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5 11

2025-11-24(一)恐慌未定價,修正還不夠?AI 熱退潮,降息救股市?

摘要整理

市場總覽與整體情緒

  • 美股上週雖週五反彈,但三大指數全數下跌,標普 500 週跌 2%、道瓊週跌 2.1%、納斯達克週跌 2.7%
  • 台股上週重挫 962 點,11 月累計已跌 1,798 點,融資餘額超過 3,000 億台幣形成高檔籌碼鬆動壓力
  • 外資連 7 週賣超上週單週賣 1,454 億、投信連 2 週賣超,資金全面贖回導致市場恐慌情緒升溫
  • VIX 恐慌指數僅 20 幾,遠低於 2020 年 3 月或去年 8 月日元套利平倉水準,顯示目前還未到真正系統性恐慌

AI 版圖重洗牌與個股分化

  • Google 憑藉 Gemini 3 與自研 TPU 表現最強,七巨頭中唯一相對抗跌,本益比從 41 倍降至 28 倍
  • OpenAI 內部焦慮浮現,市場開始質疑燒錢補貼模式是否可持续
  • 甲骨文兩個月內從高點重挫 45%,負債權益比高成為首波修正標的
  • 輝達今年漲幅從 55% 縮減至約 30%,微軟、Meta 也因資本開支擔憂出現明顯回吐

比特幣轉為風險領先指標

  • 比特幣從 10 月高點 10.9 萬美元跌至 8.4 萬美元,跌幅達 36%,領先股市轉弱
  • 加密貨幣基金連 4 週創歷史資金流出紀錄,今年至今下跌 8.9%,成為唯一主要資產負報酬
  • 市場觀察比特幣 ETF 55-60 美元區間賣壓,若能守住去年 9-10 月川普買盤成本區,台股與美股下行空間可能有限

聯準會降息預期重新升溫

  • 紐約聯準會總裁威廉斯等鴿派官員表態通膨上行風險下降、就業風險上升,12 月降息機率回升至 60% 以上
  • 副主席 Jefferson 淡化 AI 泡沫,強調只需關注通膨與就業兩大目標
  • 市場擔憂若 12 月不降息,可能重演 2018 年抗議降息情節,目前小型股與科技股已因鴿派訊號反彈

川普政策變數:H200 對中出口鬆綁傳聞

  • 路透社報導白宮內部討論開放對中國出售 H200 晶片,目前仍處早期階段
  • 若政策轉向,將是輝達巨大商業勝利,也代表科技派在川普政府影響力壓過 MAGA 派
  • 黃仁勳過去一年持續遊說華府,強調不賣中國將失去生態系主導權

日本市場面臨股債匯三殺

  • 日經 225 指數 10 月以來跌幅近 8%,上週單週蒸發 20 兆日元,遠重於美股與亞股
  • 高市早苗大規模財政刺激引發市場擔憂日本財政惡化,10 年期公債利率創歷史新高
  • 日元快速貶值、中日地緣緊張(海鮮禁令、電影停審、釣魚台巡航)加劇資金外逃壓力

全球資產今年績效總覽

  • 黃金以 54.6% 漲幅居今年之冠,成為最強避險資產
  • 歐亞股市漲 24.7%、新興市場股市漲 21%、納斯達克 100 漲 15%
  • 多數債券資產漲幅 5-14%,比特幣成為唯一負報酬主要資產,下跌 8.9%

結論:技術性修正而非系統性崩盤

  • 標普 500 已觸及 2020 年上升通道上緣 1.618 黃金比例壓力,連 6 個月月線收紅後正常回調
  • 周 KD 與 MACD 出現死亡交叉,所有利空(AI 失靈、降息不確定)只是「掩護」,本質是漲多拉回
  • 短期止跌關鍵觀察:比特幣守 8 萬美元、聯準會 12 月降息預期、川普對中晶片政策方向

觀點整理

整體市場總覽與修正原因

  1. 標普 500 已觸及 2020 年以來上升通道上緣 + 1.618 黃金比例壓力,乖離過大。
  2. 2024 年 5~10 月連續 6 個月月線收紅,11 月休息屬正常。
  3. 周 KD、MACD 出現死亡交叉,技術面需要消化獲利了結與年終結帳賣壓。
  4. 本質是「漲太多本該跌一下」,AI 失靈、降息不確定、川普政策等都只是「嫦娥帶兔子」的掩護。

資金流向與市場情緒

  1. 資金快速流出風險資產,連續 4 周加密貨幣基金創歷史流出紀錄。
  2. 美銀 11 月基金經理人調查:資金大幅轉向防禦性資產(醫療保健、民生必需品、銀行、債券、美元)。
  3. VIX 僅 20 多,距離真正恐慌還遠,整體跌幅集中於少數個股,尚未系統性崩盤。
  4. 加密市場已成「當沖天堂、波段地獄」,日內震盪巨大,每周五報復性反彈成為常態。

比特幣:風險資產領跌指標

  1. 比特幣領先大盤轉弱,從高點約 12.6 萬美元跌至 8.4 萬美元,跌幅 36%,今年以來唯一主要資產負報酬(-8.9%)。
  2. 不再單純視為避險資產,已成為風險情緒即時反應器
  3. 關鍵觀察:若能守住 5560 美元區間(去年 910 月川普買盤成本區),代表股市下行空間有限。
  4. 歷史經驗:比特幣中期回檔常見,跌幅遠大於股市,股市通常只跟跌一半不到。

AI 板塊洗牌與個股分化

  1. AI 敘事重置,Google 憑 Gemini 3 + 自有 TPU 一枝獨秀,OpenAI 內部焦慮顯露。
  2. 甲骨文(Oracle)領跌,兩個月從高點重挫 45%,負債權益比高、商業模式仍靠補貼,成為第一個被調節對象。
  3. 輝達、微軟、Meta、亞馬遜 10 月後明顯回落,但Google 本益比從 41 倍降至 28 倍,獲利穩健、現金流強,抗跌。
  4. 市場開始擔憂「AI 內卷化」與補貼雞遊戲,未來關注誰能在泡沫後存活(像當年網路泡沫後的 PC、手機)。
  5. 真正 AGI 還很遠,現在只是大語言模型比賽,投資人質疑巨頭燒錢換用戶的模式永續性。

聯準會與降息預期

  1. 12 月降息機率重新回到 60%以上,鴿派官員發言助攻(威廉斯、米倫、Jefferson)。
  2. 9 月失業率上升有利降息,但 10、11 月真實數據聯準會已提前知道。
  3. 目前最大障礙是通膨有 1/3 國家已重新上彎,全球僅剩日本、台灣、巴西還在緊縮。
  4. 若降息週期無法順利開啟,雲端巨頭發債成本上升,估值泡沫壓力更大。
  5. 最佳劇本:盤整一季讓本益比自然下降,而非硬攻製造更大泡沫。

川普政策變數(H200 出口中國)

  1. 白宮內部悄悄討論是否開放輝達 H200 銷中,雖早期階段,但顯示科技派(黃仁勳影響力)正壓過 MAGA 派。
  2. 若成功,將是輝達巨大商業勝利,也可能成為本輪止跌的意外催化劑
  3. 但華府與華爾街仍有極大阻力,政策仍高度不確定。

日本市場:股債匯三殺

  1. 高市早苗上任後推出疫情來最大財政刺激,市場擔心「花過頭」,引發東京股市單周蒸發 20 兆日元、日債被瘋狂拋售、日元重貶。
  2. 日債收益率創歷史新高,市場質疑日本央行獨立性。
  3. 中日關係急凍(海產禁運、電影停審、旅遊退訂、海警船頻巡釣魚台),加劇壓力。
  4. 最悲觀劇本:複製 2022 年英國特拉斯債危機。
  5. 短期超跌嚴重,若財政刺激規模不如預期誇張,情緒有望回穩。

烏俄 28 點和平方案

  1. 美國提出方案被烏克蘭、歐洲、俄羅斯三方全數反對,實質破局。
  2. 美軍已從羅馬尼亞撤軍近一半,象徵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洲,把牽制俄羅斯責任丟給歐洲(波蘭、英法德)。
  3. 對資本市場影響有限,遠不如日元套利平倉交易嚴重。

2025 年主要資產績效(截至 11 月 24 日)

  1. 黃金 +54.6%(最強)
  2. 歐亞股市 +24.7%
  3. 新興市場股市 +21%
  4. 納斯達克 100 +15%
  5. 標普 500 等大多數資產 +7~14%
  6. 債券類 +5~7%
  7. 比特幣 -8.9%(唯一負報酬)

主持人最終結論

  1. 當前就是漲多正常修正,所有利空都是掩護。
  2. 止跌兩大指標:比特幣守 55~60 美元 + 甲骨文止跌
  3. 潛在反彈催化劑:12 月降息成真 + 川普意外放行 H200 銷中
  4. 最健康走法:盤整一季讓本益比自然下降,為下一輪攻勢奠定基礎。
  5. 短期操作建議:防禦為主,靜待降息預期與領跌指標明確止穩訊號。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