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08
2025-08-25(一)鮑爾放鴿,降息潮來了,美債漲得動?輝達財報還有好消息?
摘要整理
美股市場表現
- 道瓊工業指數因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傑克森霍爾年會演講後上漲 840 點,漲幅 1.89%,收於 45,631 點,創歷史新高
-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96 點,漲幅 1.52%,收於 6,466 點,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396 點,漲幅 1.8%,收於 21,496 點
- 費城半導體指數漲幅最大,達 2.7%,收於 5,754 點,中小型股羅素 2000 指數上漲 4%
聯準會政策展望
- 鮑爾暗示 9 月可能降息,但聯準會內部對降息幅度分歧明顯,核心通膨率高且 PPI 開始上揚
- 聯準會政策轉向主要因勞動力市場疲軟,非農就業數據 5、6 月大幅下修,7、8 月才反映真實狀況
- 鮑爾認為關稅通膨為一次性反應,不會持續推高物價,但降息步調可能比市場預期慢
關稅戰進展
- 加拿大取消對美國多項商品的報復性關稅,僅保留鋼鋁及汽車 25% 關稅,緩和與美國緊張關係
- 南韓計劃投資 1,500 億美元於美國造船業,三大造船商(韓華、現代、三星)組成聯合任務小組
- 印度因進口俄羅斯原油被美國課徵 55% 關稅,雙方關係惡化,印度反對美國單邊主義及對中政策
美國內政與經濟挑戰
- 美國經常帳赤字與人均 GDP 增長無明顯關聯,過去 50 年人均 GDP 持續成長,顯示貿易逆差影響有限
- 美國紙箱出貨量跌至 2015 年來新低,國際紙業出貨量減少 5%,反映消費與製造業活動減弱
- 川普政策導致貨車司機供給減少 10%,新命令要求司機需會講英文,影響非法移民就業
輝達財報與科技股影響
- 輝達財報即將於本週公佈,預計單日股價波動可能超過 10%,受四大雲端服務業者資本支出影響
- 輝達在標普 500 指數權重達 8%,與微軟、蘋果等七大巨頭主導美股表現
- 黃仁勳預告推出人形機器人新大腦產品,可能帶動 AI 投資浪潮,推升科技股集中度
台灣關稅談判
- 台灣傳出計畫四年內對美投資 2,500 億美元,涵蓋農產品及汽車零組件,但總統賴清德表示報導與事實有落差
- 台灣內閣將向國會報告關稅談判,爭取避免疊加關稅稅率,具體細節因保密協議尚未公開
- 全球投資美國趨勢持續,如 TOTO 計畫在北美生產免治馬桶以規避關稅,顯示台灣需積極應對貿易挑戰
政治與選民動態
- 川普支持率影響聯準會主席鮑爾民調跌至歷史新低,僅剩不到 40%,低於葛林斯潘時期 60%
- 川普政策呼應選民需求,強調改變而非守護現狀,影響加州州長紐森等政治人物模仿其風格
- 東亞三國(南韓、日本、台灣)近期選舉顯示執政黨因僅強調守護而失利,在野黨提出願景更吸引年輕選民
觀點整理
美股市場與聯準會政策
-
美股表現:
- 上週五(2025 年 8 月 22 日)受聯準會主席鮑爾(Jerome Powell)在傑克森霍爾(Jackson Hole)年會演講影響,美股大幅上漲。
-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846 點(1.89%),收 45,631 點,創歷史新高;標普 500 指數上漲 96 點(1.52%),收 6,466 點;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396 點(1.8%),收 21,496 點;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244 點(2.7%),收 5,754 點。
- 中小型股(羅素 2000 指數)漲幅達 4%,因其對利率敏感度較高。
- 2023 年與 2024 年多數資產呈正報酬,2024 年僅長天期國債下跌,顯示美股處於三年的多頭格局。
-
聯準會降息預期與鮑爾演講:
- 鮑爾演講暗示 9 月可能降息,但聯準會內部對降息分歧明顯,原因在於通膨數據與勞動市場疲軟的矛盾。
- 核心通膨率下降,但生產者物價指數(PPI)開始上揚,顯示通膨壓力未完全消退。
- 鮑爾強調勞動市場疲態是降息主因,而非通膨達標,與市場預期略有脫節。
- 鮑爾認為關稅引發的通膨為一次性,不會持續推升物價,但可能使通膨僵固性延長,導致聯準會降息步調慢於市場預期。
- 美國勞工統計局(BLS)數據修正滯後,可能導致政策誤判,增加政治風險(如過晚降息)。
- 鮑爾未提及聯準會獨立性受干預或數據失真問題,顯示其立場謹慎。
-
川普對聯準會的影響:
- 川普認為鮑爾降息幅度不足,稱其為「Mr. Too Late」,並指應一年前即降息。
- 市場對鮑爾信心降至歷史低點,民調支持率跌破 40%,為歷任聯準會主席最低。
- 聯準會內部可能逐漸偏向川普的寬鬆派,降息幅度與步調(例如每次降 1 碼或間歇性降息)仍是焦點。
- 10 年期與 2 年期公債殖利率大幅下修(10 年期約 4.3% 至 4.4% 震盪),美元指數未因降息預期破底,顯示市場預期複雜。
國際貿易與關稅戰
-
美加關稅:
- 加拿大總理卡尼奧(Justin Trudeau)上週五(8 月 22 日)宣佈撤銷對美國多項商品的報復性關稅,僅保留鋼鋁與汽車 25% 關稅,以緩和美加貿易緊張。
- 新政策與《美墨加協定》(USMCA)掛鉤,符合規範的美制商品可免關稅,顯示北美經濟鏈中關稅壁壘已大幅降低。
- 美加關係短期惡化,加拿大未受邀參加近期白宮會議,未來關稅和緩進展值得關注。
-
美韓會晤與關稅:
- 南韓總統李在明 8 月 25 日與川普舉行首次美韓峰會,議題包括軍費分攤、中國挑戰及北韓核武。
- 川普要求南韓提高駐韓美軍財政支援(目前約 10 億美元),軍費占比應從 GDP 的 3.5% 提升至 5%。
- 南韓承諾投資 1,500 億美元於美國商業造船業,助其復甦。南韓造船業占全球 30% 市占率,與中國(60%)差距明顯,投資需時生效。
- 若南韓規避疊加關稅,將增強其全球供應鏈地位(核能、半導體、電子材料等)。
-
美印關稅衝突:
- 印度與美國關係緊張,因進口俄羅斯原油被美國課徵 55% 關稅,雙方無和解跡象。
- 印度與美國在世界觀(美國單邊主義 vs. 印度多極化)、對中策略(美國交易型外交 vs. 印度邊境衝突壓力)及印巴問題(川普自稱調停功勞被印度視為主權侵犯)上分歧加劇。
- 印度擔心美中若達成妥協,其戰略支點將受損;對美國僅針對印度而非中國課徵懲罰性關稅感到不公。
- 美印關係惡化可能推近中印關係,影響地緣政治格局。
-
台灣關稅談判:
- 傳聞台灣計畫四年內對美投資 2,500 億美元(後修正為可能 2,400 億美元),聚焦農產品與汽車零組件,但總統賴清德表示報導與事實有落差,談判仍在進行。
- 台灣內閣 8 月 25 日將向國會報告,爭取不疊加關稅稅率並降低產業衝擊,具體細節因保密協議尚未明朗。
-
全球投資趨勢與關稅影響:
- 全球企業為規避關稅加速赴美投資,如日本 TOTO 計畫在北美生產免治馬桶,因美國市場 50% 馬桶依賴進口,關稅成本高。
- 關稅副作用逐漸顯現:進口成本上升、企業壓力增大、通膨緩步上揚(7 月關稅收入 296 億美元,全年預估超 3,000 億美元)。
- 美國紙箱銷售量跌至 2015 年來新低(國際紙業出貨量減 5%),反映消費與製造業活動減弱,耐久財需求因高利率與房市收縮而下降。
- 主持人質疑關稅減少貿易逆差的成效,彭博社數據顯示美國經常帳赤字與人均 GDP 增長無顯著關聯,美國經濟更依賴服務業(金融如 Visa、Mastercard)而非商品部門。
- 川普以關稅逼迫對手就範,試圖重塑全球貿易規則,短期引發通膨與產業壓力,但長期或減緩美債評等下滑與競爭力流失。
輝達財報與科技股影響
-
輝達財報預期:
- 輝達本週將公佈季度財報,受四大雲服務供應商(CSP)資本支出增加影響,市場高度關注。
-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預告推出機器人「新大腦」產品,暗示人形機器人領域進展,可能帶動股價波動。
- 輝達在標普 500 指數權重達 8%,與微軟、蘋果、Amazon、Alphabet、Meta、特斯拉等七大巨頭主導美股表現。
- 過去財報顯示輝達股價單日漲跌幅可超 10%,財報與財測可能成為美股拐點。
-
美股結構性風險:
- 美股上漲集中於七大科技股,其他股票表現平平,若科技股鬆動,可能引發顯著回檔。
- AI 投資熱潮導致資金集中,輝達等巨頭動向對市場影響重大。
美國內政與政策
-
移民與勞動政策:
- 參議員盧比歐提議暫停核發商用貨車司機工作簽證,對 5,500 萬簽證持有人進行審查,確保駕駛資格與安全。
- 川普行政命令要求大卡車司機需會講英文,否則停止營運,影響非法移民司機(部分州如加州發放非本地商業駕照),可能減少 10% 司機供給。
- 外國司機增加導致美國本土司機生計受衝擊,且致命車禍數量攀升,政策旨在保護本土就業與道路安全。
-
邊境政策:
- 川普下令重啟美墨邊境圍牆上色,增加牆面溫度以阻攀爬,雖具爭議(主持人質疑實效與執法難度),但迎合選民需求,創造政治畫面。
-
川普政治影響:
- 川普執政調停多場衝突,經濟未衰退,8 月製造業 PMI 升至 53.3,貨幣政策轉鴿派,塑造其「經濟永動機」與「和平締造者」形象。
- 川普掀起政治旋風,強調「喊出願景」比「守護現狀」更吸引選民,尤其年輕人對抽象價值(如民主、社會秩序)無感。
- 加州州長紐森模仿川普風格,轉向咆哮文體與誇張宣傳,顯示其策略影響民主黨選民動員與 2028 年總統選舉布局。
- 主持人引用香港作家鄭立觀點,強調承諾具體願景(如打擊詐騷、保障住房)比守護制度更能吸引年輕人,呼應川普式政治宣傳。
投資建議與總結
-
投資策略:
- 美股處於三牛一熊格局,長期投資者無需拋售,但短期追高需謹慎,建議等待均值回檔再進場。
- 輝達財報與 PCE 通膨數據(核心年增 2.8%)、CPI(核心年增 3.1%)是本週焦點,可能影響市場方向。
- 機會留給準備者,投資者應關注資金配置與市場乖離。
-
總結觀點:
- 鮑爾降息預期推升美股,但聯準會政策滯後與數據修正可能引發風險。
- 關稅戰重塑全球貿易規則,短期推升通膨,長期或減緩美國競爭力流失,但效果待觀察。
- 輝達與科技股主導美股,財報動向牽動市場。
- 川普政策迎合選民,強調願景而非守舊,影響美國與全球政治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