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4
2020-04-07(二)美新冠確診放緩,四大指數歡慶飆逾 7%
- 美新冠確診放緩,四大指數歡慶飆逾 7%
- 台股大漲 155 點收最高 9,818 點
- 鴻海 3 月營收大躍進,跳增六成
- 封鎖效應,全球陷通縮夢魘
- 鮑爾帶領 Fed 踏入無限 QE 領域,內幕與影響一次解讀
- 勞動部:無薪假恐逾 2 萬人
摘要整理
全球疫情與股市表現
- 英國首相強生因新冠病毒症狀惡化進入加護病房,對歐洲股市可能產生短期衝擊,尤其是倫敦股市可能因不確定性而波動
- 美國股市標普指數盤中上漲超過 7%,創 3 月 13 日以來最高水準,受疫情新增病例成長放緩影響,市場信心回升
- 全球疫情新增病例趨緩,義大利新增死亡病例創三周最低,法國疫情出現早期好轉跡象,但中國大陸清明假期後可能面臨第二波疫情風險
台股與區域市場動態
- 台股昨日大漲 155.1 點,收於 9818 點,突破 9800 點整數關卡,成交量達 1497 點,顯示市場買氣回溫
- 防疫概念股表現強勁,帶動台股走高,外資買超 22 億,顯示主力資金積極進場,但籌碼集中於本土投資者
- 全球股市進入打底階段,台股盤整區間約 9000 點,預估打底需至少一季,投資者可考慮第二季至第三季逐步布局
黃金與美元趨勢
- 黃金價格攀升至 1693 美元,創七年新高,連續三日上漲 3.2%,為避險資產配置首選
- 美元因聯準會無限量化寬鬆政策保持強勢,但長期可能因貨幣超發而貶值,推升黃金價格
- 黃金投資建議採分批布局策略,非為短期價差,而是作為對抗美元貶值與股市波動的長期資產配置
鴻海營收與產業復甦
- 鴻海三月營收達 3476.54 億,月增六成,但年減 7.7%,第一季合併營收 9296 億,年減 12%,為六年同期低點
- 中國大陸工廠三月中全面復工,復工速度超預期,但全球需求下降與訂單量減少限制報復性生產
- 鴻海受惠於蘋果新機與遊戲機需求,營收獲支撐,外資對其評價已下調,短期內股價衝擊有限
全球貨幣政策與通縮風險
- 聯準會無限量化寬鬆使資產負債表一個月內增加 1 兆美元,達 5 兆美元,試圖緩解通縮壓力,但效果尚未完全顯現
- 全球央行採取降息、發放消費券等寬鬆政策,市場貨幣量增加,但資產價格下跌速度快於貨幣供給,通縮風險仍存
- 通縮成因在於全球封鎖導致消費市場萎縮,聯準會釋放資金旨在維持企業流動性,防止連鎖倒閉效應
美國經濟與航空股動態
- 美國新冠確診人數達 35 萬,死亡破 1 萬,新增病例從上週六 3.3 萬例降至週日 2.8 萬例,市場視為利空出盡
- 美股四大指數均上漲約 7%,波音股價飆升 19.47%,收於 148.77 美元,受軍事訂單 8470 萬美元提振
- 美國第二季失業率預估達 12% 至 13%,經濟萎縮幅度可能達 30%,實體經濟表現低迷,股市進入打底階段
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
- 投資者應避免追高油價相關資產,油價波動劇烈,週末上漲 50% 後昨日暴跌 11%,建議中長期布局而非短期投機
- 美元計價投資產品受美元貶值影響,建議以美元進行長期投資,避免頻繁兌換台幣以降低匯率風險
- 台塑類股適合波段操作而非長期持有,過去十年股息率介於 1% 至 5%,建議分批進場,布局周期以三個月為考量
觀點整理
全球疫情與市場影響
- 英國首相健康狀況:英國首相強生因新冠病毒症狀惡化,進入加護病房,主持人認為此消息可能對歐洲股市(歐股)開盤造成衝擊,但因美國股市已收盤,影響有限。
- 疫情趨勢:全球疫情嚴重地區新增病例增速放緩,確診病例雖快速上升,但呈現平坦化趨勢。例如,紐約州新增死亡數顯示疫情可能已達高點,義大利新增死亡病例創三週最低,法國疫情出現早期好轉跡象。
- 大陸疫情風險:清明連假期間大陸民眾外出,存在第二波疫情爆發風險,主持人表示後續將進一步分析。
美股表現
- 強勁反彈:美股創兩週最大漲幅,標普指數盤中上漲超過 7%,為 3 月 13 日以來最高。四大指數均上漲約 7%,受疫情趨緩消息提振。
- 具體板塊:能源、航空(如波音,單日飆升 19.47%)、晶片及科技股表現亮眼。波音因軍事訂單(8470 萬美元)帶動股價回升,但整體跌幅仍達 60%。
- 經濟預測:主持人預估第二季美國失業率約 12% 至 13%,低於預期的 20%,但經濟萎縮幅度可能達 30%。
台股表現
- 盤中波動:台股一度翻黑,但最終在防疫概念股及權值股帶動下,大漲 155.1 點,收於 9818 點,突破 9800 點整數關卡,成交量為 1497 億。
- 長期展望:台股 9000 點為長期支撐關鍵,全球股市進入打底階段,但打底需至少一季時間。主持人建議投資者可於第二季至第三季進行布局,把握經濟復甦機會。
- 外資動向:外資僅小幅買超 22 億,台股近期由本土主力資金拉抬,未來動能取決於外資回流及全球經濟穩定。
黃金與資產配置
- 黃金走勢:黃金創七年新高,達 1693 美元,單日上漲 3.2%。主持人強調黃金是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,用於對抗美元貶值及市場不確定性,非短期價差操作。
- 美元貶值預期:聯準會無限量化寬鬆(QE)導致資產負債表一個月內增加 1 兆美元,達 5 兆美元。美元長期可能貶值,推升黃金價值。
- 投資建議:不建議賣出黃金,應持續持有以分散風險,特別是在股市波動大的情況下,黃金抗跌性較強。
油價與能源市場
- 油價波動:油價上週末大漲 50%,週一回落 11%,目前在 25 至 35 美元區間震盪。主持人建議中長期投資者關注需求復甦時機(如第三季至第四季),短期投資則需留意供給面消息。
- 投資策略:不建議投資高溢價的石油 ETF,風險過高,可考慮穩健的能源相關個股(如台塑、南亞),並採分批布局策略。
鴻海營收分析
- 三月表現:鴻海三月營收 3476.54 億,月增六成,年減 7.7%,符合市場預期。首季合併營收 9296 億,季減 47%,年減 12%,為六年同期低點。
- 復工進度:大陸廠區三月中已全面復工,復工速度超預期,蘋果新機及遊戲機需求推升營收。
- 市場影響:外資對鴻海預期已下調,營收表現對股價影響有限。
通縮與貨幣政策
- 通縮風險:全球封鎖導致消費市場進入通縮,物價快速萎縮。聯準會無限 QE 雖釋放大量資金,但資產價格下跌速度快於貨幣供給增長,因資產總值遠超貨幣量。
- 聯準會策略:無限 QE 旨在化解流動性危機,防止企業因現金流問題倒閉(如台積電案例)。聯準會與財政部合作推出 2 兆美元刺激法案,直接發放消費券,旨在延緩通縮並爭取疫情控制時間。
- 貨幣與資產關係:主持人以鴻海股價為例,說明資產價格上漲不全由貨幣推動,部分來自市場流動性與交易行為,導致資產總值與貨幣量不匹配。
無薪假與經濟衝擊
- 無薪假規模:台灣無薪假人數約 8000 人,預估第二季增至 2 萬人,遠低於 2008 年金融危機的 20 萬人,經濟衝擊相對有限。
- 爭議性:無薪假不計入失業人口,形同變相失業,但有助於企業維持運營,降低連鎖倒閉風險。
投資者提問回應
- 美元計價產品:若美元貶值,美元計價投資(如定存、保單)兌換台幣時會有損失。建議長期投資者續以美元進行其他投資,待利潤抵消匯率損失後再兌換。
- 實話類股:台塑等實話類股具中長期價值,但配息率(1% 至 5%)不適合退休族,建議分批布局,關注油價波動風險。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