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5 11

2025-11-19(三)比特幣跌破 9 萬,AI 永動機不靈了?輝達財報能救美股嗎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與整體氛圍

  • 美股三大指數全面回調,道瓊下跌 498 點跌幅 1.07%、標普 500 下跌 55 點跌幅 0.83%、納斯達克下跌 275 點跌幅 1.21%
  • 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 154.2 點跌幅 3%,已回到季線附近,顯示科技股賣壓最重
  • 比特幣一度跌破 9 萬美元,創 7 個月新低,今年至今由正轉負報酬 -1.5%,領先股市下跌

比特幣領跌與資金流出警訊

  • 比特幣現貨 ETF 11 月以來資金淨流出 28 億美元,10 月中旬後呈現賣多買少格局
  • 比特幣與納斯達克過去高度聯動,10 月後明顯脫鉤,比特幣提前下跌被視為股市領先指標
  • 政治預期泡沫消退,川普上任後加密貨幣政策未見具體推進,紐約市長選舉左派勝出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

輝達財報成為關鍵觀察點

  • 輝達占標普 500 權重已追上材料+能源+不動產+公用事業四大類股總和,單一股票跌幅即可拖累大盤
  • 市場關注焦點不在當季數字,而是黃仁勳法說會能否給出 2026-2027 年明確訂單能見度
  • 歷史經驗顯示輝達財報後常進入空窗期,股價難以持續大漲,本益比已從高點 90 倍降至 49 倍,主因 EPS 快速成長

台股籌碼與外資動向

  • 外資昨日單日賣超 485 億台幣,11 月累計賣超已達 2,535 億,10-11 月連續兩個月大幅撤退
  • 外資平均成本約在 26,000 點以上,目前台股跌至 26,756 點,已接近外資回補誘因區間
  • 台股一口氣跌破 27,000 點與 27,373 點大量區,短期乖離過大具反彈條件,但周線已有頭部形態疑慮

全球資金流動性收縮主因

  • 美國政府 10 月停擺導致 TGA 帳戶資金暴增,聯準會同期仍縮表,雙重抽走市場流動性
  • 回購利率飆升高於聯準會準備金利率,融資買股成本接近 2000 年、2008 年、2018 年、2022 年大修正前水準
  • 對沖基金第三季已開始高位減碼,台股外資賣超則集中於 10-11 月,屬於遲來的獲利了結

AI 泡沫外溢與信用風險上升

  • 甲骨文與 OpenAI 簽訂 3,000 億美元合約後,股價反而蒸發 3,100 億美元市值,帳面倒貼
  • 甲骨文 CDS 暴漲帶動其他科技巨頭信用違約掉期同步上升,顯示市場開始擔憂 AI 資本支出違約風險
  • 科技巨頭 2025 年後自由現金流預測大幅下滑,大量資金轉向資料中心與 GPU 投資,回購力道將明顯減弱

AI 為何仍難破滅的三大支撐

  • 電力供應不足反而限制過熱想像,英特爾前 CEO 季辛格指出能源韌性不足將抑制估值無限透支
  • 國家政策強力介入,各國不允許在 AI 競賽落後,政府與國防訂單成為底線支撐
  • 中國開源模型快速崛起,阿里 Qwen 系列下載量已從年初 50 萬次暴增至 3.85 億次,反超 Meta Llama

短期結論與操作心態

  • 目前視為高位乖離後的中期回調,而非 AI 泡沫全面破滅,屬於健康獲利了結與庫存調整
  • 流動性仍是最大變數,12 月 Fed 會議、川普政策利多隨時可能改變市場氛圍
  • 左側交易機會浮現,跌深後具反彈條件,但需密切觀察外資態度與輝達財報後科技股止跌訊號

觀點整理

整體市場總覽與當前定位

  • 目前處於顯著的中期回調階段,並非 AI 泡沫全面破滅
  • 這波回調屬於高位乖離過大後的正常修正,對左側交易者是難得的進場機會
  • 短期跌深必有反彈,但周線已有頭部形態,後續反彈力道取決於外資態度與全球流動性
  • 核心結論:把這波當成「中期回調+庫存循環該來的調整」,比直接喊「AI 泡沫破滅」更合理

比特幣領跌與加密貨幣風向轉變

  • 比特幣跌破 9 萬美元,創 7 個月新低,今年已轉為負報酬
  • 現貨 ETF 連續淨流出(11 月已達 28 億美元),機構與散戶同步贖回
  • 政治紅利消退:川普上台後並未快速推出具體去監管化政策,加密貨幣「政治泡沫」破功
  • 紐約市長選舉左派勝出,削弱 MAGA +加密貨幣敘事
  • 比特幣與納斯達克高度聯動,領跌可能預告美股更大回調

輝達(NVIDIA)財報關鍵觀察點

  • 市場已不在乎數字多亮眼,而在乎黃仁勳法說會能把 AI 夢拉到哪一年
  • 投資人想聽到的關鍵話術:
    1. Blackwell/Rubin 明年貢獻 5,000 億美元以上營收
    2. 訂單能見度拉到 2027 年,甚至更遠
    3. 2026 年獲利確定比 2025 年更高
  • 歷史經驗:輝達財報前股價已被四大雲端業者財報提前拉升,財報後常進入空窗期反而回檔
  • 目前本益比 49 倍(從 2024 年 3 月 90 倍高點壓下來),若能確認獲利持續上修,仍有估值修復空間

美股集中度與系統性風險

  • 輝達一家市值權重已追上材料+能源+不動產+公用事業四大類股總和
  • 極端集中代表「美股要跌其實很簡單」:其他股票不跌,光輝達跌就拖垮大盤
  • 費城半導體指數已回測季線,市場正測試「10 月初 AI 永動機起點」支撐

台股最新籌碼與技術位

  • 外資連續兩個月大賣(10 + 11 月已達 2,535 億台幣),成本區約在 26,000 點以上
  • 昨日大跌 691 點,收 26,756 點,一舉跌破 27,000 點、27,373 點與 26,764 點大量區
  • 26,000 點附近為外資重要回補誘因位
  • 短期乖離過大必反彈,但周線頭部形態已成,反彈高度有限

資金面與流動性收縮主因

  • 主要解釋(JPMorgan 觀點):
    1. 10 月美國政府停擺導致 TGA 帳戶暴增,吸走市場流動性
    2. 聯準會 10 月仍縮表,雙重抽水效應
    3. 回購利率飆升,融資成本接近歷史大修正前高點
  • 避險基金第三季已開始高檔減碼,台股 10-11 月才跟上
  • 目前融資杠杆雖未到泡沫極值,但「借錢太貴」已迫使自然去杠杆

AI 泡沫是否真的會破?三個反駁理由

  1. 電力供應限制反而成為護城河
    • 前英特爾 CEO 季辛格觀點:台灣真正風險不是技術,是電力撐不起 AI
    • 能源韌性不足 → 資料中心建置速度受限 → 限制無限想像空間 → 反而讓估值難以過度透支 → 更健康發展
  2. 國家意志不會允許 AI 競賽落後
    • 各國政府是最終買單者,中美都在燒錢追趕
    • 中國開源模型(阿里 Qwen 等)下載量暴增,已超越 Meta Llama
    • 開發者大遷移跡象明顯,美國必須靠全球人才維持領先
  3. 終端生產力已開始顯現
    • Cloudflare 大當機、ChatGPT 無法登入,凸顯全球已高度依賴 AI 工具
    • Google Gemini 3 上線表現亮眼,使用量暴增

短期市場反彈三個可能催化劑

  1. 流動性緩解(12 月降息預期、TGA 資金釋放)
  2. 川普政策利多(AI 主權基金、中東/東南亞/南美訂單、具體去監管化措施)
  3. AI 巨頭本益比隨獲利上修自然下降,吸引價值投資人進場

主持人總結立場

  • 不認同「AI 泡沫已破」的極端悲觀看法
  • 視本次為高位乖離後的中期回調,同時完成庫存循環該有的修正
  • 對左側交易者而言是難得佈局點,右側仍需謹慎
  • 後續觀察重點:輝達法說會夢能拉多遠、外資回補意願、流動性是否改善、川普政策兌現速度

主持人大方向:審慎樂觀,把回調視為健康修正與新一輪佈局機會,而非 AI 長期趨勢的終結。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