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2
2020-02-17(一)台股量縮上漲 23 點站上月線,周線連 2 紅
- 台股量縮上漲 23 點站上月線,周線連 2 紅
- 肺炎疫情衝擊,市場預測 Fed 今年降息 1 至 2 碼
- 鴻海武漢廠加速拚復工,受影響前五大手機廠
- 新冠肺炎突襲,哪些經濟受災國風險最大?
- 股神巴菲特買生技、零售股,減持蘋果
摘要整理
台股市場現況與展望
- 台股上週五上漲 23.92 點,收在 11,815.7 點,勉強站上月線,顯示市場試圖回穩
- 成交量萎縮至 1,116 億元,連續兩天遞減,反映投資人觀望情緒濃厚
- 關鍵壓力點位於 11,933 點,若突破此新冠反壓線,多頭趨勢將獲確認
武漢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
- 武漢肺炎疫情導致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於第二季末至第三季初(6-7 月)降息,降息機率從 20% 升至 40%
- 疫情衝擊全球 26 個國家,確診病例達 66,576 例,死亡人數 1,500 人,日本與菲律賓出現死亡案例
- 中國供應鏈受阻影響南韓汽車業(如現代汽車停產)及日本進口(中國占日本進口五分之一)
中國手機市場供應鏈分析
- 中國手機市場前五大品牌市占率:華為 38.5%、OPPO 17.8%、Vivo 17%、小米 10%、蘋果 7.5%
- 蘋果供應鏈在中國市占率較低,但台股蘋果供應鏈受疫情衝擊跌幅最大,顯示市場不確定性高
- 中國復工率逐步好轉,預計本月疫情高峰將過,但台灣若爆發社區感染,台股可能下跌 2-3%
日本與南韓經濟衝擊
- 日本受疫情影響嚴重,民調顯示安倍支持率從 50% 降至 41%,下跌 8.3 個百分點
- 南韓 2019 年經濟成長率為金融海嘯以來次低,2020 年因中國零件短缺,汽車與手機產業受創
- 日本占全球產出 6%,中國為其進口來源五分之一,疫情擴散恐影響東京奧運及經濟穩定
美國市場與聯準會動向
- 美國股市週五漲跌互見,道瓊指數下跌 25.23 點(0.09%),納斯達克上漲 19.21 點(0.2%)
- 川普推動針對中產家庭投資股市的減稅方案,可能刺激全民炒股熱潮
- 聯準會未正式表態降息,但市場預期疫情若惡化,降息機率將進一步提升
巴菲特投資策略調整
- 巴菲特 2019 年錯過多頭行情,持現金比例創歷史新高,錯過標普 500 上漲 23% 的機會
- 近期增持生技股與零售股,減持蘋果持股,反映對疫情影響的避險策略
- 美國企業如蘋果與星巴克因在中國設廠與零售據點多,受疫情影響風險較高
原油價格與投資建議
-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反彈 0.5-1%,但年初以來跌幅達 10-20%,目前僅為震盪區間
- 俄羅斯未同意 OPEC 減產,油價上漲動能不足,預計第三季中國需求回穩後才可能回升
- 建議投資人採取避險策略,購買黃金、債券或反向 ETF,以降低疫情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
觀點整理
台股市場觀點
- 
台股現況與壓力點: - 台股在週五(2020 年 2 月 14 日)上漲 23 點,站上月線,收盤約 11,800 點,距離新春開盤高點 11,933 點仍有約 100-200 點差距。
- 11,933 點為新冠疫情開盤下跌後的最高點,成為重要反壓點。若突破,意味多頭趨勢確認,台股將重回正常多頭軌道;若多次受壓回落,則可能進入盤整期。
- 成交量萎縮,週五僅 1,116 億元,連續兩天遞減,顯示市場動能不足。全指數無明顯表現,中小型股及低基期股較活躍。
 
- 
外資與融資動向: - 外資連續三天買超台股,週五買超 16.94 億元,但金額不大,顯示謹慎態度。
- 融資餘額增加,2 月 12 日增 24,000 張,2 月 13 日增 12,995 張,總額達 73 萬張,顯示散戶看空情緒上升,與指數上漲形成對比,市場氛圍非明顯多頭。
 
- 
疫情對台股的潛在風險: - 若台灣爆發社區感染,參考和平醫院事件,台股可能下跌 2-4%。建議投資人配置避險型 ETF(如黃金、債券或反向 ETF),以降低損失,而非僅減持股票。
- 避險型 ETF 的優勢在於,當市場下跌時可順勢做空,彌補持股損失,特別適合趨勢不明朗時。
 
- 
補漲空間: - 台股自疫情低點反彈 5-6%,距離新春高點僅剩 2.5%(約 304 點)。相較全球市場已填補疫情缺口,台股尚未完全回到疫情前水準,具補漲潛力。
 
全球市場與疫情影響
- 
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: - 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率,市場揣測聯準會可能降息,但聯準會未正式表態。疫情對全球供應鏈、特別是依賴中國的國家造成顯著影響。
- 截至 2 月 17 日,中國確診病例達 66,576 例,疑似病例 8,969 例,死亡 1,500 人。全球 26 個國家有確診病例,日本及菲律賓出現死亡案例。
 
- 
受疫情衝擊最大的國家: - 日本:
- 日本經濟風險高,占全球產出 6%,中國為其進口來源的 1/5。若中國零件無法出口,日本企業(如 UNIQLO)營運受阻。
- 日本疫情擴散,安倍支持率從 1 月的 50% 降至 41%,政治不穩定性增加。下半年東京奧運可能受影響。
- 日經指數已反映疫情衝擊,跌幅可作為台灣市場的參考對照。
 
- 南韓:
- 南韓經濟去年成長率為金融海嘯以來次低,疫情導致中國零件短缺,現代汽車已停產。
- 南韓企業債務收入比高,難承受進一步衝擊,可能採取刺激性貨幣政策。
 
- 美國:
- 美國基本面表現最佳,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,但對中國設廠或零售業務(如蘋果、星巴克)影響較大。美國進口 1/5 來自中國,出口僅 7% 至中國。
 
- 其他地區:
- 澳洲、南韓、日本為與中國貿易聯繫最深的國家,風險較高。新加坡疫情嚴重,印尼因檢測技術不足,確診數為零,但實際感染可能較多。
 
 
- 日本:
聯準會政策預測
- 
降息可能性: - 市場預估聯準會降息機率從 20% 升至 40%,最可能時間為第二季末至第三季初(6-7 月),因應美國大選及疫情高峰結束後的經濟提振需求。
- 降息幅度預估為 1-2 碼,旨在拉抬股市及全球經濟。
 
- 
影響因素: - 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超預期,可能促使聯準會採取行動。
- 川普可能在選前施壓聯準會降息,以刺激經濟。
 
原油價格分析
- 
價格走勢: -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小幅反彈 0.5-1%,但年初以來跌幅達 10-20%,目前僅處震盪區間,非明顯反彈。
- 反彈動能不足,缺乏短期內推升油價的利多消息。
 
- 
影響因素: - 俄羅斯未同意 OPEC 減產計畫,導致供給減少預期落空,油價難以回穩。
- 中國需求預計第二季末至第三季初恢復,油價上升可能在該時點顯現。
 
- 
投資建議: - 對長期投資原油或相關 ETF 的觀眾,需注意目前油價處於打底階段,短期內上升空間有限,建議謹慎布局。
 
中國復工與手機供應鏈
- 
復工進展: - 中國除湖北省外,復工潮明顯,但武漢地區因疫情嚴重尚未放行。
- 復工率好轉,疫情高峰預計 2 月內過去,但台灣若爆發社區感染,需採取避險措施。
 
- 
手機市場供應鏈: - 全球手機市占率前五:三星(21%)、華為、蘋果、小米、OPPO。
- 中國市場市占率前五:華為(38.5%)、OPPO(17.8%)、Vivo(17%)、小米(10%)、蘋果(7.5%)。
- 蘋果在中國市占率低,但其供應鏈受疫情影響最大,跌幅超過華為等中國品牌,顯示市場不確定性導致錯位反應。
- 需關注蘋果供應鏈對歐美市場出貨速度的影響。
 
巴菲特投資策略
- 
持股調整: - 巴菲特近期大幅調整持股,增持生技股及零售股,減持蘋果持股。
- 2019 年巴菲特錯過多頭行情(美股漲 23%,道瓊漲 50%),手上現金創歷史新高,顯示保守策略。
 
- 
調整原因: - 減持蘋果可能因其在中國市場風險高,疫情影響供應鏈及零售業務。
- 增持生技股及零售股,可能看好其長期成長潛力或疫情後復甦機會。
 
美國股市與政策
- 
美股表現: - 週五美股漲跌互見,道瓊指數跌 25.23 點(-0.09%,收 29,398 點),標普 500 漲 6.22 點(+0.18%,收 3,380.16 點),納斯達克漲 19.21 點(+0.2%,收 9,731.18 點),費城半導體指數跌 3.78 點(-0.19%,收 1,956.56 點)。
 
- 
減稅政策: - 川普計畫推出針對中產家庭投資股市的免稅優惠,可能推升全民炒股熱潮,帶動納斯達克及標普小幅收高。
 
投資建議與心態
- 
避險策略: - 面對疫情不確定性,建議滿倉投資人配置避險型 ETF(如黃金、債券或反向 ETF),以降低損失,而非僅減持股票。
- 避險目的在於控制損失,而非賺取更多利潤,適合快速下跌的市場環境。
 
- 
不確定性與市場波動: - 市場價格波動來自不確定性,確定性事件(如台積電財報)通常已反映在價格中。投資人應把握不確定性下的機會,做出判斷並持有。
 
- 
市場氛圍與指標: - 外資動向為台股漲跌的重要指標,外資買進則股市上漲,外資賣出則下跌。
- 融資餘額增加顯示散戶看空,與外資買超形成對比,需謹慎觀察市場氛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