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5
2020-05-14(四)三連黑!鮑爾警告經濟前景嚴峻
- 三連黑!鮑爾警告經濟前景嚴峻
- 台股黑翻紅,四大內資撐盤
- MSCI 連五降,台股很委屈
- 從胡佛 1930 年經驗看當前景氣復甦的虛實
- 毀中美協議?陸改口:努力兌現承諾
- 川普延長行政命令一年,續封殺華為等陸企
- 中國債務問題-高槓桿率可否持續?
摘要整理
聯準會政策與美股市場反應
- 聯準會主席鮑爾警告經濟前景嚴峻,導致道瓊指數下跌 516.81 點,跌幅 2.17%,收於 23,247 點
-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50.12 點,跌幅 1.75%,收於 2,820 點,創三週低點
- 聯準會三月至四月大幅降息與量化寬鬆政策,有效避免企業連鎖倒債,解決流動性危機
美國經濟二次感染與封城疑慮
- 鮑爾未明確表態是否會因二次感染而再次封城,市場擔憂二次封城將重創經濟
- 美國復工可能增加二次感染風險,但不封城或能維持經濟穩定
- 觀眾討論焦點在於二次感染是否導致封城,影響經濟復甦路徑
台股市場動態與內資支撐
- 台股昨日由黑翻紅,站回 10,900 點,內資護盤力道強勁,八大公股行庫連續八天買超,金額達 30 億以上
- MSCI 調降台股權重約 0.1 至 0.2 個百分點,中國市場權重增加 1.02 個百分點
- 520 前內資護盤力道預計持續強勁,但後續需觀察散戶心態與融資融券餘額變化
中美貿易協議進展
- 中國商務部與外交部表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展順利,已進行二至三輪美國農產品採購
- 中國排除稀土與黃金等商品加徵關稅,顯示對美態度放軟
- 美方擁有單邊執行權,協議執行由美國判定,增加中方履約壓力
中國債務問題與金融風險
- 中國廣義貨幣 M2 年增率達 11.1%,四月社會融資規模增加 3.09 兆人民幣,顯示貨幣寬鬆成效顯著
- 中國總債務佔 GDP 260%,高於美國 250%,低於日本 370%,但因未跨過中等收入陷阱,債務風險受關注
- 中國債務融資以境內銀行為主,佔比 37%,遠低於美國 79%,降低金融系統性風險,但地方債問題仍需警惕
歷史對照:1930 年代大蕭條與當前風險
- 1930 年美國股市自谷底反彈五成,胡佛誤判經濟復甦,導致後續十年衰退,經濟成長率連續負值(如 1930 年 -8.5%、1931 年 -6.4%)
- 胡佛高關稅政策致出口衰退(如 1930 年 -17.9%、1932 年 -22.5%),與川普現行關稅戰有相似之處
- 當前股市反彈可能為「死貓跳」,投資人需警惕川普第二輪關稅戰對市場的潛在衝擊
負利率對債券市場影響
- 美國若實施負利率,債券配息能力下降,但保本特性不變,國債仍為低風險資產
- 新興市場債與垃圾債屬風險資產,負利率環境下波動性增加
- 投資級公司債位於中間風險區,體質較健全但不如國債保守
台股與美股聯動性分析
- 台股與美股通常高度連動,但近期因內資強勢買盤與 520 行情,出現背離現象
- 外資連續賣超,內資包括散戶與政府資金支撐台股穩定
- 後續需觀察外資回流時機,以免內資退場導致台股大幅波動
觀點整理
美國經濟前景與聯準會政策
- 鮑爾警告經濟前景嚴峻: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,新冠疫情將導致美國經濟長期疲弱,引發市場恐慌。道瓊指數因此下跌 516.81 點(跌幅 2.17%),標普 500 指數跌至三週低點,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139.38 點(跌幅 1.55%)。
- 二次感染與封城疑慮:
- 主持人認為,美國復工可能導致二次感染,但是否會二次封城仍是關鍵。二次感染不一定導致股市崩跌,但二次封城將重創經濟。
- 若不封城,經濟可能保持穩定,但需持續觀察美國是否因經濟壓力避免二次封城。
- 主持人提出「自然免疫」概念,認為若疫情不受控,可能形成群體免疫,但未明確支持此策略。
- 聯準會政策評價:
- 聯準會在 3 月和 4 月大幅降息,當時被認為過度,但成功避免企業連鎖倒債和流動性危機,特別是銀行和頁岩油產業。
- 貨幣寬鬆和量化寬鬆政策有效穩定市場,股市從 3 月底低點反彈,收復 60% 至 70% 跌幅。
- 歷史對比與風險:
- 主持人引用《工商時報》社論,對比 1930 年代大蕭條時期胡佛總統的誤判。當時美國經濟成長率從 1929 年的 8.5% 降至 1931 年的 -6.4%,股市反彈被誤認為復甦,實為「死貓跳」,最終陷入十年衰退。
- 主持人質疑聯準會當前對經濟的樂觀預判是否正確,認為川普若發動第二輪關稅戰,可能類似胡佛的高關稅政策(莫特霍特法案),導致出口衰退(1930-1932 年出口衰退 -17.9% 至 -22.5%),加劇經濟風險。
- 雖然不認為當前衰退會持續十年,但提醒投資者警惕類似誤判和關稅戰的副作用。
台股表現與內資支撐
- 台股走勢:
- 台股昨日由黑翻紅,站穩 10,900 點,接近 11,000 點關卡,顯示強勁內資護盤力道。
- 八大公股行庫連續八天買超,金額達 30 億以上,投信連六天買超,自營商也轉賣為買。
- MSCI 權重調整影響:
- MSCI 半年調整降低台股權重(約 0.1% 至 0.2%),主要因中國市場權重增加 1.02%,南韓權重則減少 0.35%,因其出口衰退達 35%。
- 台股表現與權重調整無直接關聯,內資(包括散戶)買盤強勁,抵禦外資賣壓。
- 520 前後展望:
- 520 前,內資護盤力道強,台股維持盤整格局。但 520 後,需觀察散戶心態(透過融資融券餘額分析)及政府護盤力道是否減弱。
- 主持人提醒,全球震盪(如川普推文)可能影響台股,國安基金雖未退場,但難以完全抵禦外部衝擊。
中美貿易協議進展
- 中方態度:
- 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表示,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展良好,中方努力兌現承諾。自 5 月起已進行多輪美國農產品採購(大豆、玉米等),並開放金融產業。
- 中國國務院關稅委員會宣佈排除稀土、黃金、沙礦等美國加徵關稅項目,顯示放緩態度。
- 美方立場:
- 川普延長行政命令一年,繼續封殺華為等企業,禁止使用安卓系統,顯示對中方強硬態度。
- 第一階段協議賦予美方單邊判定權,中方是否違約由美方決定,主持人認為這是不平等條約,習近平因此避免親自簽署。
- 展望:
- 中美博弈持續,需密切關注美方後續態度及關稅戰可能性。主持人認為,中方態度放緩,但美方強硬可能加劇緊張。
中國債務問題
- 債務現況:
-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 4 月 M2 年增率達 11.1%,社會融資規模增加 3.09 兆,顯示貨幣寬鬆成效顯著,1.7 兆資金創造翻倍資產增值。
- 中國總債務(政府、企業、家庭)達 GDP 的 260%,需 2.6 年不吃不喝還清;美國為 250%,日本為 370%(但多為內債,風險較低)。
- 風險評估:
- 中國尚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,債務比例高於一般發展中國家,引發市場對泡沫危機的擔憂。
- 中國融資以境內銀行為主,債券和股權融資僅佔 37%(美國為 79%),槓桿擴張有限。銀行資金來源主要為儲戶,政府對銀行控制力強,降低金融系統風險。
- 主持人認為,中國債務危機主要來自地方債,而非金融部門,後續需進一步探討。
觀眾問題回應
- 美國負利率對債券市場影響:
- 負利率將導致債券利率下滑,配息減少,但國債保本性不變,適合保守投資。
- 新興市場債和垃圾債屬風險資產,投資公司債居中間,風險適中。
- 台股與美股背離:
- 台股近期與美股脫鉤,主因內資(散戶及政府)買盤強,抵禦外資賣壓,520 行情影響顯著。
- 需關注外資回歸後,內資心態是否改變,避免波動衝擊。
- 黃金分割率:
- 用於技術分析,預估股市修正幅度比例(基於最高點計算),通常修正分二至三階段,但準確度有限。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