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4
2020-04-15(三)亞馬遜刷新高,標普衝破 2,800 關卡
- 亞馬遜刷新高,標普衝破 2,800 關卡
- 台股點火大漲 233 點,創近 1 個月新高
- 川普宣布:停止贊助 WHO
- IMF:台灣今年經濟負成長 4%
- PC 鏈翻轉,Q2 市況變熱
- 疫情逐漸緩和,美歐擬逐步重啟經濟
摘要整理
美股表現與市場展望
- 美股表現亮眼,道瓊指數上漲 558.99 點,漲幅 2.39%,收於 23,949 點,標普 500 指數上漲 84.43 點,漲幅 3.06%,收於 2,846 點
- 市場樂觀情緒受疫情趨緩及經濟重啟希望推動,抵消銀行財報利空及摩根調升企業債抵押上限的悲觀看法
- 川普宣布將於兩天內發布復工指導方針,激勵美股擴大漲幅,顯示市場對復工預期正面
台股走勢與量能分析
- 台股大漲 233.72 點,收於 10,332 點,創一個月新高,成交量達 1,565 億台幣
- 量能不足,僅 1,500 億台幣,未達足以推動大規模上漲的 2,000 億台幣,顯示散戶主導買盤,法人與外資參與度低
- 市場可能面臨回檔風險,若無量能支撐,漲勢難持續,預估可能形成 W 底後再上攻
台灣疫情控制與市場影響
- 台灣連續 36 天零確診,顯示疫情控制成效顯著,對社會安全感有正面影響
- 疫情控制未直接推升台股表現,台股與全球市場連動性較高,疫情影響對股市的直接關聯有限
- 台灣經濟預估成長率為 -4%,優於香港的 -4.8%,但落後南韓的 -1.2% 及新加坡的 -3.5%
國際政治與 WHO 資金爭議
- 川普宣布停止資助 WHO,美國為 WHO 最大資金來源,比爾蓋茨為第二大資助者,中國僅排第五
- 譚德塞被指偏袒中國,但資金結構顯示美國影響力較大,政治干預 WHO 運作的實際影響待觀察
- 美中政治角力加劇,包含貿易戰及疫情相關爭議,對全球市場長期趨勢影響需持續關注
三星供應鏈與全球分散風險
- 三星因高度分散生產線,供應鏈受疫情衝擊嚴重,出口及產品供應能力受限
- 相較之下,中國品牌如華為、OPPO 因集中生產,供應鏈受影響較小,維持生產能力
- 分散生產策略在疫情下暴露風險,企業需重新評估供應鏈穩定性與成本效益
PC 產業鏈復甦預期
- PC 產業因線上教學及會議需求增加,預估第二季銷售量將激增,市場熱度提升
- 三月財報表現亮眼,但四、五月訂單預期慘淡,顯示當前需求尚未完全恢復
- 台股全職股表現強勁,部分漲勢可能受投信連續 9 天買超 120 億台幣及高股息基金募集 300 億台幣推動
投資策略與市場建議
- 短線投資者建議降低持股,因量能不足及財報預期不佳,市場可能回檔
- 長線投資者可逢低布局,無需過分追高,定期定額策略可降低風險
- 外資單日買超 151.2 億台幣,創今年新高,但操作方向不明,投資者需謹慎判斷進場時機
觀點整理
美股市場觀點
- 整體表現:美股表現亮眼,標普 500 指數突破 2800 點,亞馬遜股價創歷史新高。道瓊指數上漲 558.99 點(2.39%),收於 23,949 點;標普 500 指數上漲 84.43 點(3.06%),收於 2,846 點;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323.31 點(3.95%),收於 8,515 點;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72.08 點(4.44%),收於 1,695 點,顯示多頭趨勢重啟。
- 樂觀情緒:儘管摩根大通調升企業債務抵押上限,顯示金融流動性危機風險,美國疫情趨緩及經濟重啟希望抵消利空,推升市場樂觀情緒。川普宣布將於兩天內發布復工指導方針,進一步擴大美股漲幅。
- 缺口分析:美股空方缺口不明顯,跌勢較平順,賣壓相對較小,穩定買盤支撐市場。
- 復工展望:歐美準備復工,但參考中國經驗,全面復工需 1 至 1.5 個月,短期內四月財報預計仍將低迷。
台股市場觀點
- 整體表現:台股昨日大漲 233.72 點,收於 10,332 點,創一個月新高,成交量擴增至 1,565 億元,但量能不足(未達 2,000 億元),顯示動能不夠強勁。
- 量能問題:昨日成交量僅 1,500 億元,屬於低量能上漲,主要是散戶買盤推動,法人及外資參與度低。歷史上,台股大幅上漲通常需法人及外資進場,散戶難以支撐 500 至 600 點漲幅。
- 風險預警:無量上漲可能導致短期回檔風險,主持人認為可能出現「W 底」形態,散戶被洗出後法人再進場。建議短線操作者降低持股,長線投資者可逢低布局,定期定額投資不受短期波動影響。
- 技術分析:台股接近 3 月 13 日空方跳空缺口(10,218 至 10,400 點),昨日漲勢可能與台指期結算有關,結算後可能下跌。整體仍為空頭趨勢中的反彈格局,非多頭市場。
- 外資動態:外資昨日大買 151.2 億元,為今年新高,但操作方向不明,可能是系統單交易,基於點位或漲幅觸發,而非基本面判斷。
台灣疫情與市場影響
- 疫情控制:台灣連續 36 天零確診(截至 4 月 14 日),對社會安全度有顯著正面影響,但對台股聯動性有限。
- 市場潛力:疫情控制可能使台股成為潛在避險市場,但主持人認為財報基本面不佳,短期內難以支撐大幅上漲。
全球經濟展望
- 經濟預測: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估台灣 2020 年經濟成長率為 -4%,僅優於香港(-4.8%)。南韓(-1.2%)、新加坡(-3.5%)表現較佳,新興國家中僅印度和中國大陸維持正成長。美國預估 -5.9%,歐元區衰退幅度最大,達 -7.5%。
- 失業風險:經濟衰退將導致失業率上升,後續影響需進一步分析。
三星供應鏈與分散生產風險
- 分散生產副作用:三星近年採取全球分散生產策略以降低單一國家風險,但疫情導致供應鏈斷裂,衝擊遠大於其他企業(如華為、OPPO,其供應鏈集中於中國,較能維持生產)。
- 風險評估:分散生產在疫情下暴露脆弱性,供應鏈斷裂影響出口和產品交付,凸顯集中生產在危機中的優勢。
PC 產業鏈展望
- 需求增長:因線上課程及會議需求增加,PC 銷售量預計於第二季激增,產業鏈可能翻轉低迷態勢。
- 財報質疑:三月財報表現亮眼,但四、五月訂單預計慘淡,主持人質疑三月高生產是否合理,需觀察 PC 產業是否出現實質復甦。
世界衛生組織(WHO)贊助爭議
- 資金來源:美國是 WHO 最大贊助國,第二大為比爾蓋茨個人,中國贊助金額排名第五後。川普宣布停止資助 WHO,引發政治爭議。
- 影響力質疑:主持人質疑譚德塞偏袒中國的原因,認為美國應具最大影響力,但政治性問題非其專長,無法深入評判。
投資建議
- 短線操作:因量能不足及財報預期不佳,建議短線投資者降低持股,靜待回檔。
- 長線投資:逢低布局,定期定額投資不受短期波動影響。關注高股息優質龍頭股,D 檔基金(非 ETF)預計募集逾 300 億元,可能推升相關股票。
- 市場觀察:密切關注量能變化(需達 2,000 億元以上才具點火效應)及外資動向,判斷反彈是否轉為多頭趨勢。
其他觀點
- 美中政治角力:美國對中國採取示強(如貿易戰、疫情政治化)與示弱(如讚揚習近平)策略,長期趨勢對台灣影響需進一步觀察。
- 交易機制:回應聽眾提問,解釋台股逐筆交易以最大單量優先,賣出 50 張股票將一次性成交,無需分批。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