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0 04

2020-04-27(一)川普簽署新刺激法案,科技股點火穩盤

  • 川普簽署新刺激法案,科技股點火穩盤
  • Fed、ECB 4 月利率會議,美第一季 GDP 來了
  • 台股內資撐盤,不手軟
  • 歷時 55 天!法國計劃「解封」,28 日公布細節
  • 新冠疫情改變美式資本主義的十種方式

摘要整理

全球股市與經濟情勢

  • 科技股表現支撐美股盤勢,但整體仍收黑,顯示市場波動性高,道瓊周跌幅 1.9%,標普 500 指數周跌幅 1%,納斯達克周跌幅 0.2%
  • 西德州原油期貨暴跌後油價回穩至低迷水位,恐慌指數 VIX 大跌,顯示市場信心逐漸恢復
  •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(聯準會)通過 5,000 億美元刺激法案,針對中小企業及石油公司紓困,提振市場信心

原油市場與散戶投資

  • 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曾跌至 -37.6 美元,引發散戶投資熱潮,台灣散戶參與元大原油正額及布蘭特原油 ETF,部分因操作問題導致虧損
  • 大陸石油寶事件顯示散戶在原油期貨市場的風險,凸顯金融商品操作複雜性
  • 能源類股無反彈跡象,顯示市場對能源板塊信心不足,需持續追蹤後續影響

科技公司財報展望

  • 蘋果、微軟、亞馬遜、Facebook、特斯拉等科技公司財報即將於本週公佈,預計影響股市格局,市場預期財報若優於預期將推升股價
  • 高盛預估 iPhone 第二季需求年減 36%,但 iPhone SE 在亞洲市場銷售強勁,可能優於預期
  • 市場關注財報對股市的修正效應,預期波動幅度有限,因市場已有心理準備

聯準會與歐洲央行政策

  • 聯準會維持 0% 至 0.25% 利率區間及無限制量化寬鬆(QE),歐洲央行維持現有利率及 QE 規模,顯示貨幣政策空間受限
  • 美國第一季 GDP 預估年增率衰退 -3.7%,受疫情影響較第二季輕微,市場預期第二季經濟衝擊更大
  • 聯準會購買垃圾債券將私部門債務轉移至公部門,增加國家違約風險,需關注長期影響

歐洲疫情與法國解封

  • 義大利主權評級未被調降,資金流入顯示歐洲疫情受控,全球確診人數突破 280 萬,預計本週達 300 萬
  • 法國將於 4 月 28 日解封,成為歐盟首個大型經濟體解封國家,封城持續 55 天,復工參考中國模式
  • 法國解封細節未明確,市場擔憂疫情反彈,歐盟其他國家密切關注其防疫成效

美式資本主義的改變

  • 疫情促使經濟學家反思美式資本主義,聯準會無條件紓困引發爭議,建議未來採有條件紓困,如政府入股企業以確保稅收穩定
  • 聯準會購買垃圾債券將私部門債務轉至公部門,增加公共財政風險,未來違約可能影響國家主權
  • 全球供應鏈需改變「即時生產」模式,疫情暴露庫存不足問題,影響生醫用品等關鍵產業

台股市場動態

  • 台股內資買盤強勁,抵禦外資賣超 310 億台幣,台股從 8,543 點反彈至約 10,600 點,顯示散戶及投信支撐力道
  • 台股呈三角收斂格局,震盪區間縮小,需國際利多消息突破上行壓力點 12,000 點
  • 外資持續賣超,台股上漲動能受限,需國際局勢緩解及外資回流以進一步推升

通貨膨脹與貨幣政策比較

  • 2008 年次貸危機的量化寬鬆基準利率為 5%,資金多流入金融資產,通膨率僅 1-2%,未顯著推升實體經濟物價
  • 當前聯準會基準利率為 0%,採無限制 QE,疫情壓抑消費導致通縮風險,類似日本 1980 年代泡沫破裂後的負利率時代
  • 美國低儲蓄率有利資金快速進入實體經濟,疫情緩解後消費刺激可避免長期通縮,美元作為全球貨幣降低惡性通膨風險

觀眾問題與市場影響

  • 聯準會大量購買垃圾債降低流動性危機,企業倒閉風險降低,但疫情後資金可能形成泡沫,連鎖效應需警惕
  • 美國低利率政策導致存款利息減少,台幣美元保單利率預計下降 0.5% 至 0.75%,影響投資者報酬
  • 金正恩死亡傳聞對全球股市影響有限,市場焦點仍集中於疫情與經濟復甦,需關注正式報導確認

觀點整理

美國市場與全球經濟

  • 美國刺激法案與科技股表現
    川普於週五簽署新刺激法案(價值 5,000 億美元),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及石油公司紓困。科技股在法案通過後穩盤,但整體美股上週仍收黑,道瓊週跌幅 1.9%,標普 500 指數週跌幅 1%,納斯達克週跌幅 0.2%。科技股如蘋果、微軟等在本週將公布財報,預計財報表現將影響股市修正方向,但幅度不會過大,因市場已有心理預期。

  • 美國聯邦利率與量化寬鬆
    美國聯邦利率維持 0% 至 0.25% 區間,無限制量化寬鬆(QE)購債計劃持續進行,包括購買大量垃圾債券,將私部門債務轉移至公部門。主持人認為,這可能導致未來違約風險由企業轉向國家,增加公部門負擔。與 2008 年次貸危機相比,此次量化寬鬆更無節制,基準利率已降至 0%,形同日本 1980 年代泡沫破裂後的負利率時代,可能面臨長期通縮風險。然而,由於美國消費文化(低儲蓄、高消費)與日本高儲蓄文化不同,美國較難陷入長期通縮,疫情緩解後消費刺激可望避免通縮。

  • 美國經濟與復工展望
    美國第一季 GDP 預估年減 3.7%,因疫情在三月中下旬才爆發,影響相對有限,第二季經濟衝擊預計更嚴重。復工進度將影響經濟復甦,若 5 月初快速復工,數據好轉速度將加快,股市也可能提前反應。川普已延長社交距離措施至夏季初期,副總統彭斯表示 16 州已發布重啟經濟計劃,最快 5 月初、最慢 5 月底復工。

  • 疫情對美式資本主義的影響
    主持人引用《巴倫週刊》文章,指出疫情改變美式資本主義的十種方式,重點包括:

    • 有條件紓困:政府應對企業紓困附加條件,如入股企業以獲取未來穩定稅收,確保企業承擔社會責任,避免「大到不能倒」的企業屢次依賴政府紓困。
    • 改變供應鏈模式:全球企業過度依賴「日系供應鏈」(即時生產、零庫存)在疫情下暴露風險,未來需增加庫存以應對停工等突發狀況。
    • 私部門債務轉公部門:聯準會購買垃圾債將違約風險轉移至國家,可能引發主權債務危機,需密切關注後續影響。

原油市場與能源股

  • 西德州原油期貨暴跌
    上週西德州原油期貨暴跌至負 37.6 美元,引發市場震盪,但油價已回穩至相對正常(雖仍低迷)水位。能源類股未見反彈,表現慘淡。華爾街信心逐漸回穩,恐慌指數 VIX 大幅下跌。

  • 中國石油寶與台灣散戶
    中國石油期貨(石油寶)暴跌導致大量散戶虧損,台灣投資人也因參與元大原油正額或布蘭特原油期貨而蒙受損失,部分因操作問題以悲劇收場。主持人計劃後續深入探討此議題。

台灣市場

  • 台股表現與內外資動態
    台股上週在 10,370 點左右震盪,呈三角收斂格局,波動區間逐漸縮小,需等待國際消息或內部動能決定突破方向。外資 4 月賣超台股 310 億,但內資(散戶及投信)買盤強勁,從 8,543 點推升至約 10,600 點,成功「嘎爆外資」。然而,若國際局勢未緩解、外資未回流,台股難以突破 12,000 點。

歐洲市場

  • 義大利與歐洲疫情
    義大利主權評級未被調降,資金於週五流入,顯示歐洲疫情數據有所控制。法國作為歐盟首個大型經濟體,將於 4 月 28 日解封(封城 55 天),復工順序參考中國模式。法國解封細節尚未明確如何防止疫情再擴散,引起外界擔憂,但其進展將影響歐盟其他國家的復工觀察。

  • 歐洲央行政策
    歐洲央行(ECB)本週召開利率會議,預計維持現行利率及 QE 規模,但因法規限制,刺激經濟手段有限,與美國聯準會的無限制購債相比更為保守。

科技財報與 iPhone 需求

  • 科技財報展望
    本週蘋果、微軟、亞馬遜、Facebook、特斯拉、高通、恩智浦等將公布財報,市場預期財報表現將影響股市修正,但幅度有限。高盛預估 iPhone 第二季需求年減 36%,但 iPhone SE 在亞洲市場(中國、台灣)銷售火爆,與預期相反。若復工後 iPhone SE 銷售持續強勁,可能帶動財報超預期,推升市場信心。

  • 吉利德藥物進展
    吉利德藥物實驗數據意外被 WHO 公開,影響美股及相關藥物消息。本週財報將進一步揭示其營運狀況。

其他觀點

  • 金正恩死亡傳聞
    針對網友提問金正恩死亡對台股影響,主持人表示無正式報導確認,且認為其對全球股市影響不大。

  • 聯準會貨幣政策與流動性
    聯準會大量購買垃圾債有效緩解企業流動性危機,但長期可能形成泡沫,疫情結束後若泡沫破裂,聯準會恐無貨幣政策手段應對。美國低利率將持續一段時間,直接影響為存款利息降低,台灣美元保單利率預計下調 0.5% 至 0.75%。

總結

主持人對全球財經局勢持審慎樂觀態度,認為美國聯準會的無限制量化寬鬆短期內緩解流動性危機,但長期可能引發債務風險轉移及泡沫問題。台股受內資支撐表現強勁,但需國際局勢緩解才能進一步上漲。歐洲解封進程以法國為焦點,科技財報及復工進度將是本週市場關鍵。主持人強調疫情改變資本主義運作方式,呼籲有條件紓困及供應鏈調整以應對未來挑戰。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