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0 05

2020-05-28(四)重啟經濟樂觀可期,銀行股跳漲,道瓊突破 25,000 大關

  • 重啟經濟樂觀可期,銀行股跳漲,道瓊突破 25,000 大關
  • 台股黑翻紅,站回萬一關
  • 人大今表決通過港版國安法決定草案,川普嗆終止香港特殊待遇
  • 美一出手,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
  • 護盤!大陸國家隊狂掃港股
  • 降息效應,外幣保單銷售衰退
  • 日本救經濟,再砸 1 兆美元

摘要整理

國際財經局勢

  • 孟晚舟在加拿大未能終止引渡,法院判定符合雙重犯罪,事件自 2018 年 12 月延續至今,增添國際局勢不確定性
  • 中國人大預計於當日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,美國可能取消香港獨立關稅領域,恐導致全球股市暴跌
  •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若香港喪失高度自治,將取消其特殊地位並制裁中國官員,市場預期此舉將引發資金外逃

美股市場動態

  • 美股因經濟重啟樂觀預期上漲,道瓊指數突破 25,000 點,2020 年 5 月 27 日收盤 25,548 點,漲幅 2.26%
  • 金融股帶動美股反彈,過去兩交易日漲幅近 10%,創 4 月 8 日以來最大漲幅,但主持人提醒勿過分樂觀,隨時可能拉回
  •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0.77% 至 9,412 點,標普 500 指數上漲 1.48% 至 3,036 點,顯示市場整體偏多但潛藏風險

台股走勢分析

  • 台股 2020 年 5 月 27 日由黑翻紅,收盤 11,069 點,站上半年線及年線 10,998 點,顯示短期多方趨勢
  • 外資連續兩天買超,但因摩台指結算及 MSCI 調降台股權重,短期走勢仍需謹慎,主持人建議分批進場
  • 台股萬點以上屬泡沫行情,長期投資不宜高位追進,建議等待重大利空後尋找低點,過去兩個月萬點僅為短期現象

香港市場與資金流動

  • 港股受國安法影響,恆生指數此前暴跌 1,300 點,2020 年 5 月 27 日收盤 23,301 點,僅微漲 83 點
  • 大陸國家隊投入 116 億港元南下資金護盤,但效果有限,顯示市場對國安法後續影響的擔憂
  • 若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領域,資金可能加速流向新加坡,台股吸引力相對較低,外資過去數月對台股興趣不大

外幣保單費用調整

  • 2020 年 7 月 1 日起外幣保單費用將上漲,美元保單至少調漲 10%,市場預估最高漲幅達 30%
  • 新台幣保單費率調漲 10% 至 20%,澳幣保單利率降 4 碼,歐元及人民幣保單降 1 至 2 碼
  • 主持人建議投資人把握最後一個月低費率機會,強調股票投資複雜,保單為保本投資的穩健選擇

日本經濟與貨幣政策

  • 日本推出 117 兆日圓紓困計畫,總額佔 GDP 40%,政府債務佔 GDP 比例達 250%
  • 日圓因低利率成為避險貨幣,疫情期間投資人借日圓買美元,推升日圓價值,非因貨幣寬鬆直接導致
  • 日本債務佔 GDP 350%,相當於 3.5 年不吃不喝才能還清,顯示經濟結構脆弱,需持續關注後續影響

投資策略與觀眾互動

  • 主持人建議短期投資聚焦價差套利,長期投資應等待股價錯殺時進場,台股萬點以上不適合長期布局
  • 回應觀眾提問,強調外資賣超台積電因其高流動性,而非看衰後市,韓股及日股跌幅更重,顯示全球資金調整趨勢
  • 投資時需關注全球基本面、技術分析及個股財報,KD 指標低於 20 買進、高於 80 賣出,長期投資需等待低位進場

觀點整理

整體市場氣氛與天氣影響

  • 觀點:主持人提到天氣(大雷雨)可能影響投資人心情,進而影響市場氛圍,認為陰雨天氣會使市場趨勢偏空方。但他隨後澄清,這屬於「天氣股市學」,並無實際根據,僅作為話題切入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台灣今日(2020 年 5 月 28 日)全境大雷雨,可能使投資人心情沉重,但實際上對台股影響不大,因為台股主要受外資影響,而外資不受台灣天氣左右。
    • 投資人應專注財經新聞分析,而非天氣等非理性因素。

台股走勢與技術分析

  • 觀點:台股近期表現強勁,已站上年線與半年線,但主持人提醒投資人勿過分樂觀,應謹慎操作,避免因國際局勢波動導致損失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台股昨日(2020 年 5 月 27 日)由黑翻紅,收盤站上 11 000 點(最終收在 10 998 點),挑戰年線與半年線。
    • 雖然站上年線,但年線與半年線呈下彎趨勢,顯示投資者平均成本偏低,需確認是否穩定站上年線才能判斷多頭趨勢。
    • 台股近期多次站上 11 000 點(第四或第五次),但單一點位不足以判斷入場時機,需結合國際局勢與基本面分析。
    • 外資近期連續買超台股,但因摩台指結算及 MSCI 調降台股權重,外資可能減持台股,投資人應保持保守。
    • 主持人建議短期操作以價差套利為主,避免在高點(如萬點以上)All-in,因目前點位偏貴,屬「泡沫行情」,長期投資應等待重大利空後的低點入場。
    • 台股長期趨勢看漲,主持人認為在有生之年可看到 12 682 點,但短期內需謹慎。

美股走勢與金融股表現

  • 觀點:美股因重啟經濟的樂觀情緒上漲,特別是金融股表現強勁,但主持人警告市場可能隨時出現大幅回調,投資人應保持警惕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美股昨日(2020 年 5 月 27 日)表現:
      • 道瓊指數上漲 553.16 點(2.26%),收在 25 548 點,突破 25 000 點大關。
      • S&P 500 指數上漲 44.36 點(1.48%),收在 3 036 點。
      •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72.14 點(0.77%),收在 9 412 點。
      •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26.8 點(1.47%),收在 1 847 點。
    • 金融股在過去兩個交易日大漲近 10%,創 2020 年 4 月 8 日至 9 日以來最大漲幅,因疫情期間金融股反彈較慢,現進入補漲行情。
    • 主持人提醒美股可能隨時拉回一根長黑 K 線,建議勿過分樂觀,應關注後續動態。

港股與香港國安法影響

  • 觀點:香港國安法即將通過,市場焦點轉向美國對香港的可能制裁,尤其是取消獨立關稅領域,可能引發港股暴跌及全球資金外流,投資人需高度警惕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中國人大預計於 2020 年 5 月 28 日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,市場已部分反映此預期,港股昨日(5 月 27 日)小幅上漲 83 點,收在 23 301 點,但整體走勢疲軟。
    • 港股近期受國安法影響,恆生指數曾在 5 月 22 日暴跌 1 300 多點,昨日靠大陸「國家隊」南下資金(兩天流入 116 億港元)勉強拉抬,但效果有限。
    •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,若香港失去高度自治,將取消其特殊地位(獨立關稅領域),這可能導致港股暴跌,並引發全球資金外流,尤其是外資加速撤離香港。
    • 香港長期作為中國對外資本管道,港幣與美元掛鉤,穩定性高,若失去特殊地位,將嚴重影響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,資金可能轉向新加坡等市場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若美國真的取消香港特殊地位,短期內港股將暴跌,但長期可能因美國釋放利多消息而反彈,投資人可等待暴跌後入場。

華為孟晚舟事件

  • 觀點:孟晚舟案加劇國際局勢不穩定,雖未深入解讀,但主持人認為其對市場的影響需持續關注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加拿大法院判定孟晚舟符合「雙重犯罪」標準,未能終止引渡,華為表示反對,事件自 2018 年 12 月起持續至今。
    • 主持人僅看到新聞頭條,暫未深入分析,但指出此事件增加國際局勢不確定性,可能間接影響市場情緒。

外幣保單費率調整

  • 觀點:外幣保單費率即將上漲,主持人建議有意投資保單者把握最後一個月機會,因費率調漲將大幅增加成本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自 2020 年 7 月 1 日起,外幣保單費率將顯著上漲,美元保單至少調漲 10%,最高可能達 30%;新台幣保單調漲 10% 至 20%;澳幣保單降息 4 碼,歐元及人民幣保單降息 1 至 2 碼。
    • 投資型及儲蓄型保單均受影響,保險公司因利差縮小而持續提高費用。
    • 主持人建議不願投資股票的聽眾,在 7 月 1 日前購買保單,以避免高額費率上漲。

日本經濟與貨幣政策

  • 觀點:日本推出巨額紓困計畫,債務負擔沉重,但日圓因低利率仍具避險貨幣特性,短期內經濟不明朗但不影響貨幣穩定性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日本推出約 117 兆日圓(約 1 兆美元)的紓困計畫,總額佔 GDP 的 40%,為全球第二大疫情因應方案(僅次於美國聯準會)。
    • 日本政府債務佔 GDP 比達 250%,整體債務佔 GDP 350%,顯示債務壓力極大。
    • 日圓因低利率環境成為避險貨幣,疫情期間投資人借日圓買美元,推高日圓價值,短期內經濟不明朗但貨幣穩定性不受影響。

外資動向與資金流動

  • 觀點:外資對台股熱情有限,香港資金外流不太可能大量轉向台灣,投資人應關注全球資金流向及外資操作策略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外資近期對台股連續買超,但因流動性考量,主要賣出高流動性股票(如台積電),而非看衰其後市。韓股、日股等市場也面臨類似賣壓。
    • 香港資金外流可能轉向新加坡市場,而非台灣,因外資對台股的青睞度不高,投資人應謹慎判斷資金流向。
    • 主持人強調,外資操作以流動性高的權值股為主,中小型股票因流動性低易跌停,不利外資操作。

投資策略建議

  • 觀點:目前市場處於高點,適合短期價差操作而非長期投資,應等待重大利空後低點入場,並分散投資以穩定心情。
  • 具體內容
    • 短期投資:萬點以上屬泡沫行情,適合價差套利,追逐短期波段機會,但需謹慎,因隨時可能因利空消息下挫。
    • 長期投資:目前非長期投資時機,應等待股價被錯殺或泡沫破裂後入場。定期定額投資(如每月買 0050)可接受,但不建議高點追高。
    • ETF 入場點:參考技術指標(如 KD 低於 20 買進,高於 80 賣出)或乖離率,但主持人強調現階段不宜長期投資。
    • 分散投資:建議配置債券、基金等資產,降低股市波動對心情的影響。
    • 國際局勢影響:川普可能在 2020 年 11 月選舉前釋放利空後拉抬股市,投資人應抓住暴跌後的反彈機會。

其他觀點

  • 市場心理:主持人強調股市在半信半疑中成長,投資人需克服心理波動,專注長期趨勢而非短期波動。
  • 直播互動:主持人鼓勵觀眾互動,討論財經議題,但幽默拒絕透露直播地點,增加節目趣味性。
  • 全球趨勢:長期看多全球股市,認為台股、美股等將持續走高,股利也會增加,但短期需謹慎操作。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