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02
2020-02-24(一)美股滿江紅!武漢肺炎發威,費半暴跌近 3%
- 美股滿江紅!武漢肺炎發威,費半暴跌近 3%
- 金價有撐,法人喊布局
- 台股飄烏雲,瀰漫偏空氛圍
- 南韓疫情燒,台系面板、半導體將迎轉單
摘要整理
美股市場表現與疫情影響
- 美股週五全面收紅,代表下跌,費城半導體指數暴跌近 3%,收於 1891.05 點,下跌 58.2 點
- 疫情引發避險情緒上升,南韓、日本、義大利疫情嚴重,南韓累計 602 例確診、日本 888 例、義大利新增 55 例
- 美股基本面仍穩,IHS 製造業指數略降至 49.6,為 2013 年 10 月以來最低,顯示景氣趨向萎縮
金價走勢與投資策略
- 黃金價格攀升至 1648 美元,創七年新高,全週大漲 3.9%,為去年 6 月以來最大週漲幅
- 建議資產配置者於 1530 美元布局,預估 1715 美元為停利點,漲幅約 12%
- 金價上漲旨在抵消股市損失,非為賺取價差,美元升值與避險需求推升金價
台股市場現況與外資動向
- 台股上週失守季線與月線,外資期貨操作偏空,上週五天賣超約 400 億台幣
- 台股加權指數僅上漲 5.2%,遠低於大陸上證指數 13.3% 及深圳指數 20.1% 的漲幅
- 建議逢低買進,散戶應利用時間優勢,盤整期不宜輕易賣出
亞洲股市與貨幣走勢
- 亞洲貨幣普遍貶值,台幣自 1 月 15 日以來貶值 1.43%,韓元貶值 3.95%,人民幣貶值 2.18%
- 大陸股市逆勢創新高,上證指數受政府政策影響,漲勢與人民幣貶值呈現矛盾
- 南韓疫情爆發影響全球供應鏈,記憶體與面板市佔率分別達 73% 及 36%,可能引發轉單效應
南韓疫情與轉單效應
- 南韓累計確診 660 例,死亡 6 人,三星封廠可能導致記憶體與面板轉單至台灣
- 台系面板廠如友達、群創,及半導體廠如台積電、聯電有望受惠轉單效應
- 南亞科因南韓記憶體市佔率高達 73%,短期內漲幅顯著,需注意後續回檔風險
美中貿易戰與中國政局
- 武漢疫情模糊美中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,企業難以追究習近平責任
- 中國經濟因封城與交通中斷大幅衰退,出口數據預計下滑
- 疫情高峰已過,習近平政局穩定性提高,利於大陸股市短期表現
油價與其他市場分析
- 油價處於 V 型反彈格局,受供需變數影響,短期難回疫情前水準
- 航空業需求下降,華航營收衰退 30%,影響油價需求復甦
- 建議投資者從供需兩端分析油價,長期投資可考慮台塑四寶等相關概念股
觀點整理
美股市場分析
- 
市場表現: - 2020 年 2 月 24 日,美股週五全面收紅(代表下跌,與台股相反,紅色表示下跌,綠色表示上漲)。費城半導體指數(費半)暴跌近 3%,創 2 月 10 日以來新低;道瓊指數創 2 月 7 日以來最差紀錄;標普 500 指數創 1 月 31 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;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174.38 點(1.79%),收於 9576.59 點。
- 下跌主因是新冠疫情引發的避險情緒快速上升,特別是南韓、日本、義大利疫情惡化(南韓新增 169 例,累計 602 例;日本含郵輪病例達 888 例;義大利新增 55 例)。
- 科技股和半導體類股壓力最大,費半指數下跌 58.2 點(2.99%),收於 1891.05 點。
 
- 
基本面與影響因素: - 美股基本面仍穩健,僅 IHS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降至 49.6(低於 50 表示景氣萎縮),為 2013 年 10 月以來最低,但整體影響屬消息面衝擊,而非基本面惡化。
- 影響美股中長期表現的兩大因素:企業財報與聯準會政策。其他因素(如美中貿易戰、疫情)對美股影響為短期性。
- 主持人認為美股目前僅為盤整修正,非實質反轉,因美國總統大選(2020 年 11 月)前,川普政府不太可能允許美股崩盤。
 
- 
疫情影響: - 南韓作為全球記憶體(市占率 73%)與面板(供應 36%)重要供應國,若因疫情封廠或人員管制,將嚴重衝擊全球供應鏈,進而影響美股表現。
- 美股投資者先前認為疫情好轉,帶動股市創新高,但南韓疫情惡化可能改變市場預期。
 
台股市場分析
- 
市場表現: - 台股上週失守季線(約 10700 點),週五連月線也失守,呈震盪盤軟格局,顯示賣壓沉重。
- 外資上週五個交易日賣超合計超過 400 億台幣,僅一天買超 37.99 億台幣,顯示外資偏空操作。
- 台股今年以來僅上漲 5.2%,遠落後大陸上證指數(上漲 13.3%)與深圳指數(上漲 20.1%)。
 
- 
基本面與展望: - 台股基本面表現不差,但因去年漲幅過大(表現亮眼),目前面臨賣壓,進入盤整期。
- 主持人樂觀預期盤整期不會過長,第三季前有望突破,回到正常水位,受全球政經局勢與美國大選影響。
- 建議投資者「逢低買進」,散戶應利用時間成本優勢,耐心持有,不宜因短期盤整急於賣出。
 
- 
匯率影響: - 新台幣自 1 月 15 日起重貶 1.43%,其他亞洲貨幣如韓元(貶 3.95%)、日元(貶 1.95%)、人民幣(貶 2.18%)均走弱,顯示資金流向美元避險資產。
- 台股追不上美股上漲,但美股下跌時台股首當其衝,呈「追跌不追漲」特性。
 
金價分析
- 
價格走勢: - 金價自 1530 美元上漲至 1648 美元,創七年新高,全週大漲 3.9%,為 2019 年 6 月以來最大週漲幅。
- 主持人於金價 1530 美元時建議配置 10-20% 資產,1611 美元突破前高後建議波段投資,但不追高。
- 技術面分析顯示 1715 美元為短期停利目標,預估漲幅約 12%(從 1530 美元起算)。
 
- 
驅動因素: - 金價上漲主要來自疫情引發的恐慌性需求,而非美元貶值。美元與金價同步上漲(歷史上罕見),因美元作為避險資產需求上升,但長期貨幣寬鬆導致美元實際購買力下降,推升金價。
- 金價與美元通常呈反向關係,當美元回貶時,金價可能加速上漲。
 
- 
投資建議: - 資產配置者持有黃金旨在對沖股市損失,而非賺取價差。當金價大漲,股市往往表現不佳,黃金價差可抵消股市損失。
- 現階段(1648 美元)進場略晚,可能面臨回檔風險,建議觀望。
- 購買管道:現貨黃金可透過台灣銀行購買;ETF 則以台灣僅有的單一黃金 ETF 為選項。
 
大陸股市與經濟
- 
市場表現: - 上證指數自春節開盤低點反彈 13.3%,深圳指數上漲 20.1%,表現優於台股(5.2%)。
- 大陸股市創新高,但人民幣貶值 2.18%,與股市上漲背離,顯示政府政策支撐(「只准漲不准跌」)。
 
- 
疫情與貿易戰影響: - 武漢疫情導致大陸經濟成長與出口數據衰退,封城與企業停工加劇衝擊。
- 疫情模糊了美中貿易戰對經濟下滑的責任,降低對習近平政權的質疑壓力。
- 疫情高峰似已過去,習近平若快速控制疫情,將增強政局穩定性。
 
- 
投資觀點: - 主持人曾於大陸股市填補缺口時建議出清,但市場超乎預期持續上漲,顯示政策干預與消息面影響股市表現。
- 投資者需持續觀察大陸股市能否維持漲勢,因基本面消費數據不樂觀。
 
南韓疫情與轉單效應
- 
疫情概況: - 南韓疫情迅速惡化,累計 602 例,死亡 6 人,成為中國以外疫情最嚴重地區之一。
- 南韓在全球記憶體(三星、海力士市占率 73%)與面板(供應 36%)市場具主導地位,疫情引發封廠風險。
 
- 
轉單效應: - 南韓供應鏈中斷可能帶來轉單效應,台灣記憶體(南亞科)、面板(友達、群創)、晶圓代工(台積電、聯電)有望受惠。
- 南亞科週五已大幅上漲,需注意後續漲幅是否過熱;友達近期跌幅較深,可能迎來反彈;台積電與聯電為避險資產。
 
- 
風險考量: - 若南韓斷貨(市占率高達 76%),全球供應鏈衝擊將遠超轉單效益,可能拖累整體市場。
 
油價分析
- 
走勢與展望: - 油價處於 V 型反彈格局,但短期難回疫情前水準。
- 油價受供給(美國、俄羅斯、中東)與需求(中國需求復甦時點)影響,變數複雜。
- 航空業(如華航)因疫情營收衰退三成,降低油價需求。
 
- 
投資建議: - 油價期貨中長線投資不利,因復甦時點不明。
- 台塑四寶(台塑、台化、南亞、台塑石化)與油價有聯動性,第三、四季景氣回溫後可能受惠,但所有股票均可能隨景氣復甦上漲。
- 投資者應從供需角度分析,避免受消息面干擾。
 
投資心態與策略
- 
散戶心態: - 散戶相較交易員具時間成本優勢,可長期持有等待回升,但常因盤整期(僅兩週)缺乏耐心而賣出,主持人認為可惜。
- 建議存股投資者專注累積股票張數與現金流(如台新金、玉山金配息),而非短期資產總額波動。
 
- 
資產配置: - 黃金配置(10-20%)為對沖股市風險,當金價大漲時,需警惕股市可能下跌。
- 盤整期逢低買進,勿頻繁轉換策略,長期經濟軌道仍向上,非泡沫破裂時為加碼良機。
 
其他建議
- 
資訊管道: - 主持人鼓勵訂閱其臉書粉專「有挺好的財經號角」及 Telegram,獲取即時盤面觀點與互動。
- 部分敏感觀點不便於公開粉專發布,會在 Telegram 分享。
 
- 
投資者互動: - 投資者若因盤整期想賣出,可私訊主持人討論,避免衝動決策。
- 強調存股為長期策略,應專注累積持股而非短期獲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