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5 11

2025-11-20(四)財報超預期,輝達成 AI 救市主?電價成 2026 選戰焦點?

摘要整理

輝達財報超預期爆發

  • 本季營收 570 億美元,年增 62%,遠優於市場預期 550 億美元
  • 下季指引 650 億美元,再度高出市場預期 30 億美元,盤後股價一度大漲 5%
  • 資料中心營收 512 億美元高於預期 490 億美元,毛利率 73.4%,預計下季回升至 75%
  • Blackwell 新一代晶片出貨帶動毛利擴張,2026 年下半年訂單幾乎已滿載

AI 需求仍火熱但隱憂浮現

  • 黃仁勳罕見強勢喊話:新一代晶片銷售完全爆表,AI 訓練與推理需求持續火熱
  • 中國市場雖受限,但 H20 晶片銷售貢獻已微不足道,影響大幅降低
  • 輝達積極投資生態圈,與 CoreWeave 簽 60 億美元算力採購案,並大舉支援 OpenAI 等客戶形成內循環
  • 稀缺資源轉向「資金」與「電力」,2026-2027 年 GPU 供應雖爆發,但基礎建設嚴重落後

輝達成長展望與市場擔憂

  • 市場預估 2025 年營收成長 100%,2026 年降至 60%,2027 年 40%,2028 年進入成熟期
  • AI 基礎建設超級擴張潮預計到 2028-2029 年才緩步退卻,ASIC 與自研晶片崛起增添變數
  • 終端應用若三年內無法實現龐大營收,當前高估值恐過度透支

美股結構性危機加深

  • 財報前美股已提前拉抬,納斯達克漲 0.59%、費城半導體漲 1.82%,輝達獨強帶動指數
  • 過去兩個月創 52 週新低成分股比例急升至近 10%,創高比例僅 2%,資金集中廣度極窄
  • 紐交所融資餘額與標普 500 幾乎同步上漲,杠杆倍數已達 2021 年以來高檔

股票回購時代結束

  • 2009 年以來標普 500 EPS 成長 75% 來自股票回購而非真實營收成長
  • AI 時代巨頭資本支出暴增,2025 年亞馬遜達 1,250 億美元、微軟 920 億美元、Meta 720 億美元
  • 股票回購力道減弱,未來股價須靠真實營收與現金流支撐而非財務技巧

電力危機成為 AI 發展瓶頸

  • 維吉尼亞州資料中心用電已占全州 39%,每 10 度電有 4 度被 AI 吃掉
  • 2025 年美國批發電價暴漲,巴爾的摩漲幅 125%、哥倫布 118%、舊金山漲至 35 美元/兆瓦時
  • 電價飆升已轉化為選票負面效應,資料中心越多的州民眾反感越高,可能衝擊 2026 年中期選舉

川普內政壓力全面升溫

  • 沙烏地王儲訪美,投資承諾從 5,000 億美元直接跳升至 1 兆美元,涵蓋先進晶片與核能技術
  • 眾議院以 427:1 壓倒性通過愛波斯坦透明法案,川普從反對轉為同意簽署,政壇風暴恐在數週內爆發
  • 通膨與電價議題已蓋過外交成就,川普積極下調食品關稅以緩解民怨

台股與總結展望

  • 台股受輝達帶動大漲 843 點,成功站回 27,000 點大關,重返 27,423 點
  • 財報季結束後,12 月聯準會利率會議成為最大變數,市場期待降息預期重新升溫
  • 現階段現金流穩定者仍受青睞,但杠杆過高與電力、通膨議題將主導 2026 年全局走向

觀點整理

輝達(NVIDIA)財報與 AI 基礎建設展望

  1. 本季財報大幅優於預期:營收 570 億美元(年增 62%)、資料中心 512 億美元),毛利率 73.4%,下一季指引 650 億美元,再度高於市場預期 30 億美元。
  2. 訂單能見度極高:2026 年下半年以前幾乎全滿,2027 年成長預估仍達 40%,顯示 AI 訓練與推理需求「完全爆表」。
  3. 主持人核心觀點:雖然「賣鏟子」賺翻,但「挖到金礦」仍是未解之謎,真正的泡沫風險在 2028-2029 年後,若終端應用無法實現龐大營收,估值將面臨嚴峻考驗。
  4. 輝達已轉為「內循環」策略:大量現金回饋客戶(如 OpenAI、CoreWeave),希望客戶賺錢後繼續買更多 GPU,形成產業自我強化。
  5. 中國市場影響已降到最低:H20 銷售微不足道,即使未來放寬限制,對財報衝擊也有限。

AI 產業未來三大稀缺資源與瓶頸

  1. 短期(2026-2027):GPU 供應仍吃緊,輝達 Blackwell 大量出貨可望支撐毛利率回升至 75%。
  2. 中長期(2027 年後):
    • 資金:誰來承擔數兆美元的 CapEx?
    • 電力:基礎建設完全跟不上資料中心擴建速度。
    • 電力已成政治問題(詳見後段電力選戰主題)。
  3. 主持人觀點:AI 超級擴張潮預計到 2028-2029 年才會緩步退卻,之後可能進入年減;若 3 年內無法將 GPU 轉化為終端營收,投資人預期將嚴重透支。

美股結構與健康度

  1. 目前上漲完全靠少數權值股(輝達為首),過去兩個月創 52 週新低家數比例激增至近 10%,創高比例僅 2%。
  2. 融資餘額與標普漲幅高度同步,杠杆倍數已接近歷史危險區(類似 1999、2008、2021)。
  3. 主持人觀點:光靠輝達一家財報就把指數重新推高並不健康,最好讓杠杆與融資成本適度下行,才有利多頭長期穩定。

四大雲端巨頭(CSP)現況與風險比較

  1. 資本支出規模(2025 年預估):
    • Amazon 1,250 億美元 → 領跑
    • Microsoft 920 億美元
    • Meta 720 億美元
    • Oracle 320 億美元(體量最小但舉債槓桿最高)
  2. 對 OpenAI 依賴度:
    • Oracle 58%(尚未履約,風險最高)
    • Microsoft 39%
    • Amazon 16%(最分散、現金流最穩)
    • Google 最低(自研 TPU + 現金流強)
  3. 主持人觀點:現金流穩定、自研晶片比例越高,市場信心越大;Google 目前最被看好,Oracle 最危險。

電力危機與 2026 中期選舉風險

  1. 美國資料中心用電暴增:
    • 維吉尼亞州已占全州 39%
    • 東北部、中西部、加州電價 2020-2025 年漲幅動輒 64%-125%
  2. 電價飆升已成選民最痛點,地方選舉顯示「電價越貴越投民主黨」。
  3. 主持人核心警語:資料中心蓋越多,当地居民越討厭 → 2026 中期選舉可能反噬共和黨,電力問題已從經濟議題轉為政治炸彈,川普必須在「AI 發展」與「選民電費」之間二選一。

川普內政三大焦點

  1. 通膨與電價控制:持續下調食品、牛肉、咖啡等進口關稅,試圖壓抑民生通膨。
  2. 中國履約壓力:大豆等農產品進口量又開始縮減,農業州選民不滿上升。
  3. 愛波斯坦名單全面公開:眾議院 427:1 壓倒性通過,川普從反對轉為接受「要死大家一起死」,短期內美國政壇可能爆發巨大波瀾。

主持人總結與投資心態

  1. AI 基礎建設仍處於「狂飆期」,但電力、政治、現金流三大瓶頸將在 2026 年集中引爆。
  2. 市場最愛「有穩定現金流+自研能力」的巨頭,高度依賴單一客戶或過度舉債者需特別小心。 3.host 最終提醒:人生就像股市,漲了大笑、跌了苦笑,都要笑著過;別人高級黑就笑笑,超級白反而尷尬。投資也是,笑一笑就過去了(但請不要淫笑)。

整體而言,主持人對 AI 短期動能無虞,但 2026-2028 年將是「電力、政治、終端變現」三道終極考驗的關鍵觀察期,目前市場估值已大幅領先實質應用落地時程,建議保持樂觀但保留高度警覺。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