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08
2025-08-19(二)美烏俄會談,最後衝刺?台股創史高!大戶進場了?
摘要整理
台股表現與市場動態
- 台股創下歷史新高收盤價,2025 年 8 月 19 日收於 24,515 點,較前日小漲 31 點,顯示市場持續看多情緒
- 中小型股量能顯著增加,近一個月 OTC 市場爆量,暗示內資主力資金回流,與過去一年權值股主導的趨勢有所轉變
- 外資與投信買超力度不如預期,外資淨空單減少至 29,626 口,投信於 2 月至 4 月逢低買進後,6 月後買盤趨緩
國際局勢與談判進展
- 烏俄衝突談判進入衝刺階段,澤倫斯基與歐洲領導人在白宮與川普會談,達成初步共識,等待俄羅斯最終回應
- 澤倫斯基態度軟化,願意放棄部分領土治權但保留主權,提出停火優先、同步撤軍及長期安全保障三大條件
- 蓋洛普民調顯示烏克蘭民眾對加入北約信心下降,2025 年僅 32% 認為十年內可加入,33% 認為永遠無法加入
原油價格與地緣政治影響
- 國際局勢緩解可能影響原油價格,若俄羅斯制裁解除,原油供給增加或抑制價格上漲,需持續觀察市場動態
- 川普推動地緣政治軟化,目標提高原油開採量,2025 年全球原油供給預估可能因自由市場政策而擴張
- 美國對俄羅斯施加 100% 至 200% 懲罰性關稅,俄羅斯經濟壓力增加,可能影響其談判立場
美國股市與全球市場概況
- 美國四大指數表現分化,道瓊下跌 34 點(0.08%)至 44,911 點,標普 500 幾乎持平於 6,449 點,納指微漲 0.03% 至 21,629 點
- 全球股市表現亮麗,南韓股市 2025 年漲幅達 32%,上證指數創十年新高,漲幅 14%,顯示新興市場資金流入
- 台股年漲幅 7.2%,落後南韓及上證,但創歷史新高,市場預期可能存在落後補漲空間
台灣經濟成長與貿易順差
- 台灣主計處上修 2025 年經濟成長率至 4.45%,較 5 月預估 3.1% 大幅提升,明年預估下滑至 2.8%
- 台灣對美出口順差擴大,2025 年 1 月至 7 月達 700 億美元,預估全年順差達 1,402 億美元,2026 年達 1,509 億美元
- 民間消費與固定投資放緩,2025 年民間消費年增幅 2.43%,固定投資預估從 9% 降至 1.68%
傳產與房市挑戰
- 傳產面臨挑戰,無薪假人數從 4 月 1,500 人增至 4,000 人,工具機產業如瓏澤科實施周休三日以應對關稅與匯率壓力
- 房市內需收縮,七都新成屋總價中位數下跌 14% 至 15%,如新竹從 1,400 萬降至 1,188 萬,但單價跌幅較小,台北年增 2.73%
- 央行緊縮政策導致預算收縮,房價單價顯示市場未崩跌,9 月 18 日聯準會會議可能難釋放寬鬆訊號
投資與生活品質建議
- 小資族提升生活品質應優先投資健康,多用電與水,台灣電價與水價相對低廉,2025 年住宅電價相對發達國家具成本優勢
- 投資分三階段:健康與本業收入、財務投資、人生體驗感,優先確保身體放鬆以提升效率
- 傳產轉型或退出市場需權衡,中小企業若無力轉型,可考慮清庫存後變現資產,投資如台積電等穩健標的
觀點整理
市場總覽
-
台股表現與歷史新高
- 台股近期創下歷史新高收盤價,達 24,515 點,但漲幅(7.2%)相較其他市場如南韓(32%)、費城半導體指數(15%)等略顯落後,顯示有補漲空間。
- 台股量能近期暴增,尤其是中小型股及櫃買指數(OTC),顯示內資(主力資金)回流,散戶與投信買盤活躍,帶動市場熱度。
- 外資買超幅度不如預期,淨空單減少至 29,626 口,顯示外資對台股態度謹慎,主力買盤來自內資及散戶,而非外資或 ETF。
-
中小型股輪動與脫鉤趨勢
- 中小型股在過去一個月量能快速拉升,可能與海外股市脫鉤,進入新一輪輪動,反映內資對中小型股的偏好。
- 過去一年台股經歷「恐慌蛙」到「關稅蛙」再到「多蛙」的轉變,投資情緒從恐慌轉為樂觀。
-
融資餘額與市場心態
- 融資餘額尚未突破 2,500 億,顯示投資人仍因 4 月份融資大砍的影響而心有餘悸,市場追高意願謹慎。
- 投信採左側交易策略,低點(2 月至 4 月)積極買進,反彈後(6 月起)追高意願降低;外資則在 3 月至 4 月賣超,6 月至 7 月才開始回補。
國際局勢
-
烏俄戰爭談判進展
- 主持人認為烏俄戰爭談判進入關鍵階段,澤倫斯基與川普、歐洲領導人於白宮會談,達成初步共識,等待普丁的最終回應。
- 澤倫斯基態度軟化,從不願喪失任何領土轉為願意放棄部分治權(東南部四州),但堅持主權及未被俄羅斯完全佔領的領土不割讓。
- 烏克蘭提出三大條件:優先停火、雙方同步撤軍、長期安全保障(如類似北約第五條的共同防禦機制,但可由各國自行決定參戰程度)。
- 俄羅斯要求烏軍撤出東南部四州並放棄加入北約,雙方仍存巨大鴻溝。
-
川普的角色與影響
- 川普積極推動談判,目標是終結戰爭並獲諾貝爾和平獎,強調若其執政,戰爭不會發生,並批評拜登政策導致戰爭僵局。
- 川普的談判策略包括對俄施壓(如 100% 至 200% 懲罰性關稅),同時對烏克蘭施壓減少軍援,促使雙方妥協。
- 主持人認為,若談判成功,可能緩解地緣政治緊張,影響原油價格及全球市場,但短期內俄軍不再進犯需美方安全保證。
-
歐盟與烏克蘭的關係
-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表態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,計畫 2025 年啟動入盟談判,作為對烏克蘭的安全承諾,彌補無法加入北約的遺憾。
- 烏克蘭貪腐及制度問題可能拖延入盟進程,民眾對入盟信心下降(數據未明確提及)。
-
烏克蘭民意變化
- 根據蓋洛普民調,烏克蘭民眾對戰爭態度顯著轉變:
- 2022 年,73% 支持戰鬥到勝利,22% 傾向談判;2025 年,69% 支持立即談判,24% 堅持戰鬥,顯示厭戰情緒高漲。
- 對美國領導力的支持從 2022 年的 66% 降至 2025 年的 16%,不滿意度達 73%,反映對美國的失望。
- 對俄羅斯支持率僅 1%,對中國 8%,德國則因軍援支持率升至 63%。
- 對加入北約信心下滑,2022 年 64% 認為 10 年內可加入,2025 年僅 32%,33% 認為永遠無法加入。
- 根據蓋洛普民調,烏克蘭民眾對戰爭態度顯著轉變:
美國股市
-
四大指數表現
- 道瓊指數下跌 34 點(0.08%),收 44,911 點;標普 500 指數下跌 0.6 點(0.01%),收 6,449 點;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6.7 點(0.03%),收 21,629 點;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23 點(0.41%),收 5,776 點。
- 市場波動不大,顯示投資人對地緣政治談判結果及降息路徑持觀望態度。
-
降息預期與通膨挑戰
- 主持人認為,地緣政治緩解不一定利於降息,因美國通膨主要來自人力成本(薪資僵固性),而非油價或農價。
- 若非法移民驅逐政策放緩,可能減輕通膨壓力,但目前通膨僵固性仍為核心問題。
全球股市
-
全球市場表現
- 南韓股市 2025 年漲幅 32%,受低基期及強勁買盤推動;費城半導體指數漲 15%;上證指數漲 14%,創 10 年新高,內資買盤活躍。
- 日經 225 指數漲 11.2%,新加坡海峽指數漲 10.1%,標普 500 指數漲 9.8%,道瓊指數漲 5.94%。
- 全球股市板塊輪動明顯,台灣需觀察是否具備落後補漲潛力。
-
中國股市異動
- 上證指數爆量上漲,內資買盤異常活躍,與美中貿易戰持續形成對比,顯示流動性溢出,但不代表末升段。
台灣經濟
-
經濟成長預估
- 主計處上修 2025 年經濟成長率至 4.45%,較 5 月預估的 3.1% 大幅提升,顯示經濟表現亮麗,超越中國及多數新興市場。
- 2026 年預估成長率下滑至 2.8%,過去 10 年台灣經濟穩定在 3% 左右,未陷入深度衰退,2023 年成長率為 1.12%。
-
貿易順差與 AI 熱潮
- 7 月對美出口增長 63%,達 186 億美元,1 至 7 月順差達 700 億美元,超過 2024 年全年。
- 順差成長來自 AI 應用擴張及關稅囤貨潮,預估 2025 年順差達 1,402 億美元,2026 年達 1,509 億美元。
- 台灣對美投資遠超美國對台投資,2024 年台灣對美投資 141 億美元,美國對台僅 9 億美元,顯示台灣企業積極布局美國市場。
-
內需與投資趨勢
- 民間消費年增 2.43%,實質增長 0.85%,內需呈收縮趨勢;固定投資從 9% 高增長預估下滑至 2026 年的 1.68%。
- 投資存量轉移至美國,台灣本地投資減少,反映全球供應鏈重組影響。
傳統產業處境
-
減工時與轉型挑戰
- 傳統產業面臨關稅戰、台幣升值及銀行緊縮銀根影響,部分企業如瓏澤科技(工具機製造)實施周休三日,減少工時人數從 4 月的 1,500 人增至近 4,000 人。
- 傳統產業調整並非全因關稅戰,部分企業早在關稅生效前已開始轉型或庫存出清,中小企業面臨轉型或退場抉擇。
-
產業轉型與退出選擇
- 中小企業轉型成本高,部分選擇清庫存後退出市場,將資金轉投如台積電等權值股,或變現廠房,追求更高報酬。
- 傳統產業勞動結構以外籍勞工為主,本國籍勞工比例下降,顯示產業輪動趨勢。
房市收縮
-
房價與交易量變化
- 預售屋交易量從台北到高雄年減 6 成至 8 成,永慶數據顯示新成屋總價中位數下跌,如新竹從 1,400 萬跌至 1,188 萬(跌 15%),但主持人認為總價數據因樣本數失真,實際跌幅可能不到 5%。
- 信義房價指數顯示單價更準確:新竹年減 3.38%,台北年增 2.73%,桃園增 2.65%,台南增 3.1%,高雄及台中微跌約 1%。
-
央行政策與市場預期
- 房市收縮主要受央行緊縮政策影響,導致預算壓縮,交易量下滑,但房價未崩跌,市場處於啟動而非崩潰狀態。
- 建商以總價下跌訴苦央行,購屋者則認為房價未大幅下跌,雙方邏輯分歧,9 月 18 日央行理監事會議可能難釋放寬鬆訊號。
生活品質建議
-
小資族與中低收入戶的投資策略
- 主持人建議小資族與中低收入戶提升生活品質,應優先投資健康與本業收入,而非過分專注買房或買股。
- 台灣水電價格相對低廉,適度增加水電使用(如冷氣、泡澡)能以低成本提升舒適度,遠勝於過度節省犧牲生活品質。
-
人生投資三步驟
- 第一步:投資健康與本業收入,確保身體放鬆與工作效率。
- 第二步:財務投資,如股票或房地產。
- 第三步:人生體驗投資,提升生活愉悅感。
未來觀察重點
-
聯準會政策與通膨
- 即將召開的傑克森霍爾會議(8 月 22 日)將關注聯準會主席鮑爾的態度,地緣政治緩解不一定降低通膨,因核心通膨來自薪資僵固性。
- 需觀察 CPI 與 PPI 是否持續脫鉤,以及聯準會如何表達數據獨立性。
-
台股後續動能
- 台股是否具補漲空間,取決於中小型股與櫃買指數的持續輪動,以及內資買盤是否進一步推升量能。
- 外資動向與融資餘額變化將影響市場信心,主力資金回流是否持續值得關注。
-
國際局勢與原油價格
- 若烏俄談判成功,解除對俄制裁可能影響原油供給與價格,需觀察是否推升油價或擴大供給抑制價格。
- 川普的談判成果可能影響全球地緣政治軟化,進而穩定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