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5

2025-11-03(一)第 264 集、關稅戰收尾,AI 永動機再現?

觀點整理

關稅戰尾聲與後續影響

  1. 關稅戰已近收尾

    • 美國已與日本、韓國、中國、東南亞四國等順差國簽訂協議,僅剩台灣未定,關稅戰實質結束
    • 中國芬太尼關稅從 20% 降至 10%,通膨壓力預期收斂。
  2. 川普政策核心目標

    • 確保各國企業與政府對美投資承諾落實,中期選舉前需見動土與製造承諾
    • 主要投資案:蘋果 5,000 億美元、星際之門 5,000 億美元、輝達 2,000 億美元、台積電 1,650 億美元、微軟、禮來、通用汽車、三星、SK 海力士等赴美設廠。
    • 關稅戰本質為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,而非僅收取關稅。
  3. 關稅戰副作用與成果

    • 副作用:股市震盪、物價一次性傳導。
    • 成果:促使全球企業赴美設廠,強化國防供應鏈。

匯率戰即將開啟

  1. 貿易順差根源在匯率

    • 儘管台幣升值 8%,台灣對美出口不減反增,受惠 AI 資通訊產品。
    • 2025 年升值幅度最高貨幣:瑞士法郎 10.1%、台幣 8%、歐元 7%、南非蘭特 6.4%、巴西里耳 5.6%。
  2. 2026 年匯率戰啟動

    • 美方要求各國貨幣維持偏升格局,避免美元升值後產品競爭力受壓。
    • 不會如廣場協議般極端,但確保製造業競爭力為核心。
  3. 聯準會角色關鍵

    • 2026 年 5-6 月鮑爾卸任,新主席是否貫徹白宮意志,影響匯率戰執行力

台灣經濟結構轉型與挑戰

  1. 出口結構劇變

    • 科技產品出口佔比達 70%,五年前非科技產品尚佔優,現以 7:3 比例拉大。
    • 非 AI / 科技產品出口顯著衰退,AI 產品主導成長。
  2. 地緣多元化成功

    • 台灣對東協出口首超對中國,2000 年以來首見。
    •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,陸商轉往東南亞,台灣跟進布局。
  3. 大者恆大趨勢加劇

    • 企業歇業數:2020-2023 年每年約 3,000 家,2024 年 4,100 家,2025 年預估達 5,000 家
    • 中小企業佔比快速下滑,產業集中化明顯

AI 永動機與市場焦點(11-12 月展現)

  1. 科技巨頭資本支出全面調升

    • Amazon、Google、Meta 等 CSP 業者資本支出持續擴張,資料中心建置不減。
    • 鴻海 AI 伺服器佔比:Q1 40% → Q2 50% → Q3 85% → Q4 86%,消費電子已非重點。
  2. 輝達生態系策略

    • 投資新創:2021-2022 年每年 10 家,2025 年達 60 家
    • 目的:扶植 AI 新創,未來反向下單,形成需求永動機,類似當年台積電支持輝達。

雙重泡沫風險

  1. 信貸泡沫

    • 2025-2028 年資料中心資金需求 2.9 兆美元,其中 1.4 兆靠企業現金流,8,000 億需私人信貸
    • 資料中心 ABS 證券規模 2025 年較 2024 年翻倍,以已建資料中心抵押換取新資金。
    • 甲骨文負債權益比達 500%,負債擴張領先。
    • 副作用:擠壓中小企業貸款空間,銀行優先放貸資料中心。
  2. 估值泡沫

    • 美股、日股、台股、新興市場、中國、香港恒生本益比均達相對高點
    • 關鍵在於 AI 是否帶來生產力躍升(如 GDP 從 3-4% 升至 7-8%)。
    • 若生產力提升,年化股價報酬 15-16% 可成新常態,支撐高估值。
    • 投資策略:等待獲利追上或股價修正,降低估值後進場。

結論:2025 年底至 2026 年市場輪廓

  1. 關稅戰收尾 → 匯率戰開啟 → AI 永動機延續
  2. 市場兩大焦點
    • 信貸泡沫:銀行放款速度與中小企業擠壓效應。
    • 估值高低:依賴獲利動能或股價修正調整。
  3. 投資思維:非 AI 產業權值縮小,聚焦科技巨頭報酬回收與投入合理性

Last updat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