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0 04

2020-04-22(三)油市續崩川普打金援牌

  • 油市續崩川普打金援牌
  • 〈台股盤後〉雙利空重擊
  • 骨牌效應...500 家油企恐破產
  • 華為砍單,傳本月還有一波
  • 華航全面減薪 15% 起跳

摘要整理

油價崩盤與市場影響

  • 原油期貨價格歷史性轉負,紐約西德州原油前一日收於負 37.63 美元,引發市場震盪
  • 川普宣佈美國政府將制定計劃,提供約 5000 億美元救助資金,支援石油與天然氣產業,保障工作崗位
  • 油價下跌源於供需失衡,全球需求因疫情急劇下降,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持續過量供給

台股表現與趨勢分析

  • 台股受原油價格拖累下跌 298.29 點,跌幅 2.82%,收於 10,288 點,跌破 5 日與 10 日均線
  • 市場呈現三角收斂格局,季線與月線逐漸靠近,未來數日震蕩加劇,需觀察是否突破或跌破
  • 外資賣壓持續,成交量放大至 1833 億元,顯示市場情緒謹慎,短期內可能進一步回檔

通貨膨脹與緊縮風險

  • 油價低迷可能引發原物料型通縮,影響全球物價,因原油、黃豆等原物料價格下跌推低生產成本
  • 全球需求因疫情禁足令銳減,非自願性消費萎縮,與油價下跌形成雙重壓力,通縮風險高於過去數年
  • 若油價長期維持在 10 美元以下,預估 2020 年底將有 1100 家石油企業破產,恐引發金融呆帳危機

原油市場結構性問題

  • 原油價格負值主因是不理性空殺多,紐約輕原油跌破零元後交易量僅百口,遠低於正常數百萬口
  • 現金交割的紐約輕原油無實物交割壓力,負價格反映市場恐慌,而非實際供需,後快速反彈
  • 原油生產商因儲存成本高於停產成本,選擇付費讓買家取走石油,短期內難以改變供過於求局面

華為砍單與中國市場展望

  • 華為宣佈本月將再次砍單,幅度約 30%,影響台積電、大立光等供應鏈,顯示中國需求不如預期
  • 華為 2019 年出貨量 2.4 億支,全球市佔率 18%,主要集中中國市場,砍單反映消費延後現象
  • 中國作為唯一大型復工經濟體,若需求持續萎縮,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復甦預期,需密切觀察

航空業與其他產業挑戰

  • 華航全面減薪 15% 起,反映航空業因疫情導致的停擺效應,遠期期貨與產業競爭力受壓
  • 迪士尼等娛樂業因人際接觸減少而放無薪假,東京奧運延期影響相關訂單,推遲至 2021 年
  • 全球經濟復甦取決於疫情控制與復工進度,若五月復工順利,油價與需求可望回升,緩解通縮壓力

觀點整理

油市崩盤與負油價現象

  • 負油價原因

    • 原油期貨(特別是 5 月合約)價格跌至負值,主因是生產商面臨儲存空間不足的問題。與其停產(導致工作崗位流失及高成本),生產商寧願支付費用請買家取走原油,降低長期損失。
    • 紐約輕原油(現金交割)跌至負值(如負 37.63 美元)並非真實交易需求,而是市場非理性殺盤(空殺多)導致,實際交易量極低(僅數十口,未超過 100 口),顯示負值價格不具代表性。
    • 負油價現象在 0 美元以下屬於非理性行為,隨後迅速反彈,反映市場對此價格的不認同。
  • 油價走勢與影響

    • 全球原油需求因疫情(如禁足令)大幅減少,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持續過量供給,導致油價跌至接近 0 美元的低點(如 1 至 10 美元區間震盪)。
    • 6 月期貨價格也快速下滑,顯示市場對短期需求不樂觀。
    • 若油價長期維持低位(如低於 10 美元),可能導致大量石油企業破產。彭博社預估,若油價維持 20 美元,至 2021 年底約 533 家企業破產;若跌至 10 美元以下,2020 年底將有 1 100 家企業破產。
    • 油價低迷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,若企業破產導致銀行呆帳,將進一步引發全球金融危機。主持人強調「石油企業倒閉影響有限,但銀行不能倒」。
  • 美國政府應對

    • 川普宣布為石油與天然氣產業提供援助資金(約 5 000 億美元),重點在保障就業與紓困企業流動性危機,而非長期拉抬油價。
    • 美國已發放第一波全民紓困金(每人約 2 000 至 3 000 美元),並計劃推出針對性產業紓困及第二波全民紓困。
  • 對通縮的影響

    • 油價低迷可能引發原物料型通縮,因原油等原物料價格下跌,導致生產成本降低,進而影響全球物價。
    • 通縮有兩大原因:(1)貨幣性通膨(貨幣供給過多推高物價);(2)原物料型通縮(原油、黃豆、貴金屬等價格下跌,導致物價全面下降)。
    • 目前因疫情導致的非自願性消費萎縮(禁足令限制消費)加劇通縮風險。若全球需求持續低迷且油價不回升,通縮可能性將大幅增加。
    • 若美國於 5 月復工,需求回升可緩解油價危機,降低通縮風險。

台股表現與趨勢

  • 近期走勢

    • 台股受原油價格拖累,昨日下跌 298.29 點(跌幅 2.82%),收於 10 288 點,跌破 5 日線與 10 日線。
    • 目前台股呈現三角收斂格局,季線與月線逐漸接近,短期內可能形成震盪走勢,未來數日將決定是向上突破月線或向下灌破季線。
    • 成交量放大至 1 833 億元,顯示向下突破力道較強,但整體趨勢仍受季線與月線限制。
  • 投資建議

    • 原油相關投資(如 USO 或元大原油 ETF)風險過高,溢價幅度離譜,不建議短期抄底,適合長期投資者。
    • 台股若跌破月線,可能提供較佳佈局機會。主持人希望出現 WD 回檔(較大幅度回調),讓投資者有更多時間進場。
    • 若台股提前突破至 12 000 點,建議考慮債券佈局,以防資產泡沫破裂。
    • 現金持有具安全性,主持人強調「沒見過抱現金破產的」,建議保留部分現金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。

華為砍單與中國市場

  • 華為砍單影響

    • 華為宣布本月再次砍單,幅度約 30%,影響供應鏈廠商如台積電、大立光等。
    • 華為 2019 年出貨量約 2.4 億支手機,市占率 18%,主要市場在中國。砍單反映中國市場需求不如預期,挑戰復工後消費爆發的預估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手機消費應具延後性(疫情期間不買,復工後應補購),但華為砍單顯示需求疲弱,可能是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的警訊。
  • 中國經濟觀察

    • 中國是全球唯一大型復工經濟體,但華為砍單顯示內需市場尚未完全恢復,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。
    • 相較全球(歐美仍處封鎖狀態),中國經濟表現已相對較好,但仍需持續觀察。

航空業與其他產業

  • 航空業困境
    • 華航宣布減薪 15% 起,反映航空業因疫情導致的停擺效應。
    • 航空業面臨遠期期貨問題及產業競爭壓力,需進一步分析。
    • 其他產業如迪士尼也因疫情影響採取減薪或無薪假措施,東京奧運延期進一步影響相關訂單。

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

  • 美股表現

    • 美股受油價衝擊,連續兩日大幅下跌,道瓊指數下跌 631.56 點(2.67%,收 23 018 點),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297.5 點(3.48%,收 8 263 點)。
    • 美元持續升值,顯示避險情緒升高。
  • 金融市場風險

    • 原油企業破產可能引發金融系統呆帳風險,進而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,需密切關注。
    • 債券市場因低利率存在泡沫,但長期配息特性使其仍具投資價值,適合平衡股票風險。
    • 黃金價格可能持續上漲,但因無配息,長期投資吸引力低於債券。
  • 復工與經濟復甦

    • 主持人對經濟復甦持謹慎樂觀態度,認為疫情不至於導致股市呈 L 型長期底部,最差可能是 Nike 型(快速下跌後緩慢復甦)。
    • 若 5 月復工順利,原油需求回升將緩解低油價壓力,帶動經濟復甦。

投資心態與策略

  • 長期投資思維
    • 主持人強調長期投資的重要性,避免過度追逐短期波動。
    • 建議保留 40% 資金靈活性,若市場回檔可逐步佈局;若股市快速上漲,則考慮黃金或債券。
    • 現金持有可降低風險,特別在不確定性高的市場環境中。

總結

主持人對 2020 年 4 月 22 日的市場動態進行深入分析,聚焦油價崩盤的成因與影響,認為負油價是短期非理性現象,長期通縮風險需視復工進度與需求回升而定。台股呈三角收斂格局,短期震盪後將決定方向,建議投資者保留現金並謹慎佈局。華為砍單顯示中國市場復甦不如預期,航空業等其他產業也面臨挑戰。整體而言,主持人對經濟復甦持謹慎樂觀態度,強調長期投資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。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