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04
2024-04-08(一)非農大好,降息沒戲了?通膨風險再起?
摘要整理
非農就業數據強勁
- 3 月非農就業增加 30.3 萬人,遠高於預期 21.2 萬人
 - 失業率下滑至 3.8%,較 2 月的 3.9% 有所下降
 - 但薪資增長放緩至 4.1%,低於前期水平
 
就業數據背後的原因
- 大量非法移民流入美國,高達 330 萬人
 - 企業調查反映大量缺工,但家庭調查就業人口下降
 - 反映美國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的極端狀況
 
股市及經濟運行良好
- 美國股市延續漲勢,道瓊指數周漲 0.8%
 - 家庭總財富創歷史新高,顯示經濟運行良好
 - 消費需求旺盛支撐良性經濟循環
 
債市走勢及聯準會政策
-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 4.4%,債券價格承壓
 - 聯準會或延後降息步伐,但幅度有限
 - 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今年內仍有 3 次降息機會
 
觀點整理
- 
就業數據:
- 美國 3 月份非農就業數據大幅增長至 30.3 萬人,遠高於市場預期的 21.2 萬人。過去幾個月的數據也都在 20 萬人左右。
 - 失業率從 3.9% 下降到 3.8%。
 - 儘管非農就業數據強勁,但平均時薪並未衝高,反而符合預期地下滑。
 - 非農就業數據與家庭調查的就業數據出現背離,前者表現良好,後者連續三個月下降。
 - 新增非農就業主要來自醫療保健服務、政府和建築業。
 - 製造業的缺工情況相對較弱,顯示美國製造業週期仍在緩慢復甦中。
 - 職位空缺數為 875.6 萬份,而失業人口為 645 萬人,平均一個失業者有 1.36 份工作可選擇。
 - 美國的退休潮持續發生,離開就業崗位的人仍比新進來的人多。
 - 薪資增長:
- 3 月份平均薪資同比上漲 4.1%,增長幅度正在放緩。
 - 兼職工(part-time)的月增幅是非農就業數據的主要貢獻,而兼職工對於整體薪資漲幅的影響相對較小。
 - 全職工(full-time)人數在遞減,兼職工則快速增加。
 - 企業調查顯示就業崗位增加,但家庭調查顯示實際就業人口反而下滑,這與美國低估了 2023 年的大規模移民人數有關。
 - 2023 年移民人數高達 330 萬人,其中約有 240 萬人是非法移民。
 - 大量非法移民進入美國市場,不會對薪資有太大拉抬作用。
 
 
 - 
通膨:
- 美國的薪資年增率雖然還在緩慢下行,但仍高於通膨。
 - 目前美國的通膨是由於薪資增長所帶動的需求性通膨,而非供給側斷鏈造成的。
 - 聯準會更關注 PCE 通膨數據,而非單一的非農就業數據。
 - 核心 CPI 中,住房通膨是比較堅固的部分。
 
 - 
股市:
- 美國股市在非農就業數據公佈後出現反彈。
 - 道瓊、標普和納斯達克指數均上漲。
 - 今年第一季度標普 500 指數的報酬約為 10%,歷史數據顯示,如果第一季度表現良好,通常全年績效也不會太差。
 - 目前美國家庭總財富創下歷史新高,年增幅也進入正成長。
 - 股票市場的長期慣性邏輯仍然存在,經濟數據支撐了股市多頭向上的拉抬空間。
 - 股市反映的是景氣的好壞。
 
 - 
債市:
-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快速衝高至 4.4% 左右,債券價格開始有破底跡象。
 - 非農就業數據良好不太可能導致聯準會意外升息。
 - 聯準會降息的真正理由是升息的理由消失,即通膨下滑。
 - 聯準會可能將降息時間從 6 月延後至 8 月,但今年降息三碼的可能性仍然存在。
 - 債券資產是股票市場快速衝高後的避險反轉點佈局,投資者應將眼光放遠。
 
 - 
聯準會政策:
- 聯準會的決策並非單看一項數據,更重視 PCE 通膨數據。
 - 就業數據的品質正在下降,費城聯準會也承認就業數據可能失真。
 - 聯準會目前更關注通膨,而非就業數據。
 - 聯準會不太可能因為就業數據良好就延後降息。
 
 - 
其他觀點:
- 美國勞動參與率比台灣高,台灣對於老年人就業不太友善。
 - 分析數據要讀原文,才能避免失真和低級錯誤。
 - 引用「食色性也」的典故,強調要理解其本意,而非斷章取義。
 - 經濟好壞取決於需求,而非生產量,庫存循環的故事顯示,生產力循環不代表經濟就會變好。
 - 本週將關注主要央行的利率決策會議,包括歐洲央行、加拿大央行和紐西蘭央行。
 - 美國和中國的通膨數據,以及美國第一季度財報也將是本週的關注焦點。
 
 
Last updated on