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5
2020-05-12(二)科技股撐大局,那斯達克連六漲
- 科技股撐大局,那斯達克連六漲
- 台股站「萬一」,內外資聯手買
- 5 奈米訂單:穩啦!
- 台積赴美設廠…不能說的考量
- 需求不振,南韓出口額近腰斬
- 壽險展望,穆迪降至「負向」
摘要整理
美股市場概況
- 納斯達克指數連續上漲 6 天,收於 9,192 點,漲幅 0.78%,顯示科技股強勁的多頭動能
- 道瓊斯指數下跌 109 點,收於 24,221 點,跌幅 0.45%,反映市場整體漲跌互現
- 標普 500 指數小幅上漲 0.39 點,收於 2,930 點,波動幅度僅 0.01%,顯示市場穩定但缺乏明確方向
特斯拉與加州復工爭議
-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公開挑戰加州政府復工限制,宣布親自參與生產線,表達強烈復工意願
- 加州政府維持大規模復工禁令,與企業復工需求形成矛盾,可能延長經濟復甦時間
- 美國財長支持馬斯克復工,顯示聯邦政府傾向犧牲部分防疫措施以避免經濟陷入貧困
台股表現與外資動向
- 台股昨日大漲 111 點,收於 11,013 點,成功突破萬一關卡,內資買盤力道強勁
- 外資終止連續 5 天賣超,轉為買超 28 億元,但買進幅度有限,顯示回補而非全面看多
- 外資鎖定高殖利率個股,特別是金融股,平均殖利率逾 5%,反映對穩定收益的偏好
台積電 5 奈米訂單與美國設廠考量
- 台積電 5 奈米訂單預估 2020 年占總營收 10%以上,2021 年可達 25% 至 30%,技術領先優勢顯著
- 美國施壓台積電赴美設廠,主要為軍用晶片供應,卻增加成本與政治風險
- 台灣人力成本低,工程師薪資約 7 至 8 萬起,年薪第二年可達百萬,相較全球高科技產業具競爭力
南韓經濟與疫情影響
- 南韓 4 月至 5 月出口下滑 46.3%,總額降至 69 億美元,汽車產業萎縮達 80.4%
- 首爾梨泰院夜店爆發群聚感染,超過 3,000 人尚未聯繫,可能引發第二波疫情
- 南韓中間財出口腰斬,作為全球供應鏈指標,顯示斷鏈效應將影響全球經濟復甦
台灣壽險業展望
-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將台灣壽險業信用評等調降為負向,面臨保單銷售下滑與利率降低挑戰
- 全球低利率環境壓縮壽險業利差,美國儲蓄型保單利率從 7% 降至 4% 至 6%,台灣保單利率約 2.6% 至 3%
- 壽險業預計自 7 月起調整保費 10% 至 20%,台幣保單降息 1 至 2 碼,美元保單降息 2 至 3 碼,競爭力下降
外資投資趨勢與台灣金融股
- 挪威央行大舉買進台灣金融股,因其平均殖利率逾 5%,相較全球低利率環境具吸引力
- 外資因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持有高現金部位,資金流向高殖利率與低波動資產,如台灣金融股
- 台灣金融股波動相對穩定,成為外資避險與追求穩定報酬的首選,反映全球資金避險趨勢
觀點整理
美股市場
- 納斯達克表現強勁:納斯達克指數連續上漲 6 天,帶動全球科技股表現,顯示多頭動能強勁,主要與籌碼面有關。資金傾向流向表現最強的市場,納斯達克目前位於 9,192 點,漲幅約 0.78%。
- 道瓊及標普表現:道瓊指數下跌 109 點,收於 24,221 點,跌幅 0.45%;標普 500 指數變動不大,收於 2,930 點,漲幅僅 0.01%。整體美股呈現漲跌互見,無重大消息影響。
- 特斯拉復工爭議: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挑戰加州政府復工限制,表態願意親自承擔被捕風險。加州尚未允許大規模復工,馬斯克強行要求復工可能引發與州政府的衝突,後續影響需觀察。
- 美國政府立場:美國財長支持馬斯克復工,反映川普政府傾向優先經濟復甦,即使可能增加疫情感染風險,也不願以貧窮為代價。
台股市場
- 台股突破萬一關卡:台股昨日大漲 111 點,收於 11,013 點,成功突破 11,000 點關卡,主要受內資與外資聯手買進推動。
- 外資動向:外資在連續賣超 5 天後,昨日轉買 28 億元,但幅度不大,顯示外資尚未全面回歸台股。外資近期鎖定高殖利率個股,特別是 520 概念股(如風電、生技類股)及高現金殖利率股,反映全球低利率環境下資金流向風險資產的趨勢。
- 520 前多頭趨勢:主持人認為 520 前台股仍偏多頭,但上漲空間有限,因市場已反應大部分利多消息。外資回補空單的需求可能推升短期行情,但長期趨勢仍需觀察外資動向。
- 投資心態:主持人強調長期投資應「撿便宜」,建議在價格低到不舒服時買進,避免追高。投資是長期遊戲,短期運氣不代表長期成功,應避免因槓桿過大導致一次虧損清空獲利。
台積電與 5 奈米製程
- 5 奈米訂單展望:台積電 5 奈米製程預計今年量產,市場預估占總營收 10%以上,明年可能達 25% 至 30%。三星 5 奈米技術已具備,但量產能力不足,台積電今年將是唯一能提供 5 奈米量產的代工廠。
- 美國設廠壓力:台積電受美國政府壓力,考慮赴美設廠,主要為供應美國軍用晶片。主持人分析,台積電在台灣的優勢在於低人力成本與高效率,美國設廠將面臨高薪資、低效率及文化差異挑戰,成本考量大於政治風險。
- 市場選擇兩難:台積電營收約 60% 來自美國,20% 至 30% 來自中國。美國是主要客戶,但中國市場成長潛力大,台積電需在兩者間權衡,後續發展需持續觀察。
南韓經濟與疫情
- 出口大幅衰退:南韓 4 月及 5 月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滑 46.3%,降至 69 億美元,汽車產業萎縮幅度達 80.4%,反映內需與外銷雙雙衰退。南韓作為全球中間材供應鏈關鍵國家,其衰退顯示全球供應鏈斷裂風險。
- 疫情影響:南韓首爾梨泰院夜店爆發群聚感染,超過 3,000 人尚未聯繫,引發第二波疫情隱憂。首爾地鐵自 5 月 13 日起要求全面戴口罩,顯示疫情控制挑戰。
台灣壽險業展望
- 三大挑戰: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指出,台灣壽險業面臨保單銷售量下滑、利率下滑及資本市場動蕩三大挑戰,信用評等被調降為負向,建議加速賣出。
- 低利率衝擊:全球低利率環境導致壽險業利差縮小。例如,台灣儲蓄型保單利率約 2.6% 至 3%,而美國儲蓄型保單利率從 7% 降至 4% 至 6%,利差快速壓縮。壽險業為維持獲利,預計自 7 月起調整保費(上調 10% 至 20%),台幣保單利率下降 1 至 2 碼,美元保單下降 2 至 3 碼。
- 競爭力下降:低利率與保單報酬率下降導致儲蓄險吸引力降低,投資者轉向股市尋求更高報酬,壽險業競爭力受挑戰。
外資與台灣金融股
- 挪威央行買進:挪威央行大舉買進台灣金融股,反映全球低利率環境下,資金從低報酬的保本型資產(如儲蓄險、定存、債券)轉向高殖利率的風險資產。台灣金融股平均殖利率超過 5%,波動相對穩定,吸引外資作為保本型投資替代品。
中國半導體展望
- 競爭力提升:中國半導體產業受政府扶持,有望成為新基建重點,競爭力逐漸增強。但台積電在純晶圓代工領域仍具高度獨占性,短期內競爭壓力有限,台灣供應鏈技術掌握仍具信心。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