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財經皓角2025

2025-08-04(一)第 253 集、關稅戰結束,台灣頂得住?

觀點整理

關稅戰的現況與影響

  1. 關稅戰尾聲與稅率分配

    • 關稅戰即將於 8 月 7 日正式實施新稅率,台灣目前取得的暫時性稅率表現不佳,但仍有後續談判空間。
    • 大多數國家稅率介於 15% 至 20%,貿易逆差國(如日本、南韓)透過大規模投資換取 15% 低稅率;東南亞國家(如越南、菲律賓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)因投資能力有限,稅率為 19%,需全面開放市場。
    • 台灣最終稅率取決於投資額,若投資不足,可能面臨 19% 至 20% 稅率,並需完全開放市場。
    • 美國關稅收入單月達 266 億美元,預估全年達 3,000 億美元,顯示美國透過關稅戰建立「朝貢體系」。
  2. 台灣的特殊處境

    • 台灣資通訊產品(如半導體、伺服器)因受《232 半導體條款》調查,暫不受 20% 關稅影響,但傳統產業(如基礎電子零組件)需承擔高稅率,造成不對稱壓力。
    • 半導體產業過去帶來巨額貿易順差,但關稅對全體產業統一課徵,導致傳統產業承擔不成比例的負擔。
    • 台灣政府面臨談判時間壓力(僅剩 3 天),需在投資額與市場開放間尋求平衡。

台灣產業結構與挑戰

  1. 產業集中度高

    • 台灣出口高度集中於電子零組件(41.7%)與資通訊產品(13.5%),合計超過五成,其他產業僅佔四成。
    • 相較之下,南韓出口結構較均衡(電子零組件 8.4%、資通訊產品 9.8%),基準稅率對南韓影響較大,但台灣若半導體關稅不下調,基準稅率優勢有限。
    • 傳統產業因競爭力不如日韓,且稅率與東南亞相當,面臨更大競爭壓力。
  2. 傳統產業衝擊

    • 傳統產業(如金屬加工、水五金、手工具)受高稅率、匯率影響,衝擊嚴重。例如:
      • 桃園龜山蘆竹區的伺服器與 PCB 廠,影響 4.6 萬人生計。
      • 台中潭子、大雅、神岡、豐原的金屬加工、光學、手工具產業。
      • 彰化鹿港金屬加工與水五金影響 1.6 萬人,台南歸仁、岡山螺絲扣件影響 2.4 萬人,台中太平區手工具與金屬加工影響 1.6 萬人。
    • 總計約 50 至 60 萬人受影響,衝擊選票分佈與實體經濟體感溫度。
  3. 半導體與 AI 產業的關鍵角色

    • 半導體與 AI 產業支撐台灣經濟成長(2025 年第一、二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5.48% 與 7.96%),出口年增幅達 34.6%,但多數來自廠商囤貨。
    • 半導體關稅若不與基準關稅統一下調,台灣經濟優勢將受限,傳統產業將繼續承擔壓力。

景氣循環與市場風險

  1. 庫存過剩與衰退風險

    • 台灣多數產業已於 6 月進入衰退(如生牛業、食用油、製粉業、糖類、酒類、菸草、紡織品、成衣、民生用品、化學材料、金屬機械、運輸業等),呈現「藍燈」信號。
    • 電子零組件與電腦產業仍維持「綠燈」,但汽車與其他運輸工具已進入「藍燈」。
    • 若 AI 產業進入年減,台灣將面臨全面衰退,台積電表現將成為景氣循環高點的指標。
  2. 下半年三大風險

    • 高基期:上半年經濟成長與出口表現亮麗,基期過高。
    • 庫存過剩:廠商囤貨(備至聖誕節)導致下半年銷售壓力。
    • 關稅與匯率:高關稅與不利匯率可能進一步壓縮利潤。
  3. 市場兩極化

    • 資本市場因 AI 與半導體支撐仍處高位,但實體經濟體感溫度低迷,顯示兩極化現象。
    • 市場信心悲觀,台經院數據顯示多數產業進入衰退,僅少數高產值產業(如台積電)支撐股市。

美國經濟與全球影響

  1. 美國經濟支撐

    • 美國透過關稅戰吸引大量投資(如 AI 伺服器與數據中心),支撐未來 GDP 成長。
    • 美國設廠享有零關稅優勢,且已陸續打開他國市場,投資額增長可期。
    • 美國關稅收入高(單月 266 億美元),未顯著推升通膨,未來可能因就業市場收縮抵銷部分通膨壓力。
  2. 聯準會政策挑戰

    • 聯準會主席鮑爾面臨高利率與通膨預期壓力,若不適時降息,可能導致「降息過晚」。
    • 川普的財政政策與聯準會理事提名影響市場利率預期,聯準會獨立性受挑戰,2026 年 5 月聯準會主席換任將成焦點。

投資建議與展望

  1. 週期性投資策略

    • 主持人建議投資應依循景氣週期,而非主觀判斷。
    • 關稅戰結束不代表利多延續,而是新一輪景氣利空的開始,庫存回調即將展開。
    • 投資者應預留現金,等待下一輪景氣循環(每 2 至 3 年發生),避免過度悲觀或樂觀。
  2. 全球市場展望

    • 美國經濟因投資額支撐,短期內具韌性,但各國面臨庫存過剩與就業市場壓力。
    • 台灣需關注《232 條款》調查結果(半導體、銅價、木材、藥品、重型卡車等),以及鮑爾的貨幣政策動向。

總結

主持人認為,關稅戰結束後,台灣經濟面臨結構性挑戰,傳統產業因高稅率與匯率壓力受創嚴重,半導體與 AI 產業雖暫撐經濟,但整體景氣已進入衰退前夕。投資應以週期為依歸,謹慎應對庫存回調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。美國透過關稅與投資策略鞏固經濟優勢,但聯準會政策與就業市場變化將影響全球市場走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