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11
2025-11-21(五)費半重挫 5%,股市大反轉!AI 狂潮遇上市場恐慌?
摘要整理
美股劇烈震盪與輝達財報效應
- 美股前日開高走低,盤中三大指數一度漲幅超過 1.9%,道瓊更衝高 718 點,最終全面收黑
- 納斯達克終場下跌 2.16%,全日波幅高達 5%,創 4 月關稅戰以來最大單日波動
- 輝達盤中一度上漲近 5% 扮演救世主,最終收跌 3.1%,引發市場利多出盡的獲利了結賣壓
- 台積電 ADR 重挫 1.7%,費城半導體指數狂瀉 4.77%,直接跌破季線
美國股市進入中期修正階段
- 標普 500 過去 6 個月漲幅達 23%,為疫情復甦以來最強,現在出現正常均值回調
- 聯準會轉鷹、全球財政壓力上升(英國、日本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創高)、美股漲多三大利空共振
- 納斯達克 100 指數 590-615 區間形成中長期套牢區,將壓制後續反彈空間
Michael Burry 對 AI 產業鏈的深度質疑
- Burry 批評輝達舊世代 GPU 使用率高不等於經濟價值,A100 能效落後 H100 2-3 倍、落後 Blackwell 25 倍
- 指出輝達 18 年來賺 2,050 億美元淨利,卻回購 1,125 億美元庫藏股,外流通股數仍增加 4,700 萬股,實質稀釋股東權益
- 質疑 OpenAI 與雲端巨頭左手換右手的營收循環,終端需求與財報數字嚴重脫節
AI 競爭格局與中國低成本威脅
- 中國 Moonshot AI 推出 Kimi K2 Thinking,訓練成本僅數百萬美元,智慧指標已全球第二
- 中國開源模型讓美國企業轉向使用,成本僅 OpenAI 估值 5,000 億美元的 33 分之一
- 市場擔憂若 AGI 遲未出現,中國「夠用就好+白菜價」策略將快速侵蝕美國 AI 優勢
科技巨頭資本支出放緩訊號
- 2024-2026 年超級雲端資本支出成長率預估從原先 54%-68% 大幅下修至僅 19-22%
- CSP 業者如 CoreWeave、甲骨文、Meta 從 9 月起平均下跌 18-45%,市場資金明顯轉向現金流穩定的巨頭
- Google 同期上漲近 17%,顯示資金在 AI 板塊內部進行存量轉移而非全面看衰
美國就業數據混亂與降息預期變化
- 美國勞工統計局取消單獨公布 10 月非農,11 月數據要到 12 月 16 日才出,聯準會目前只能看 9 月數據
- 9 月失業率升至 4.4%(4 年新高),但非農新增僅 11.9 萬人,數據出現脫節
- 製造業連續 6 個月就業下滑,川普關稅戰與工廠回流對就業拉動效果遠低於預期
-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 22 萬人,顯示企業尚未大規模裁員,降息預期因混亂數據再度升溫
台股與投資心態建議
- 台股前日大漲後隔天直接下跌 764 點,收 26,661 點,把前日漲幅全部吐回
- 目前波動格局被形容為「當沖天堂、波段地獄」,長期投資者與 ETF 存股族仍具優勢
- 建議長期投資者刪除 App、每日默念「AI is real」,等待本益比回調後再進場左側布局
川普 AI 監管態度轉向
- 川普公開支持聯邦統一 AI 法規,反對各州自行立法,甚至考慮切斷違反州份的聯邦資金
- 此舉被矽谷科技派大力支持,但引發 MAGA 派強烈反彈,指控川普向矽谷金主低頭
- 歐盟 AI 法案被視為反面教材,36 小時談判仍無共識,企業抱怨法規過嚴已導致投資卻步
觀點整理
市場總覽與美股劇烈震盪
- 昨日美股開高走低,典型「當沖天堂、波段地獄」
- 早盤受輝達法說會激勵,納斯達克一度漲 2.6%、標普漲 1.9%、道瓊漲 718 點
- 午盤後恐慌性賣壓湧現,三大指數全面收黑
- 最終收盤:道瓊跌 386 點(-0.84%)、標普跌 1.56%、納斯達克跌 2.16%、費城半導體重挫 4.77%
- 台股與台積電 ADR 同步重挫
- 台積電 ADR 跌 1.7%,台股昨日夜盤雖一度受資金帶動,但今日開盤直接下跌 764 點,收 26,661 點
- 主持人核心判斷
- 輝達並非「救世主」,市場已進入獲利了結與結帳行情,提前迎接聖誕節賣壓
- 亞洲盤被美股「騙上車」,屬正常乖離回檔與中期修正(預期 10-15% 回檔很合理)
- 長期投資者(存股、ETF)只要抱住仍可勝出,但加槓桿容易被洗出場
美國股市本輪修正的三大根本原因
- 聯準會鷹派轉向
- 降息預期再降溫,市場擔心「降息沒那麼快」
- ISM 服務業價格支付指數持續上升,領先 CPI 約 3 個月,通膨尚未完全解決
- 漲多拉回
- 標普過去 6 個月漲幅達 23%,為疫情復甦以來最強,卻無 QE 與財政刺激支撐,純靠信心推升
- 納斯達克 100 已出現明顯頭部形態,590-615 區間形成中長期套牢區
- 全球財政壓力再起
- 英國、日本、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齊創高,主權債被拋售 → 資金從股市流出
大空頭 Michael Burry 對 AI 的最新質疑
- 使用率 ≠ 經濟價值
- 舊 GPU(如 A100)仍可滿載,但能效遠落後新世代,一旦客戶轉向 Blackwell,舊設備越用越虧
- 折舊陷阱與會計操作
- 延長折舊年限可美化財報,但本質是掩蓋成本
- 輝達的真實代價
- 18 年來發放 205 億美元 SBC(員工股票獎酬),卻回購 1,125 億美元庫藏股,流通股數反而增加 4,700 萬股
- 股東實際付出上千億美元,替公司買回被稀釋的股份
- 終端需求疑慮
- 雲端巨頭 → AI 新創 → 再用投資人錢付租金,形成「左手換右手」的虛假循環
- OpenAI 財務不透明,審計疑慮加深
AI 產業鏈最新變化與分化
- 資本支出成長預期全面下修
- 2024-2026 年 CAPEX 成長率從原預估 54-68% 大幅下修至 19-22%
- CSP(雲服務商)與終端應用股大跌
- CoreWeave、甲骨文、Meta 9 月以來跌 18-45%
- 反觀 Google 大漲 17%,顯示市場資金轉向「現金流穩定 + 市佔率擴大」的龍頭
- 中國 AI 低成本衝擊
- Moonshot AI 用數百萬美元訓練成本,做出逼近 GPT-4.5 水平的 Kimi K2 Thinking
- 開源模式讓美國企業也開始採用中國底層模型,「只要中國做到 8 成好,就會迅速白菜價」
就業市場混亂與降息預期
- 9 月非農數據矛盾
- 失業率升至 4.4%(4 年新高),非農卻仍增加 11.9 萬人
- 原因:移民遣返導致勞動供給收縮,空出職缺 + 企業調查與家庭調查嚴重脫節
- 製造業就業連續 6 個月下滑
- 川普關稅戰與回流設廠未帶來就業增長,顯示景氣自然弱化影響更大,或多數工廠是蓋資料中心而非傳統製造
- 薪資成長放緩至 3.8%
- 即將與通膨死亡交叉,聯準會具備預防性降息空間
- 12 月降息預期重新升溫
- 10 月數據延後公布,聯準會目前只能看 9 月數據,鷹派態度可能軟化
川普 AI 政策最新動態
- 強推聯邦統一 AI 法規,反對各州自行立法
- 傾向以行政命令切斷違規州的聯邦資金
- 遭 MAGA 派強烈反彈,批評向矽谷低頭
- 主持人評論
- 矽谷長年遊說聯邦統一法規,避免 50 種州法拖累美國在 AI 競賽落後中國
- 歐盟 AI 法案淪為反面教材:法規過嚴導致企業卻步、歐洲新創被壓垮
主持人整體結論與操作心法
- 短期:美國股市進入正常中期回檔,波動劇烈,左側投資者開始關注進場時機
- 中期:AI 從「急漲」轉為「緩漲」格局更健康,過度透支預期反而不利生產力週期
- 長期:對 AI 與生產力革命仍維持樂觀,但接受估值合理化過程
- 經典比喻
- 「行情像擦屁股,不是擦最乾淨才停,而是顏色淡到你可以接受就停」
- 過度追高(強迫症擦到出血)只會遍體鱗傷,適度乖離回檔後再上攻才是最健康走法
目前階段:「恐懼與貪婪指數下行、乖離修復、AI 疑慮升溫」=左側投資者準備進場的訊號
閱讀推薦書籍
《經濟預測革命》
作者:J. Doyne Farmer(多伊恩.法默)
核心觀點
- 傳統經濟預測模型(線性、總體經濟指標)已經過時,無法應對當今高度複雜、相互連結的全球經濟。
- 經濟其實是一個巨大的「複雜系統」(complex system),由無數節點(公司、工人、家庭、供應鏈)組成,像生態系統一樣運作。
- 單一關鍵節點失靈(如晶片短缺)就會透過供應鏈網路產生放大效應,導致宏觀經濟劇烈波動。
- 未來經濟預測應拋棄傳統模型,改用大數據、代理人模型(Agent-based modeling)、混沌理論與網路科學,來模擬真實世界的非線性動態。
為什麼現在重要?
AI 時代的供應鏈瓶頸、晶片荒、資料中心電力短缺等,都證明傳統預測完全失靈,這本書提供全新的預測框架。
《我們的美元,你們的問題》
作者:Kenneth Rogoff(肯尼斯.羅格夫,前 IMF 首席經濟學家)
核心觀點
- 美元霸權並未因 1971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而終結,反而在 1980 年代透過「石油美元」體系重新鞏固。
- 全球大宗商品(石油、黃金、糧食、金屬)幾乎全以美元計價,讓美元成為無法取代的交易媒介與儲值工具。
- 即使大家喊「去美元化」,短期內不可能實現,因為美元已深度嵌入全球每一個交易環節與債務合約。
- 美國可以透過美元武器(制裁、 SWIFT 系統)影響全球,別國卻很難快速建立替代體系。
為什麼現在重要?
當前川普政策、美債殖利率飆升、全球財政壓力上升,美元地位反而更加鞏固,這本書解釋了「為什麼美元還是老大」。
《金錢心理學》
作者:Dan Ariely(丹.艾瑞利)+ Jeff Kreisler(傑夫.克萊斯勒)
核心觀點
- 人類對金錢的決策極度非理性,充滿認知偏差與「心理帳戶」(mental accounting)。
- 經典實驗:
- 花 1,000 元買演唱會門票,到了現場發現門票遺失 → 大多數人不願再花 1,000 元買一張(覺得像花 2,000 元)。
- 同樣情況,但遺失的是 1,000 元現金 → 大多數人還是會再買門票。
→ 其實經濟損失完全一樣,但大腦用不同「心理帳戶」處理,導致決策矛盾。
- 其他常見偏差:沉沒成本謬誤、機會成本忽略、付款疼痛感、過度自信等。
- 書中教你如何察覺這些心理陷阱,並設計機制讓自己做出更理性的金錢決策。
為什麼現在重要?
台灣 ETF 受益人數已破 1,000 萬人(每 2 人就有 1 人持有),全民瘋投資,卻普遍缺乏財商教育,這本書正是行為金融學的最佳入門與實戰指南。
總結:三本書的時代意義
- 《經濟預測革命》→ 告訴你 AI 時代的宏觀經濟已經變了,舊模型失效。
- 《我們的美元,你們的問題》→ 告訴你全球資金流向與風險定價,短期內仍繞著美元打轉。
- 《金錢心理學》→ 告訴你在劇烈波動的市場中,如何不被自己的情緒與偏差坑錢。
強烈建議三本一起讀,對當前「AI 震盪+川普變數+美元強勢」的複雜環境會有極大幫助!
Last updated on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