治色彩成包袱。
- Michelle Bowman:川普任命理事,支持縮小聯準會職能。
- Rick Rieder:貝萊德固定收益投資長,黑馬人選,象徵華爾街新血。
- 貝森特願景
- 減少央行干預經濟、削弱負債表擴張、精簡 12 個區域分行體系。
- 主持人觀點:聯準會職能矯正,回歸小政府;新主席上任後,鮑爾談話影響力歸零,大降息論調將主導市場。
川習會三大貿易議題與市場預期
- 出口管制(AI 晶片與關鍵礦物)
- 中方要求放寬高階 AI/HBM 晶片出口限制,凍結 2028 年前新禁令。
- 美方要求中國關鍵礦物供應不中斷。
- 可能折衷:美國有限放鬆 AI 晶片管制,中國承諾稀土穩定供應。
- 主持人觀點:若輝達 Blackwell 晶片適度放寬,半導體股將領漲,地緣政治紛爭告段落。
- 關稅與貿易政策
- 中方要求關稅降至全球平均水準(排除芬太尼關稅後約 10-15%)。
- 美方希望維持較高關稅,換取中國購買黃豆、波音飛機。
- 可能結果:現有關稅停戰 + 中國額外採購承諾。
- 主持人觀點:黃豆議題已敲定(中國昨購入 2 船),農產品合作開啟善意;關稅下滑幅度是焦點。
- 芬太尼問題
- 中方要求停止指責與懲罰性關稅。
- 美方要求加強源頭控管。
- 可能結果:中國打擊原料出口,換取部分/全部芬太尼關稅取消。
- 主持人觀點:黃豆對應芬太尼,稀土對應科技管制;兩大議題達共識已算成功,三大全達成則超預期。
美韓貿易協定與亞洲關稅佈局
- 協定內容
- 南韓造船業投入 1,500 億美元 + 額外 2,000 億美元投資(至 2029 年,分階段每年上限 200 億美元)。
- 美國將南韓商品關稅上限降至 15%,汽車進口稅從 25% 降至 15%。
- 半導體關稅獲最惠國待遇,不高于台灣。
- 市場影響
- 韓股今年漲幅近 70%,估值低(SK 海力士、三星本益比 15-20 倍)。
- 主持人觀點:台灣議題不急(20% 關稅對美出口影響有限),台積電設廠投資額仍是川普核心目標。
台海局勢與地緣政治觀察
- 解放軍 ADIZ 入侵頻率
- 賴政府上任後常態化,每月 300-400 架次(每日 10-12 次)。
- 選舉敏感期曾短暫下降,選後頻率回升。
- 川習會可能觸及
- 中方新華社重申統一立場,提及 APEC 峰會不應有輿論壓制。
- 主持人觀點:雙方可能淡化西太平洋競爭,台海降溫值得觀察;但台灣議題未列三大核心。
美股財報季與 AI 資本支出
- 輝達
- 股價衝 211 美元,市值突破 5 兆美元(全球首家)。
- 2025 年投資 AI 新創已達 60 件,轉型AI 生態資本推動者。
- Meta
- 盤後重挫 9%,2026 年資本支出大幅增加,獲利壓力上升。
- 微軟
- OpenAI 拖累獲利,但 AI 總營收擴張;2026 年資本支出成長率高於 2025 年。
- Google
- 營收首破 1,000 億美元,盤後漲 6%;全年資本支出調高至 930 億美元。
- 主持人觀點
- AI 公司資本支出 2026 年無停止跡象,正面穩定輝達訂單,但獲利壓力漸顯;資料中心建設將帶動地產、銅價等實業需求。
全球總體經濟三大輪廓
- 聯準會新路線:新主席領導下,降息確定性提升,但關稅傳導放緩步調。
- 川普路線:關稅戰收斂,推動美國本土供應鏈重建。
- AI 生產力週期:資本支出狂飆,銅價創歷史新高,CPO 技術加速資料中心效能。
- 主持人總結:流動性預期加強、不確定性消除,壞消息淡化,長期資本週期有利慢慢變富。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