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0 02

2020-02-25(二)全球股市「染疫」,道瓊崩跌 1,031 點

  • 全球股市「染疫」,道瓊崩跌 1,031 點
  • 外資大賣 263 億元,台股市值三天蒸發 7,000 億
  • 恐慌持續、金價創高,債券殖利率創低
  • 投資者,我們應該怎麼做

摘要整理

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

  • 美國股市經歷兩年來最大跌幅,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1031 點,跌幅 3.6%,標普 500 指數下跌 111.86 點,跌幅 3.4%,回到去年 12 月水準
  • 韓國疫情快速擴散,確診病例突破 800 人,全球第二高,導致三星、海力士等企業 7000 人隔離,衝擊全球 70% 面板供應鏈
  • 亞洲股市同步下跌,首爾指數跌 3.9%,香港恒生指數跌 1.8%,台灣加權指數跌 1.3%,預估今日跌幅可能達 2-3% 或 300-500 點

韓國疫情引發供應鏈危機

  • 韓國面板產業占全球 70% 產量,疫情導致停產,影響中間材料供應,連帶衝擊上游原物料進口及下游代工組裝
  • 台灣面板廠如友達、南亞科、群創可能受惠轉單效應,但無法完全抵消全球供應鏈斷鏈影響
  • 中國疫情高峰已過,市場焦點轉向韓國復工率及疫情控制,持續斷貨將加劇全球經濟衝擊

台股外資賣壓與政府護盤

  • 外資昨日賣超台股 263 億台幣,創 2018 年 10 月 11 日美中貿易戰以來第二大單日賣超,累計今年賣超 1045 億台幣,接近去年買超 2441 億台幣的一半
  • 台股昨日下跌 1.3%,八大行庫買超 48.11 億台幣進行護盤,預估今日持續護盤,但市場恐慌陰霾仍影響盤勢
  • 台股目前處於回檔修正階段,非崩盤,跌幅可能不如武漢疫情初期 5-6%,但緩跌趨勢可能持續一至兩個月

黃金與避險資產動態

  • 金價上漲 5%,達 1689 美元,去年 12 月 1530 美元時建議布局,至今漲幅約 10%,有效抵消股票損失
  • 美元因美國經濟地位成為避險資產,日元因低利率環境受國際投資者青睞,借日元買美元推升日元價值
  • 資產配置中黃金占比建議 20%,可為整體投資組合提供 2-3% 漲幅,作為股票市場下跌的避險工具

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

  •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顯示聯準會第二季降息一碼機率達 93.3%,降兩碼機率 70.6%,受美股崩跌及川普喊話影響
  • 降息預期提高股市反彈可能性,歷史經驗顯示貨幣寬鬆常引發股市反轉,投資者可關注降息時點布局
  • 疫情引發的股市回檔屬正常修正,非資產泡沫破裂,長期投資者可逢低逐步買進,等待市場回穩

投資策略建議

  • 存股族應堅持定期定額投資,無需設定停損點,透過長期持有降低平均成本,無懼短期波動
  • 波段操作者可於回檔時分批布局,跌幅越大布局越多,技術分析者可待市場落底後進場,預估反彈時點在美國總統大選前
  • 短線操作者可設定 1% 停損點,靈活應對市場波動,長期投資者無需過度恐慌,逢低買進為主要策略

觀點整理

全球股市閃崩背景與原因

  • 全球市場黑色星期一:2020 年 2 月 24 日,全球股市經歷顯著下跌,美股尤為嚴重,被稱為「黑色星期一」。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下跌超過 1,000 點,標普 500 指數創 2018 年 2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,三大指數跌幅均超過 3%,回吐 2020 年全部漲幅,回到 2019 年 12 月水準。
  • 主要觸發因素:韓國疫情快速爆發是主要原因。韓國確診人數升至全球第二高,超過 800 人,部分與新天地教會擴散有關。韓國總統文在寅將疫情警戒上調至最高等級,引發市場恐慌。
  • 韓國供應鏈影響:韓國低潤與面板產業占全球 70% 產量,因疫情導致約 7,000 人隔離,供應鏈面臨斷貨風險。作為中間材,面板產業停產影響上游原物料進口與下游代工組裝,衝擊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。
  • 比較中國疫情:中國疫情爆發時,美股跌幅較小,原因在於中國市場雖大,但韓國的面板產業對全球供應鏈影響更直接,市場開始反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。

各市場表現

  • 美股: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1,031 點(跌幅 3.6%),標普 500 指數下跌 111.86 點(跌幅 3.4%),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355.31 點(跌幅 3.7%),均為三週至兩年來最低點。
  • 亞股:首爾指數下跌 3.9%,香港恒生指數下跌 1.8%,台灣加權指數下跌 1.3%,預估次日跌幅可能達 2-3%,約 300-500 點。
  • 歐股:德國法蘭克福指數下跌 3.5%,顯示全球市場同步受到衝擊。

台股現況與外資動向

  • 外資賣超:外資於 2 月 24 日賣超台股 263 億台幣,為 2018 年 10 月 11 日美中貿易戰以來第二大單日賣超(當時賣超 301 億台幣)。2020 年累計賣超達 1,045 億台幣,接近 2019 年全年買超 2,441 億台幣的一半。
  • 市場修正而非崩盤:主持人認為台股目前屬於回檔修正,而非崩盤,類似 2018 年底因美中貿易戰引發的兩個月跌勢。台股可能持續緩跌,投資者需關注跌勢何時止穩。
  • 政府護盤:八大行庫持續買超,2 月 24 日買超 48.11 億台幣,預估後續仍將護盤,跌幅可能不如武漢疫情初期(跌幅 5-6%)嚴重。

黃金與避險資產

  • 金價表現:金價上漲約 5%,達每盎司 1,689 美元,較 2019 年 12 月的 1,530 美元上漲約 10%。主持人於 12 月建議配置黃金,目前避險效果顯現。
  • 資產配置目的:黃金配置非為賺取價差,而是抵消股市損失。若資產配置中黃金占 20%,可帶來約 2-3% 的整體資產漲幅,部分抵銷股市下跌損失。
  • 美元與日元避險特性
    • 美元:因美國經濟實力強,美元在全球恐慌時成為主要避險資產。
    • 日元:因日本低利率,借貸成本低,國際投資者常借日元買美元,推升日元需求,使其成為避險貨幣。

聯準會降息可能性

  • 市場預期: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Fate Watch)顯示,聯準會於 2020 年第二季降息一碼機率達 93.3%,降息兩碼機率為 70.6%。美股下跌與川普喊話增加聯準會降息壓力。
  • 降息影響:降息預期提高股市反彈可能性,降息宣布或暗示時,股市可能提前反應。主持人認為疫情引發的回檔為合理修正,配合貨幣寬鬆政策,可能形成反轉點。

投資策略建議

  • 整體觀點:疫情不會導致全球經濟崩盤或大規模失業,僅為股市合理回檔。資產泡沫破裂(如股價從 5 元漲至 100 萬)才是崩盤徵兆,目前非此情況。
  • 存股族
    • 無需設定停損點,追求資本厚度而非短期資產累積。
    • 定期定額投資,高低點均買入,平均成本位於中間價位。
    • 以持股張數(如台積電、玉山金)衡量資產,而非總金額。
    • 除非個股基本面惡化(如殖利率下降或股價持續下跌),否則不停止存股。
    • 即使經濟崩盤(如 2008 年),存股族應持續投資以降低成本。
  • 波段操作者
    • 短期空頭趨勢可考慮停損,但長期波段投資者應視回檔為布局時機。
    • 股市每 2-3 年有一次半年至一年回檔(如 2010、2014、2016、2018 年),難以回到 2008 年低點(4,000 點)。
    • 建議逢低分批買進,無需一次投入全部資金,等待反彈(如美國大選前)。
  • 短線操作者
    • 可設定嚴格停損(如跌 1% 即出場)。
    • 技術分析熟練者可等待底部確認(如雙底、三底)後布局。
  • 新手投資者:新進場者對下跌敏感,需接受短期虧損為正常現象,長期投資者心態較不受影響。

其他觀察

  • 轉單效應:韓國面板產業斷貨可能使部分訂單轉至台灣友達、南亞科、群創,但因韓國市占率高,無法完全抵消全球經濟衝擊。
  • 市場恐慌:疫情引發恐慌性賣壓,但非基本面衰退,投資者應保持冷靜。
  • 直播斷線:主持人幽默提及直播因系統問題斷線,反映市場不確定性。

結論

主持人認為當前市場回檔為疫情引發的正常修正,非崩盤,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策略(存股、波段、短線)調整操作。存股族應堅持定期定額,波段操作者可逢低分批布局,短線操作者可嚴格停損。黃金與避險資產表現良好,聯準會降息預期提高股市反彈可能性,投資者應保持理性,關注韓國疫情與供應鏈復甦進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