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斯的財經記事本
2020 02

2020-02-18(二)股王甩尾翻紅收最高,收斂跌 52 點,力守 5 日線

  • 股王甩尾翻紅收最高,收斂跌 52 點,力守 5 日線
  • 道瓊社:美國將限制大陸使用美晶片製造設備
  • 郭台銘質設鴻海股,241 億到手
  • 疫情衝擊巨大,大陸「全國兩會」確定延期
  • 大陸減債策略,牽動全球
  • 美公債市場,資金大潮湧進

摘要整理

台股市場現況與震盪格局

  • 台股昨日守住五日均線,但跌破月線與季線,顯示盤勢震盪,收盤下跌 52.19 點,報 11,763.51 點
  • 成交量縮至 1,121 億元,呈現量縮態勢,技術面顯示高檔量縮可能為下跌前兆
  • 市場情緒謹慎,受到國內首例死亡案例影響,短線漲幅過大引發獲利了結賣壓

中國股市反彈與貨幣政策

  • 中國股市受人民銀行 2,000 億元中期借貸便利及 1,000 億元逆回購操作推動,滬指上漲 2.3%
  • 中國三大指數幾乎收在最高點,產業全線收紅,填補新春開盤缺口,接近疫情前水準
  • 短期貨幣寬鬆(逆回購)效果顯著,但長期降息影響較大,市場預估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難超 6%

台積電與美國晶片限制影響

  • 美國擬限制中國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,台積電可能受影響,中國市場占其營收 20-30%
  • 華為禁制令延長 45 天,美國商務部蒐集商業機密資料,台積電供應鏈面臨挑戰
  • 市場消息未獲美國政府證實,投資人需關注後續動態並考慮避險策略

郭台銘鴻海股票質押動向

  • 郭台銘以 43.6 萬張鴻海股票質押,借貸 241.4 億元,總市值約 402 億元
  • 資金可能投入科技投資基金,進行跨國投資,市場預測鴻海短期內或有重大消息
  • 郭台銘過去曾以質押資金收購夏普及投資其他項目,顯示其積極布局科技產業

中國減債策略與全球影響

  •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地方債務危機加劇,2015-2016 年起推行去槓桿政策,降低債務風險
  • 疫情影響下,市場預估減債策略可能暫停,地方債務危機或將顯現
  • 若中國採取財政或貨幣寬鬆政策,滬指 3,000 點水位可能維持,需觀察後續政策動向

美國市場與全球資金流向

  • 美元指數接近 100 關卡,升值推高美股創新高,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樂觀預期
  • 美國公債市場資金流入過去兩年最高,債券價格上升,殖利率下降,顯示避險需求增加
  • 股債雙漲格局難長期維持,投資人應配置債券 ETF,採股債雙壓策略以分散風險

投資策略與市場氛圍

  • 台股具補漲空間,全球股市多數已回疫情前水準,台股仍落後,後市仍被看好
  • 建議短線投資人獲利了結,長期投資人維持 60-70% 持股比例,並配置債券 ETF 避險
  • 市場氛圍不明朗,多空交雜,投資人需密切關注政策變化與財報數據

觀點整理

台股市場現況與分析

  1. 市場震盪與謹慎情緒

    • 台股昨日成功守住五日均線,但跌破月線與季線,收盤下跌 52.19 點,報 11,763.51 點,成交量為 1,121 億元,呈現量縮狀態。
    • 主持人指出,高檔量縮通常是下跌的跡象,顯示市場進入震盪格局,投資人情緒謹慎,主要受國內首例死亡案例影響,雖然尚未確認為社區感染。
    • 短線漲幅較大,導致高檔解套與獲利了結的賣壓增加,尤其是春節前被套牢的投資人,趁反彈進行賣出,形成第一波轉手期。
  2. 外資動向與融資餘額

    • 外資昨日賣超 42.09 億元,顯示資金調節動作,連續三天融資餘額增加,來到 74.60 萬張,散戶看空趨勢明顯。
    • 主力仍在低檔買入,維持指數在 100 點內震盪,顯示多空力道糾結,短期內難以突破盤整格局。
  3. 補漲空間與後市展望

    • 全球股市中,台股是唯一尚未回到春節前水準的市場,因此具備補漲空間。
    • 主持人對台股後市持樂觀態度,認為在全球股市回升的背景下,台股仍有上漲潛力,但盤整何時結束仍不明朗,建議投資人可低檔布局,但搭配債券 ETF 進行股債雙押以分散風險。

大陸股市與貨幣政策

  1. 陸股強勢反彈

    • 大陸股市受中國人民銀行釋放 2,000 億元中期借貸便利與 1,000 億元七天逆回購的短期貨幣寬鬆政策推動,昨日上漲 2.3%,三大指數幾乎填補春節後缺口,接近春節前水準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陸股目前水位(約 3,000 點)偏高,與疫情前的基本面不符,建議短線投資人可獲利了結,長期投資人則應降低持股至六至七成,因第一、二季財報可能帶來利空衝擊。
  2. 貨幣政策與去槓桿化挑戰

    • 大陸近年推行去槓桿化(減債)政策,旨在降低地方債務風險,保持財務健全,避免高槓桿引發流動性危機。
    • 然而,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可能迫使大陸暫停減債策略,轉向寬鬆貨幣政策以維持 GDP 成長率 6% 以上。主持人認為,這可能導致地方債務危機再現,後續需密切關注大陸財政與貨幣政策的調整。

美國市場與全球影響

  1. 美股與美元動態

    • 美股因總統節休市,但近期持續創高,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樂觀預期。同時,美元指數即將突破 100 關卡,顯示避險需求上升。
    • 美國公債市場資金流入為近兩年最高,債券價格上升、殖利率下降,顯示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。主持人指出,股債雙漲的現象不常見,通常難以持久,預示市場多空分歧加劇。
  2. 美國對華為與台積電的影響

    • 道瓊社報導,川普政府考慮限制大陸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,矛頭指向台積電等供應商,可能影響台積電對華為、OPPO、小米等大陸客戶的營收(占其總營收約 20-30%)。
    • 主持人表示,雖然此消息尚未獲美國政府證實,但若禁令成真,將對台積電及台灣科技股造成重大衝擊,建議投資人謹慎操作並考慮避險。

鴻海與郭台銘動態

  1. 郭台銘質押股票融資

    • 郭台銘以 43.6 萬張鴻海股票質押,融資約 241.4 億元,市場推測資金將用於設立科技投資基金,進行跨國投資或產業升級。
    • 主持人認為,鴻海可能短期內釋出重大消息,但具體用途尚未明朗,需持續觀察。
  2. 鴻海市場表現

    • 鴻海因疫情帶動口罩等防疫產品需求,復工進展正面,但股價上漲速度緩慢,顯示高點套牢的投資人賣壓較重。主持人對鴻海後市仍持樂觀看法,認為其基本面穩健。

全球市場的矛盾現象

  1. 資產泡沫與通膨分析

    • 主持人回應聽眾提問,解釋為何貨幣寬鬆未引發明顯通膨:大量資金流入金融資產(如股市、債券),推高資產價格,形成資產泡沫,而非實體經濟的物價通膨。
    • 實體經濟未顯著受益,金融業因套利表現亮眼,年終獎金創高,凸顯資金流向金融部門而非實體經濟。
  2. 市場氛圍與操作建議

    • 當前市場氛圍不明朗,股市與債市同時創高,顯示投資人既看好後市又擔憂風險。主持人建議短線投資人獲利了結,長期投資人可布局台股等低檔區,但需配置債券 ETF 以平衡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